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3分)“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2.(3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3.(3分)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
B.海水、氯酸钾、氢气
C.氧化铁、锰酸钾、水
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4.(3分)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3分)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Se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6 D.﹣2
6.(3分)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7.(3分)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8.(3分)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9.(3分)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 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 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64 B.48 C.32 D.16
10.(3分)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2.(3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3.(3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4.(3分)瑞德西韦(C27H35N6O8P)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比较好的疗效。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是一种氧化物
B.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7:35:8
15.(3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该反应没有新分子生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8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氢分子 ;
(2)镁元素 ;
(3)硝酸根离子 ;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17.(6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18.(6分)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 ;
(3)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9.(5分)近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瓶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极大方便民众日常出行的同时,废旧电瓶车如何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某废弃电瓶车的电池(主要含有LiMn2O4和碳粉)中提取二氧化锰,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操作I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名称)。
(2)写出操作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6分)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F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1.(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
22.(10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知识拓展】木柴燃烧后的产物与蔗糖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似,请问在生活中燃烧木柴取暖后为什么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柴轻: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106.7g(气体溶解忽略不计)。
(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3分)“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2.(3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向试管内放入颗粒状固体,必须将试管横放;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使用天平时要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水平面呈45度角,用外焰加热,故A操作正确;
B、向试管内放入颗粒状固体,必须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B错;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
D、使用天平时要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错。
故选:A。
3.(3分)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
B.海水、氯酸钾、氢气
C.氧化铁、锰酸钾、水
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海水属于混合物,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氢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锰酸钾、水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3分)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故选:D。
5.(3分)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Se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6 D.﹣2
【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设Na2SeO3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x。
(+1)×2+x+(﹣2)×3=0
x=+4
故选:B。
6.(3分)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故A正确;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B错误;
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表示阴离子,故C错误;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7.(3分)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分析】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水电解知识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加热、蒸馏可使硬水软化,过滤时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海水淡化,故B错误;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体积比为2:1,故C错误;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8.(3分)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
B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D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
故选:C。
9.(3分)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 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 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64 B.48 C.32 D.1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2A+3B=2C+4D
64 3x
8g 12g
x=32
故选:C。
10.(3分)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分析】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解答】解: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1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则“He﹣3”,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已知氦元素的质子数为2,故中子数为1,所以“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故选:B。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离子的定义、微粒的性质、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正确;
B、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带正电,但不属于离子,故选项错误;
C、构成固体的微粒也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选项错误;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故错误;
故选:A。
12.(3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火灾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3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根据已有的碳以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的固体升华能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料,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正确;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故选:A。
14.(3分)瑞德西韦(C27H35N6O8P)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比较好的疗效。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是一种氧化物
B.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7:35:8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瑞德西韦(C27H35N6O8P)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的,共含7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瑞德西韦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7):(1×35):(16×8)≠27:35: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3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该反应没有新分子生成
【分析】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2个分子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且是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C、该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故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为化学变化,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新分子生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8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氢分子 3H2 ;
(2)镁元素 Mg ;
(3)硝酸根离子 NO3﹣ ;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OH)3 。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个氢分子表示为3H2,故答案为:3H2;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镁元素表示为,故答案为:Mg;
(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个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NO3﹣,故答案为:NO3﹣;
(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OH)3。
17.(6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
故填:CO2 +Ca(OH)2 ═CaCO3 ↓+H2O。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
故填:3Fe+2O2 Fe3O4 。
18.(6分)高纯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 4 ;
(3)沙子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故填:28.09。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14﹣2﹣8=4,
故填:4。
(3)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故填:+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9.(5分)近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瓶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极大方便民众日常出行的同时,废旧电瓶车如何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某废弃电瓶车的电池(主要含有LiMn2O4和碳粉)中提取二氧化锰,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操作I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锂 (写名称)。
(2)写出操作2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分析】(1)根据操作1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由于是某废弃电瓶车的电池(主要含有LiMn2O4和碳粉)和硫酸以及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和碳以及废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锂元素一定在废液中,所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锂进行分析;
(2)根据操作2是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使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所以操作2名称是灼烧,该操作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操作1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由于是某废弃电瓶车的电池(主要含有LiMn2O4和碳粉)和硫酸以及氧气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和碳以及废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锂元素一定在废液中,所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锂;
(2)操作2是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使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所以操作2名称是灼烧,该操作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故答案为:(1)引流;锂;
(2)C+O2CO2。
20.(6分)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F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CO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2H2O22H2O+O2↑ 。
【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F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碳会转化成E、F,E也会转化成F,但是氧气会与F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F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碳会转化成E、F,E也会转化成F,但是氧气会与F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是CO;
(2)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CO;
(2)2H2O22H2O+O2↑。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1.(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A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3)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F (填字母序号)。
【分析】(1)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气体密度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反应物为固体反应物,且反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因此从长口a进气;
故答案为:a。
(3)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法收集,故选F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F。
22.(10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氧气参加了反应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 。
(2)观察到 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知识拓展】木柴燃烧后的产物与蔗糖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似,请问在生活中燃烧木柴取暖后为什么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柴轻: 木柴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
【分析】【实验验证】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拓展】
燃烧木柴取暖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柴轻,是因为木柴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解答】解:【实验验证】
方案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氧气参加了反应。
故填:氧气参加了反应。
方案二:(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
(2)观察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进一步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填: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3)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蔗糖中含有碳元素。
故填: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拓展】
燃烧木柴取暖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原木柴轻,是因为木柴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木柴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106.7g(气体溶解忽略不计)。
(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3.3 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10g+100g﹣106.7g=3.3g。
故答案为:3.3。
(2)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7.5g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7.5g。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2 10:51:00;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6),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17),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