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3436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2 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3436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01-1 线段、射线、直线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03-3 角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04-4 角的比较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05-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第四章本章检测-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试卷 3 次下载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后测评
展开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测试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A、B两点的直线的长度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B.线段AB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C.在连接A、B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线的长度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D.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要走1 462千米,这就是说,上海站与北京站之间的距离是1 462千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下列生活实例:①在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②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和两个准星在一条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③从甲地到乙地,原来是绕山而过,如今穿山修了一条笔直的隧道,节约了路程;④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依据来解释的现象有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 )
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1.5;②点C是线段BD的中点;③AC>BD.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两根木条,一根长80 cm,另一根长60 cm,把它们一端重合放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的距离是 ( )
A.10 cm B.70 cm或10 cm
C.20 cm D.20 cm或70 cm
6.(2020辽宁沈阳雨田实验中学期中)如图,AB=12,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CB=1∶3,则DB的长度为 ( )
A.4 B.6 C.8 D.10
7.(2019北京中考)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BO,则a的值为 ( )
A.-3 B.-2 C.-1 D.1
8.如图,在直线PQ上找一点C,使PC=3CQ,则点C应 ( )
A.在P、Q之间 B.在点P左边
C.在点Q右边 D.在P、Q之间或在点Q右边
二、填空题
9.如图,AC=9 cm,BC=4 cm,M是AB的中点,则MC= cm.
三、解答题
10.如图,已知线段a,b,c(a>c),用圆规和直尺作线段,使它的长等于a+b-c.
一、选择题
1.答案 C 因为直线无法度量,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两点间距离的定义可知选项B错误,C正确;因为从上海站到北京站的铁路不是笔直的,所以上海站与北京站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 462千米,故选项D错误.
2.答案 B 直线不可度量,故A不正确;B正确;选项C不能确定点P一定在线段AB上,故C不正确;根据两点间距离的定义,可知D不正确.
3.答案 C ①运用的数学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运用的数学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运用的数学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运用的数学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
4.答案 A 由题图可知B,C两点间的距离为0.5-(-1)=0.5+1=1.5,故①正确;BD=2-(-1)=2+1=3,BC=1.5,所以点C是线段BD的中点,故②正确;AC=0.5-(-2)=2.5,BD=3,所以AC<BD,故③错误.
5.答案 B 设较长的木条为线段AB=80 cm,较短的木条为线段BC=60 cm,
设点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
则BM=40 cm,BN=30 cm,
如图1,线段BC不在线段AB上时,MN=BM+BN=40+30=70 cm;
图1
如图2,线段BC在线段AB上时,MN=BM-BN=40-30=10 cm.
图2
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的距离是70 cm或10 cm.
故选B.
6.答案 D ∵C为AB的中点,∴AC=BC=AB=×12=6,
∵AD∶CB=1∶3,∴AD=2,
∴DB=AB-AD=12-2=10,
故选D.
7.答案 A 因为CO=BO,且点B表示的数是2,所以点C表示的数是2或-2,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1或-3,因为点A,B在原点O的两侧,所以点A表示的数为-3,即a=-3.
8.答案 D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点C在点P左边(不可能);②点C在点P、Q之间(可能);③点C在点Q右边(可能).
二、填空题
9.答案
解析 ∵AC=9 cm,BC=4 cm,∴AB=AC+BC=13 cm.
∵M是AB的中点,∴MB=AB= cm,∴MC=MB-BC= cm.
三、解答题
10.解析 如图,(1)作射线AP;
(2)在射线AP上依次截取AB=a,BC=b;
(3)以C为一端点,在线段AC上截取CD=c,则线段AD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4.2 比较线段的长短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4.2 比较线段的长短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42比较线段的长短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42比较线段的长短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4.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4.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比较下列各组线段的长短,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