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 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
展开2 圆的对称性
第2课时 圆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圆的对称性、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37~P3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圆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无论绕圆心旋转多少度,它都能与自身重合,对称中心即为其圆心.
2.(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3.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4.如图,在⊙O中,若∠AOB=∠COD,则AB=CD,=;
若=,则∠AOB=∠COD,AB=CD;
若AB=CD,则∠AOB=∠COD,=,=.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如图,AB、DE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且=.BE与C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可得=,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通过等量代换及同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得出结论.
【解答】BE=CE.理由:
∵∠AOD=∠BOE,∴=.
又∵=,∴=,∴BE=CE.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应从同圆中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例2】如图,A、B、C是⊙O上三点,∠AOB=120°,C是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OAC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法:由∠AOB=120°,C是的中点,可想到连结OC→OA=AC=OC=BC=OB→四边形OACB是菱形.
【解答】四边形OACB是菱形.
理由如下:如图,连结OC.
∵∠AOB=120°,C是的中点,
∴∠AOC=∠BOC=∠AOB=60°.
又∵CO=BO,
∴△OBC是等边三角形,∴OB=BC.
同理可得,△OCA是等边三角形,∴OA=AC.
又∵OA=OB,∴OA=AC=BC=BO,
∴四边形OACB是菱形.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由弧中点联想到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作辅助线(连结弧中点和圆心)解决问题.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在⊙O中,已知=,则AC与BD的关系是( A )
A.AC=BD B.AC<BD
C.AC>BD D.不确定
2.如图,AB是⊙O的直径,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求∠BOD的度数.
解:连结OC.∵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AOD=∠DOC=∠BOC.又∵AB是⊙O的直径,∴∠BOD=×180°=120°.
3.如图,在⊙O中,弦AB=CD,那么∠AOC和∠BO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AOC=∠BOD.理由如下:∵在⊙O中,弦AB=CD,∴∠AOB=∠COD,∴∠AOB-∠COB=∠COD-∠COB,∴∠AOC=∠BOD.
4.如图,AB、CD为⊙O的直径,=.求证:BD=CE.
证明:连结AC.∵=,∴AC=CE.∵∠AOC=∠BOD,∴AC=BD,∴BD=CE.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M、N分别是AO、BO的中点,CM⊥AB,DN⊥AB.求证:=.
【互动探索】求证=,由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考虑作辅助线连结OC、OD,从而通过证明∠COM=∠DON来得到=.
【证明】如图,连结OC、OD.
∵AB是⊙O的直径,M、N分别是AO、BO的中点,
∴OM=ON.
∵CM⊥AB,DN⊥AB,
∴∠OMC=∠OND=90°.
在Rt△OMC和Rt△OND中,∵
∴Rt△OMC≌Rt△OND(HL),
∴∠COM=∠DON,∴=.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一般同为优弧或劣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圆的对称性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第3课时 *垂径定理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理解与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相关计算或证明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39~P4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即一条直线如果满足:①直线经过圆心O且与圆交于C、D两点;②AB⊥CD交CD于M.那么AM=BM=AB,=,=.
2.垂径定理的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一根横截面为圆形的下水管道的直径为1米,管内有少量的污水(如图1),此时的水面宽AB为0.6米,求此时的水深(即阴影部分的弓形高).
图1 图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此时的水深,即阴影部分的弓形高→结合垂径定理,作辅助线(如图2)→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CD长即可.
【解答】如图2,过点O作OD⊥AB于点C,交⊙O于点D,连结OB.
根据垂径定理,得C是AB的中点,D是的中点,CD就是水深,
则BC=AB=0.3米.
又由题意可知,OD=OB=0.5米,
所以在Rt△OBC中,由勾股定理,得OC==0.4米,
所以CD=OD-OC=0.1米,
即此时的水深为0.1米.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圆中求半径、弦等线段的长时,常常借助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例2】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点O是所在圆的圆心),其中CD=600 m,E为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 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这段弯路的半径,可转化为求OC的长,结合已知条件,在Rt△OC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C的长.
【解答】连结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 m,则OF=(R-90)m.
∵OE⊥CD,
∴CF=CD=×600=300(m).
在Rt△O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F2+OF2,
即R2=3002+(R-90)2.
解得R=545.
∴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 m.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用辅助线:连结半径,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多少?
解:弦AB的长是6.
2.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 cm,水面宽AB=16 cm.求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
解: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为6 cm.
3.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为半圆上一点,E是的中点,OE交弦AC于点D,若AC=8 cm,DE=2 cm,求OD的长.
解:OD=3 cm.
4.有一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 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 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到拱顶距离为3.5 m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当水面宽MN=32 m时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理由.
解: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理由如下:如图,连结OM,设OA=R m.由题意知,在Rt△AOC中,AC=AB=30 m,CD=18 m,∴由勾股定理,得R2=302+(R-18)2,解得R=34.又在Rt△MOE中,ME=MN=16 m,∴342=162+(34-DE)2,解得DE=4 m或64 m(不合题意,舍去),∴DE=4 m.∵4>3.5,∴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已知⊙O的半径为13,弦AB=24,弦CD=10,AB∥CD,求这两条平行弦AB、CD之间的距离.
【互动探索】画出几何示意图→要求两条平行弦AB、CD之间的距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解答】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弦AB和CD在圆心同侧时,如图1,过点O作OF⊥CD于点F,交AB于点E,连结OC、OA.
由题意可知,OA=OC=13.
∵AB∥CD,OF⊥CD,∴OE⊥AB.
又∵AB=24,CD=10,
∴由垂径定理,得AE=AB=12,CF=CD=5,
∴由勾股定理,得EO==5,OF==12,
∴EF=OF-OE=7.
图1 图2
当弦AB和CD在圆心异侧时,如图2,过点O作OF⊥CD于点F,反向延长OF交AB于点E,连结OC、OA.
同理可得,EO=5,OF=12,∴EF=OF+OE=17.
综上,两条平行弦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7或17.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要考虑两弦在圆心的同侧还是异侧,再结合实际作出半径和弦心距,利用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求解即可.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小心别漏解.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以及常用的辅助线(作垂径)和解题思路(构造由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数学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共3页。
2021学年3. 切线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切线教案,共7页。
初中数学2.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