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共7页。
下面是对微观粒子的一些认识,请判断其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
(2)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
(3)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为其他分子( )
(4)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
(5)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6)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7)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
(8)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
[核心知识]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易错点拨] 在没有前提条件时,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①分子大,原子小;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等。
1.2019·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 mL水与1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分子间有间隔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酒精挥发
B.过氧化氢分解
C.蔗糖溶于水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B.冰雪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③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种物质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重新混合
B.原子重新组合
C.分子体积变小
D.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7.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
B.10 mL水与10 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 mL
C.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汞与氧气
D.水蒸发变为水蒸气
8.淀粉溶液遇碘变成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9.对于图3-1-8的理解错误的是( )
图3-1-8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0.从图3-1-9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图3-1-9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该过程为物理变化
C.氮气比氧气沸点高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11.图3-1-10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3-1-10
A.均为混合物
B.质量减少
C.原子总数减少
D.分子总数不变
12.图3-1-11是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图3-1-11
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B.氧化汞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氧原子和汞原子
D.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13.2019·达州如图3-1-12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3-1-12
A.甲是二氧化硫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4.图3-1-13为氢气(H2)和氯气(Cl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图3-1-13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反应中,氢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氯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它们相互结合成的新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图3-1-14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3-1-14
16.2019·张家界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 ℃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3-1-15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3-1-15
A.两种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金原子对水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C.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
教师详解详析
[核心·易错]
(1)√ (2)× (3)√ (4)× (5)× (6)√ (7)×
(8)×
[应考能力提升练]
1.B [解析]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了水分子中间;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10 mL水与1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2.D [解析]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不一定比原子之间间隔大。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B 4.B
5.A [解析] 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同一种物质的状态可能不同,但分子构成相同,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如颜色)不同。
6.B [解析]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7.C
8.C [解析] 固体碘变为碘蒸气属于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构成碘的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其化学性质也不变,因此固体碘和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9.C [解析] 氢气由分子构成,但不代表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
10.C [解析]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属于混合物;由于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故属于物理变化;升温时,液态空气中的液氮首先变为气体,故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11.A [解析] 反应前后都有两种分子,故为混合物;原子总数、总质量都不变,分子总数减少。
12.D [解析] 由图可知,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氧原子和汞原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13.C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硫;此反应符合“多变一”,则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4.(1)化合反应
(2)氢原子 氯原子 氯化氢分子
(3)氢分子 氯原子 氢分子和氯分子
15.C [解析] 已知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故空气中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约为4∶1。
[初高衔接拓展练]
16.B [解析] 由题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水,均为氧化物;该反应中金原子对一氧化碳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第2课时课后测评,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