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展开《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 教材地位:
《三国鼎立》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课文主要介绍了国家从统一到分裂再到局部统一的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专权轮流,社会黑暗,爆发了像黄巾军等农民起义,而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够充分,存在着片面性。仍需要进一步引导。由于学生对三国故事、人物较为熟悉,因此本课就抓住学生最熟悉的三国人物曹操为主线,贯穿全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
过程与方法 |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准备
1.制作幻灯片
2.准备三国主要人物图,两次战役示意图,古赤壁遗址图及三国鼎立地图等。
3.指导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查找三国主要英雄人物的事迹(影音,图片,文字,故事),使学生能讲述一部分英雄的事迹,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和体会。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同学们,你们听过林俊杰歌曲《曹操》吗?对于曹操,有人说他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也有人说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而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 三国鼎立(板书)
二、新课讲授
第一篇章:汉室衰微英雄起
1.多媒体展示:从曹操写的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来思考?乱成如何?又因何而乱?(学生讨论回答)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农民揭竿(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2.教师讲述:乱世出英雄,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动乱的环境中,他有能力扭转乾坤吗?请看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南征北战成与败
(一)北战:官渡之战(成功)
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
材料二: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被当时的盟主袁绍封为“行奋武将军”,占有河南一带。
思考: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官渡战后新闻发布会:
假如你是曹操,官渡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如下:
(1) 记者甲:首先恭喜您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以及影响)
战役 | 官渡之战 |
时间 | 公元200年 |
地点 | 官渡 |
作战双方 | 曹操VS袁绍 |
特点 | 以少胜多 |
结果 | 曹操胜利 |
影响 |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2) 记者乙:恭喜您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请您分析一下在这次战争中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声东击西,战术得当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曹操不仅仅满足统一北方,他还有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他成功了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南征:赤壁之战。
(二)南征:赤壁之战(失败)
1.活动二:观看“赤壁之战”视频后,让学生充当小记者,报道赤壁之战的战况。(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以及影响)
战役 | 赤壁交战 |
时间 | 公元208年 |
地点 | 赤壁 |
作战双方 | 曹操VS孙刘联军 |
特点 | 以少胜多 |
结果 | 孙刘联军胜利 |
影响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小组合作探究: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结合视频)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②曹操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战术正确。④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
第三篇章:霸业未成空遗憾
1.多媒体展示: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操死,三国始。”
2.表格展示: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情况。
提示:
名称 |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发展情况 |
魏 | 220年 | 曹丕 | 洛阳 | 修建水利工程,发展生产 (翻车是一种灌溉工具) |
蜀 | 221年 | 刘备 | 成都 | 成都丝织业兴旺,盛产锦改善民族关系 |
吴 | 222年 | 孙权 | 建业 | 造船业发达,交通便利 (卫温率领万人到夷洲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小组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教师提示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通过对比东汉末年于三国时期情况: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4.教师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第四篇章:浪花淘尽论英雄
- 思维拓展: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材料一:“宁教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京剧《击鼓骂曹》:“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材料二:“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西晋·陈寿《三国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例子:评价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善用人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刚愎自用、多疑。
三、课堂总结
教材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得出,中国历史进程中,要么统一,要么走向统一。中国历史长河中,分裂是插曲,统一是主流。
四:板书设计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 三国鼎立
五:教学反思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本课涉及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与曹操有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极好例子。学生对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特别是战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就是以曹操一生作为线索,分别设计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汉室衰微英雄起,第二篇章:南征北战成与败,第三篇章:霸业未成空遗憾,第四篇章:浪花淘尽论英雄。因此在导入部分时采用其戏剧中的形象和史书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涉及的时间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史实的时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讲述三国鼎立的知识点,通过画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历史人物是本课内容的难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先对人物评价的方法进行指导,然后再指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课教学中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A.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官渡之战,小结 利用歌谣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