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食物腐烂﹣﹣分子停止运动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分子在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 是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D.X的数值为2
3.如图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74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4.同学们在家用酒精消毒时,可闻到一股特殊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水分子、液态水分子是运动的,固态水分子是不运动的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外的电子上
6.加热水后体积改变和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该现象不能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C.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分子间有间隔
7.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9.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
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1.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是一种单质
B.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N4转化为N2是物理变化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相同
12.根据如图信息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13.某核聚变的燃料的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是一种氦原子
B.该原子核不带电
C.该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D.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5.在室温时,将1g葡萄糖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则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下列哪种性质会发生改变( )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的总数目
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
(3)表示阴离子的有 ;
(4)表示阳离子的有 ;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1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该元素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3)当x﹣10=3时,该粒子的名称是 。
(4)若该粒子的符号为R﹣,则x的值为 。
18.有下列六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粒共表示 种元素。
(2)上述六种微粒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序号)。
(3)A所表示的微粒符号 ;E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变为 (写微粒符号)。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是 .
(2)如图()表示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20.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阴离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
①A元素的名称为: ;
②B元素单质的一种用途为 。
三、推断题
21.如图,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D、E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A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表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反应,其中反应条件已省略)。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
(2)A物质的用途是 (写一种);
(3)F﹣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C﹣A反应的实验中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
22.如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白色的固体,E是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物。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化合反应。
(2)写出图中下列序号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①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⑤ 。
(3)B和C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原因是 。
四、实验题
23.实验是我们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目的是 ,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是为了 。
(2)乙实验是为了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的结论是: 。
(3)丙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如果实验结束,所测结果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4)丁实验是课本中验证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版,实验的现象是 ,改进后的实验除了证明分子在运动,还可以证明 。
2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资料卡片,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中不可能是 (填序号)。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3)拉瓦锡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4)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
五、计算题
25.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而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试计算一个甲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多少?.
26.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将食盐放在了右盘,他读出的数据为8.2g(1g以下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假设1个碳12原子(C)的质量为akg.则1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kg。
(3)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需氧气7.15g,则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是多少?(假设该状态下,氧气密度为1.43g/L),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食物腐烂﹣﹣分子停止运动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分子在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解释错误。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饭菜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菜香,故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解释正确。
D、燃烧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是因为氧气、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A。
2.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 是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D.X的数值为2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是钠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则x=2,11=2+y+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如图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74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4,故正确;
B.钨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金”,因此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钨原子核内有74个质子,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故正确。
故选:B。
4.同学们在家用酒精消毒时,可闻到一股特殊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同学们在家用酒精消毒时,可闻到一股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同学们闻到特殊气味。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水分子、液态水分子是运动的,固态水分子是不运动的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外的电子上
【分析】A、根据分子是运动的分析;
B、根据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析;
D、根据构成原子微粒的质量分析。
【解答】解:A、气态水分子、液态水分子、固态水分子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也能变成原子,故B错误;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C正确。
D、由于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比较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错误。
故选:C。
6.加热水后体积改变和微观变化如图所示,该现象不能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C.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水加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水加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不发生改变;
A、该现象不能体现分子由原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加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水加热后,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看出水分子间有间隙,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阳离子是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看圆圈内数字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只有失去电子的才是阳离子.
【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失去了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
C、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D、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了电子,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故选:B。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分析】A、从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去分析;
B、从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中没有氧气去分析;
C、从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去分析;
D、从碳和氧气组成的是混合物,而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去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故错误;
B、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中没有氧气;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中不含有碳和氧气,碳和氧气组成的是混合物,而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9.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
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b,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是一种单质
B.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N4转化为N2是物理变化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相同
【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D.根据N4与N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4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错误。
C.N4转化为N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N4与N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A。
12.根据如图信息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分析】A、根据图中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进行解答;
B、根据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进行解答;
C、根据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进行解答;
D、根据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进行解答.
【解答】解:A、图中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7,故A正确;
B、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所以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故B正确;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而不是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故C错误;
D、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13.某核聚变的燃料的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是一种氦原子
B.该原子核不带电
C.该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说明该原子是一种氦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原子不带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D.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菠萝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浓浓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5.在室温时,将1g葡萄糖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则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下列哪种性质会发生改变( )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的总数目
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分析】分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葡萄糖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
A、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分子的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分子的总数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分子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填序号,下同);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BD ;
(3)表示阴离子的有 AE ;
(4)表示阳离子的有 C ;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D ;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分析】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解答】解:(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是8。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中质子数═电子数═8,D中质子数═电子数═12。
(3)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质子数═8<电子数10,是阴离子;E质子数16<电子数18,是阴离子。
(4)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中质子数═11>电子数10,是阳离子。
(5)D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6)B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故答案为:(1)AB;
(2)BD;
(3)AE;
(4)C;
(5)D;
(6)B。
1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该元素的符号为 Ne 。
(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O2﹣ 。
(3)当x﹣10=3时,该粒子的名称是 铝离子 。
(4)若该粒子的符号为R﹣,则x的值为 9 。
【分析】根据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根据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为阴离子;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10,为氖原子,该元素的符号为Ne;故填:Ne;
(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10﹣2=8,为氧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O2﹣;故填:O2﹣;
(3)当x﹣10=3时,则x=13,为铝离子;该粒子的名称是铝离子;故填:铝离子;
(4)若该粒子的符号为R﹣,即x+1=10,则x=9;故填:9。
18.有下列六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粒共表示 五 种元素。
(2)上述六种微粒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E、F (填序号)。
(3)A所表示的微粒符号 O2﹣ ;E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变为 Na+ (写微粒符号)。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根据粒子结构以及质子数来分析;
(4)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解:(1)上述微粒中的质子数共有五种,所以共表示五种元素;故填:五;
(2)D、E、F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D、E、F属于原子,其中E和F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E、F;
(3)粒子A的质子数为8,核外有10个电子,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O2﹣;E的质子数为15,是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O2﹣;非金属;
(4)D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故填:失去; Na+。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是 Al3+ .
