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 清除可燃物
C. 隔绝空气
D. 防止食用油溅出
2.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楚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张不可燃
B. 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 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 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电解水
C. 化学电池
D. 太阳能供热
7.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8.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衣料中的蚕丝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建筑高楼大厦时用到的钢是纯净物
D. 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C.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 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2.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13.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被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水冲灭
C. 用湿抹布盖灭
D. 用灭火器扑灭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
B. 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
D. 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15.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
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17.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的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
(1)乙醇属于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例)。
18.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1)治理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二者发生反应转化成无毒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利用了活性炭的。(3)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主要是与外界的空气隔绝。
2.【答案】C.
【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A.对比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没燃烧,可证明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即燃烧也需要温度,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答案】B
【解析】A.根据生活经验纸张是可以燃烧的,故A是错误的;B.乙醇汽油是把乙醇加到汽油中,属于混合物,是正确的;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是不能将硬水软化的,错误;D.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容易发生爆炸,十分危险,所以D是错误的。
5.【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答案】C
【解析】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C.化学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7.【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8.【答案】B
【解析】A.衣料中的蚕丝是天然纤维,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选项错误;B.加碘食盐中的碘和铁强化酱油的铁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选项正确;C.钢是铁的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氢、氧、硫、氮等,会造成酸雨等空气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而干冰是甲烷分子外包埋着水分子而形成的混合物,不是干冰,B错误;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C错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火要虚”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变得更剧烈。
11.【答案】C
【解析】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实验; B、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故不可以进行实验;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是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实验;故选项为:C。
12.【答案】C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加重温室效应的发生。
13.【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被打翻而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了空气和降低了温度。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正确; 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放热的,如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这个反应用来金属焊接;C.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是吸收能量的,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正确的。
15.【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16.【答案】(1)催化净化 (2)化学(或氢) 机械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
(3)A C
【解析】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化学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汽车轮胎要满足在路上行走的需要,所以材料要求耐高温、高弹性,金属材料要硬度大。
17.【答案】(1)有机物 (2)CH4+ 2O2CO2+ 2H2O (3)制取成本高、储运困难等
【解析】(1)乙醇属于有机物;(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2O2CO2+ 2H2O;(3)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18.【答案】(1)2NO+2CO2CO2+N2
(2)吸附性
(3)SO2+Ca(OH)2═CaSO3↓+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