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平片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平片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酸钾 空气
B.氧气 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5%的H2O2溶液
D.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3.(3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其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的符号为O2﹣
D.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4.(3分)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5.(3分)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B.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
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6.(3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没有涉及物理变化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7.(3分)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镁在氧气燃烧中生成氧化镁
8.(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9.(3分)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A.AB.BC.CD.D
10.(3分)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质
B.一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一个中共有36个质子
D.一个中共有36个电子
11.(3分)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乙醇不是一种氧化物
12.(3分)某兴趣小组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
B.图3、4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图1、4对比可知,是否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D.图1、2对比可知,1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
13.(3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B.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D.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14.(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加热高锰酸钾制O2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题
15.(8分)(1)按照要求填空。
①的微粒符号 ;
②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 ;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磷分子 。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16.(8分)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 。
(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发生的改变是 ,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 (填化学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7.(9分)小玲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a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图b中该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如图b,请指出该装置中错误 (写出一处即可)。
(4)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需要用到下列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题:
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以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5)小玲取少量经过操作③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6)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三、实验题
18.(10分)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内,应采取的措施是: 。
(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你认为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的装置为 。
(6)若某同学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滴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⑤先撤去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四、探究题
19.(8分)某班同学分别用向上排气法(瓶中加2mL水,标为甲)和排水法(瓶里留有2mL水,标为乙)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发现:铁丝在甲瓶中不能燃烧,在乙瓶中火星四射。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 有关。
【查阅资料】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
【讨论方案】如果选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收集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填“a”“b”或“c”)。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记录如下:
(1)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反思与评价】
(1)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采用 方法收集氧气。
(2)在以上的实验中,某同学将集气瓶中装入一半的水,塞紧瓶塞,再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把水排净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50% B.60% C.70% D.80%
20.(5分)《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沙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
(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 ,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 。由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平片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3分)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依据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分析解答;
【解答】解: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秒内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
【点评】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是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
2.(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酸钾 空气
B.氧气 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5%的H2O2溶液
D.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分析】根据氧化物、混合物定义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A错误;
B、氧气是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B错误;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正确;
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氧化物、混合物定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3.(3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其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的符号为O2﹣
D.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B、根据钠元素的元素种类分析;
C、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得电子分析
D、根据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解答】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正确;
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符号为O2﹣,C正确;
D、图②是钠元素,图④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得电子,小于4时失电子。
4.(3分)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3分)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B.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
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分析】A、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红磷、白磷的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离子和钠离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富硒大米”中的硒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锌、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O2﹣、Na+质子数不同,电子数均为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3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没有涉及物理变化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受热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故说法正确;
C、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D、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3分)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镁在氧气燃烧中生成氧化镁
【分析】依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解答】解: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是分解反应,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抓住两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8.(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3分)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
D、铁丝、纳米铁都是由同种的铁原子构成的,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3分)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质
B.一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一个中共有36个质子
D.一个中共有36个电子
【分析】根据是一种离子,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结合题意、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是一种离子,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中的质子数为7×5=35,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中的核外电子数为7×5+1=3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7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乙醇不是一种氧化物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故A正确;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B正确;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C错误;
D、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分)某兴趣小组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
B.图3、4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图1、4对比可知,是否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D.图1、2对比可知,1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并结合不同实验对比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水蒸气冷凝,故正确;
B.图3、4中唯一的不同点是图4中将反应容器放入凉水中,温度低,反应速率平缓,图3是在常温下,反应剧烈,二者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正确;
C.图1、4中反应物的温度不同,无法证明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D.图1和图2实验中,唯一的不同点是图2将生成的氧气用冰水混合物对气体进行了冷却,由图1实验中木条未复燃,而图2中的木条复燃对比可知,1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故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3.(3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B.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D.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加热铜粉的方法,因为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铜粉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
【解答】解:A.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碳粉代替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错误;
B.停止加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选项说法错误;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选项说法错误;
D.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14.(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加热高锰酸钾制O2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分析;
C、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过程分析;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A错误;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空气体积只能减小五分之一,B图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时,锰元素质量不变,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分数应增大,C错误;
D、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不断分解产生氧气,氧气的量不断增大,D正确;
故选:D。
【点评】图象题要看“三点一趋势”,起点、拐点、终点和变化趋势。
二、填空题
15.(8分)(1)按照要求填空。
①的微粒符号 O2﹣ ;
