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全册教学设计全册
- 新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第2课 机器人传动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新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第3课 机器人平台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新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第5课 机器人传感器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新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第6课 机器人循光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新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苏科版六年级全册第4课 机器人行走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苏科版六年级全册第4课 机器人行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机器人具体实践操作阶段的实验课,主要安排的是机器人行走的程序编写和运行,具体包括前进、转弯、后退、停止等运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器人是可以用程序来控制的,体现学生机器人的智能性,与一般的电子玩具有所区别。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机器人具体活动的操作,通过设置“直流电机”控件的不同参数,理解机器人行走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尝试用程序控制学生机器人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因此,本课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中,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知识,再进一步引入到怎样让学生机器人运动,指挥学生机器人完成指定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欣赏机器人比赛的视频,再引入到本课的具体授课内容中。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直流电机的参数设置是影响学生机器人运动的重要数值。它的参数选择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是如何运动的。在本课的演示环节中,教师要细致地将全部过程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上,并调试程序的过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自我探索学习。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学生机器人中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能够掌握机器人前进、后退、停止的程序。掌握机器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一般步骤,并且能够下载程序并运行机器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团队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机器人行走的程序。
难点:“延时”控件与直流电机的配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与导入
(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机器人做了哪些动作啊?
生:前进、停止。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机器人行走”。
(板书:第4课 机器人行走)
从巩固学习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从而引出既定的学习。
二、新授:
前进、停止
(观看视频中前进部分)
师:机器人要往前进,是哪些组件帮助它完成这个动作的呢?
生:两个轮子。
师:这两个轮子就是由两个直流电机控制的。
(出示直流电机,让学生观察)
过程:
机器人前进。
请做以下几步操作:
(1)新建一个流程图。
(2)设置:“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均为“0—正转”,速度为10。
(3)思考:参数意味着什么意思?
(4)加入“延时”控件。
2. 停止。
(1)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一直不停地往前冲?
(2)设置停止的程序:“直流电机1”“直流电机2”均为“1—停止”。
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程序的编写,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机器人的平台使用。
三、练习:
机器人在行动
根据演示情况,各小组实践机器人前进和停止的实验:
思考:
1. “延时”控件如何使用的?
2. 任务进行中的变化如何?
3. 为什么有时候机器人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
(学生实验)
(教师引导)
这是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们能够初步熟悉平台的界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6课 语音识别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六年级全册第25课 表情识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第22课 设计物联网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