(2)如图()表示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5 周期.
【分析】(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碘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位于第5周期.
故答案为:
(1)Al3+;
(2)5.
20.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氧气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Al2O3 。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阴离子粒子是 SO42﹣ (填化学符号)。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
①A元素的名称为: 氮 ;
②B元素单质的一种用途为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
【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3)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分析;
(4)根据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所以A是氧元素或氮元素,若A是氧元素,核电荷数为8,则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8+9+15=32,而题目中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所以A是氮元素,B是氧元素,C是硫元素,7+8+16=31,然后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填:氧气;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二者组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3)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SO42﹣;故填:SO42﹣;
(4)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所以A是氧元素或氮元素,若A是氧元素,核电荷数为8,则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8+9+15=32,而题目中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1,所以A是氮元素,B是氧元素,C是硫元素,7+8+16=31,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氮元素;B为氧元素,单质为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故填:①氮;②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三、推断题
21.如图,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D、E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A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表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反应,其中反应条件已省略)。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H2O2 ;
(2)A物质的用途是 供给呼吸 (写一种);
(3)F﹣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4)C﹣A反应的实验中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
【分析】根据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F是铁,D、E的组成元素相同,D、E都会转化成氧气,所以D是过氧化氢溶液,E是水,C与氧气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C是硫,B也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高锰酸钾、氯酸钾或氧化汞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F是铁,D、E的组成元素相同,D、E都会转化成氧气,所以D是过氧化氢溶液,E是水,C与氧气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C是硫,B也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高锰酸钾、氯酸钾或氧化汞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的化学式是H2O2;
(2)A物质的用途是供给呼吸;
(3)F﹣A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4)C﹣A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实验中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H2O2;
(2)供给呼吸;
(3)Fe+O2Fe3O4;化合反应;
(4)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
22.如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白色的固体,E是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物。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化合反应。
(2)写出图中下列序号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① 硫+氧气二氧化硫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⑤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3)B和C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分析】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物,所以E是二氧化硫,A是单质,A会转化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氧气,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D为白色的固体,D会转化成氧气,所以D是氯酸钾,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物,所以E是二氧化硫,A是单质,A会转化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氧气,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D为白色的固体,D会转化成氧气,所以D是氯酸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可以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可以是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所以反应类型不一定为化合反应;
(2)反应①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反应⑤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B和C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用微粒的知识解释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不一定;
(2)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分子的构成不同。
四、实验题
23.实验是我们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现象更明显 ,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是为了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
(2)乙实验是为了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的结论是: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
(3)丙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 。如果实验结束,所测结果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写出一点即可)。
(4)丁实验是课本中验证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版,实验的现象是 B、C中酚酞试液变红,且C中变红速率快 ,改进后的实验除了证明分子在运动,还可以证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解答;
(3)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红磷必须足量,等冷却后才能打开,否则温度过高使测定结果偏小,使用硫时由于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
(4)根据分子运动规律以及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回答此题。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事先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使反应现象更明显;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燃烧时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实验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3)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是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如果实验结束,所测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氨气从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酚酞试液中,氨水呈碱性,能与酚酞试液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观察到现象是B、C中酚酞试液变红,且C中变红速率快。
故答案为: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现象更明显;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B、C中酚酞试液变红,且C中变红速率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g+O22HgO 。
(2)根据资料卡片,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中不可能是 A (填序号)。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3)拉瓦锡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4)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是78%,氧气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0.03%,其他成分体积分数是0.03% 。
【分析】(1)加热条件下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
(2)根据汞有毒分析。
(3)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种类要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
(4)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是78%,氧气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0.03%,其他成分体积分数是0.03%。
【解答】解:(1)加热条件下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
(2)A、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汞有毒,故A错误;
B、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故B正确;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故C正确;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本实验使用汞的另外两个优点:汞的沸点较低,便于收集氧化汞,汞与氧气反应充分,几乎耗尽容器内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3)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汞是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汞和氧气都是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D.汞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根据现在的认识可知,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是78%,氧气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0.03%,其他成分体积分数是0.03%。
故答案为:(1)2Hg+O22HgO;
(2)A;
(3)A;
(4)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是78%,氧气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0.03%,其他成分体积分数是0.03%。
五、计算题
25.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而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试计算一个甲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多少?.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而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设一个甲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A,x=kg.
故答案为:kg.
26.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将食盐放在了右盘,他读出的数据为8.2g(1g以下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4.7g 。
(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假设1个碳12原子(C)的质量为akg.则1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kg。
(3)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需氧气7.15g,则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是多少?(假设该状态下,氧气密度为1.43g/L),
【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2)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待平衡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8.2g,则他用的是8g的砝码和0.2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8g﹣0.2g=4.7g。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假设1个碳12原子(C)的质量为aKg.设1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是x,则x:aKg=16:12,x=kg。
(3)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需氧气7.15g,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则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7.15g÷1.43g/L÷=25L。
故答案为:
(1)4.7g;
(2);
(3)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是25L。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35:01;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