②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 Fe2+ ;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磷分子 P4 。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42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胶头滴管 (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分析】(1)①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
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书写。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而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仰视则读数比实际值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3)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要求分析下列操作。
【解答】解;(1)①中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10,是氧离子,表示为O2﹣;
②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表示为Fe2+;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磷分子表示为P4;
(2)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7mL;
(3)A、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并盖上灯帽,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完药品后,要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故B错误;
C、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盖子,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①O2﹣;②;Fe2+;P4;
(2)42;胶头滴管;大于;
(3)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8分)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
(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乙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发生的改变是 分子间隔变大 ,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 化合反应 (填化学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发生了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H2↑+O2↑ 。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的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观察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一中发生的反应具有“多合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H2OH2↑+O2↑。
故答案为:(1)H2+O2H2O;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2)乙;分子间隔变大;化合反应;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H2OH2↑+O2↑。
【点评】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能从粒子改变的角度来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
17.(9分)小玲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a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明矾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图b中该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 。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c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如图b,请指出该装置中错误 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或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写出一处即可)。
(4)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需要用到下列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题:
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Ⅱ)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作用,以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5)小玲取少量经过操作③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大量泡沫 。
(6)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aCl+H2ONaOH+H2+Cl2 。
【分析】(1)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如图b,请指出该装置中错误: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5)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6)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
【解答】解:(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图b中该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故答案为:明矾;过滤;玻璃棒。
(2)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故答案为:ac。
(3)如图b,请指出该装置中错误: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或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Ⅱ),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以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故答案为:(Ⅱ);吸附。
(5)小玲取少量经过操作③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泡沫(说明是软水)。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泡沫。
(6)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aCl+H2ONaOH+H2+Cl2。
故答案为:NaCl+H2ONaOH+H2+Cl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
18.(10分)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 ,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内,应采取的措施是: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你认为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若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的装置为 C或G 。
(6)若某同学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D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滴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⑤先撤去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6)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选D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上升,炸裂试管;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或G。
(6)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②试管外壁有水滴,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⑤先撤去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中移出,水倒流,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D。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B;E;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A;C或G;
(6)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探究题
19.(8分)某班同学分别用向上排气法(瓶中加2mL水,标为甲)和排水法(瓶里留有2mL水,标为乙)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发现:铁丝在甲瓶中不能燃烧,在乙瓶中火星四射。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 氧气浓度 有关。
【查阅资料】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
【讨论方案】如果选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收集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bac 填“a”“b”或“c”)。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记录如下:
(1)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 。
(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C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反思与评价】
(1)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采用 排水法 方法收集氧气。
(2)在以上的实验中,某同学将集气瓶中装入一半的水,塞紧瓶塞,再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把水排净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50% B.60% C.70% D.80%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在提出问题中,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讨论方案中,如果选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收集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ba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从短管进入;进行实验中,(1)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反思与评价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某同学将集气瓶中装入一半的水,塞紧瓶塞,再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把水排净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答】解:【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故答案为:氧气浓度;
【查阅资料】如果选用如图1所示的仪器收集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ba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从短管进入;故答案为:bac;
【进行实验】(1)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Fe+2O2Fe3O4;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故答案为: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
(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故答案为:C;
【反思与评价】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某同学将集气瓶中装入一半的水,塞紧瓶塞,再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把水排净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1)排水法;(2)B;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20.(5分)《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沙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
(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白烟燃烧 ,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 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 二氧化碳 。由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H (填元素符号)。
【分析】(1)根据火焰的温度来分析;
(2)根据石蜡的可燃性来分析;
(3)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的现象为白烟燃烧,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由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则观察到的信息为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所以该实验结论可以推断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与氢元素;元素符号为:C、H。
故答案为:(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白烟燃烧;
(3)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C、H。
【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解答时注意联系题中信息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O2、CO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C
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CO有毒而CO2无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实验次数
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第一次
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第二次
80%
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三次
70%
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
第四次
60%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第五次
50%
铁丝没有燃烧
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O2、CO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C
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CO有毒而CO2无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实验次数
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第一次
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第二次
80%
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三次
70%
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
第四次
60%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第五次
50%
铁丝没有燃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化学试卷,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试题石井片化学科pdf、石井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科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72 B.镓单质具有导电性,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毫升液体,【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