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1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2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3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4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5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6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7页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哲学原理汇总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认识论原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
    唯物论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3.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4.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6.意识的本质7.意识的能动性原理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9.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0.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用于分析我国各项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稳中求进)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6.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识别的关键词:各种政策的制定都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的;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情况(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7.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世界观】(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识别的关键词: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一般应用于分析“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论、文化、各种精神(如新发展理念、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意义、效果等;分析当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丰富发展科学理论的原因;分析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所取得的成果。常用语: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8.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精华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精华版: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用于分析“人类对……的认识、探索发现”;政策、思想产生的历程;“自主创新”;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如探月工程。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发扬科学精神/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拼搏、艰苦奋斗、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积极应对、科学研究、打破传统、利用条件、研发、周密部署。
    把握意识的本质应注意: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4.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6.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把握意识的作用应注意: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中的东西不能直接变成现实中的东西,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3.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三个错误: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
    把握规律应注意: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3.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5.规律并非永恒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6.规律不能等同于定律、规则、法律、规定等,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是对前者的反映
    1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 要求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真理的特点4.认识的过程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 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③社会历史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事件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也要重视认识的作用,特别是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世界观】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C、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搬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方法论】这要求我们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的过程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的反复性原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原因: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 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③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原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①认识对象是无限的 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世界观】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两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倾向。
    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对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要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世界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做法。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原理 3.创新的作用
    【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原理
    【世界观】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相关课件

    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这是一份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规律的原理,哲学范畴,1联系的特征原理,2发展的特征原理,1实践的特点原理,2真理的属性,1人的价值的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挑战与应对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挑战与应对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第2课时挑战与应对pptx、课时作业九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逻辑与思维主观题常用政治知识汇总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三轮复习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这是一份逻辑与思维主观题常用政治知识汇总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三轮复习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的特征,全同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表示为A+BC,全真则真一假则假,相容选言推理,一真即真全假才假,不相容选言推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