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通过实验探究,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
3.能根据要求选择滑轮或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观看漫画并思考
【思考】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新课教学
【认识滑轮】: 定滑轮和定滑轮
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思考】仔细观察这两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小结】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实验目的】:研究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用力大小、方向与物重的关系;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不考虑绳子的摩擦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探究2:动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实验目的】:研究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用力大小、方向与物重的关系;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动滑轮重0.5N,一个钩码重0.5N)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
【思考】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
【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l1=2l2 )
【思考】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你认为有几种绕绳方式?
滑轮组: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就称滑轮组。
特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绕绳特点:“偶定奇动”
【结论】物体有几段(n)绳子吊着,拉力F就为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1/n G s=nh
几种升降机械简介
【课堂总结】
1 定滑轮和动滑轮
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工作时的不同特点,滑轮可分为:
(1)定滑轮,如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2 滑轮组
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用绳穿起来组成的。
使用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是使用滑轮组会很费距离。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使用滑轮时,滑轮组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需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七、教学反思: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滑轮,自主学习,诊断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