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17)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17),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是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
C.水车灌溉D.烧制陶瓷
2.(3分)2019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循环使用中小学的通用教材
D.加大工厂废气的空气质量监测
3.(3分)下列各项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
A.甲醛B.酒精
C.烧碱D.浓硫酸
4.(3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用清水充分清洗后还可食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症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5.(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量取液体
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
6.(3分)菠萝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是因为菠萝中含有丁酸乙酯(化学式C6H12O2),下列关于丁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丁酸乙酯是有机物
B.丁酸乙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62.1%
D.丁酸乙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3分)氧化铟(In2O3)可用来生产触摸屏,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49
B.铟属于金属元素
C.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n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8.(3分)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中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9.(3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烧碱也可以
B.酸性溶液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都显酸性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更容易锈蚀
D.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0.(3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1.(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12.(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和金刚石一样,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的全新材料石墨烯,其硬度比最硬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3)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 (选填“是”或“不是”)优良的导体。
(4)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三种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三种碳单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14.(6分)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你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比B的优点是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端进入。
15.(5分)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SO4、Zn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写出加过量M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固体A中一定有 。判断操作④中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 。
(3)滤液A、滤液B合起来蒸发至干目的是 。
16.(10分)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硫酸,能证明乙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有同学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1)的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 。
(3)实验后小明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稀硫酸是否过量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拓展】室温下,某同学利用图丙装置研究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加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
(4)该曲线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5)B到A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6)该实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
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12.5g样品和稀盐酸放入如图1所示装置,当将过量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
(1)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经准确测量发现,该实验计算出的CaCO3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3分)下列是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
C.水车灌溉D.烧制陶瓷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如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水车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2.(3分)2019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循环使用中小学的通用教材
D.加大工厂废气的空气质量监测
【分析】A.根据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来分析;
C.根据节约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以防造成水体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B.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C.循环使用中小学的通用教材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选项说法正确;
D.加大工厂废气的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有效防治空气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3分)下列各项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
A.甲醛B.酒精
C.烧碱D.浓硫酸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甲醛有毒,属于有毒品,故正确;
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故正确;
C.烧碱没有易燃、易爆的性质,故错误;
D.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正确。
故选:C。
4.(3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用清水充分清洗后还可食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症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分析】A、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致癌物考虑;
B、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分析;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回答;
D、根据人体的元素均衡考虑。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致癌物,霉变的大米用清水充分清洗后不能食用,故错误;
B、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一定量的油脂,故错误;
C、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或佝偻病,而不是贫血症,故错误;
D、只有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元素,才能促进人体健康,因此,过量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故正确。
故选:D。
5.(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量取液体
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
【分析】A、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错;
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D错。
故选:A。
6.(3分)菠萝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是因为菠萝中含有丁酸乙酯(化学式C6H12O2),下列关于丁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丁酸乙酯是有机物
B.丁酸乙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62.1%
D.丁酸乙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据丁酸乙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D、根据丁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丁酸乙酯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B、丁酸乙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62.1%,说法正确;
D、丁酸乙酯是由丁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7.(3分)氧化铟(In2O3)可用来生产触摸屏,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49
B.铟属于金属元素
C.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n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分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B、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C、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元素的元素符号;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49,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铟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n,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3分)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中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根据各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NO2N2+2H2O+CO2。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而反应后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9.(3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烧碱也可以
B.酸性溶液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都显酸性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更容易锈蚀
D.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烧碱是强碱分析;
B、根据酸溶液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的pH小于7分析;
C、根据铝比铁活泼分析;
D、根据盐的判断分析。
【解答】解:A、因为烧碱是强碱,具有腐蚀性,所以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但烧碱不可以,选项说法错误;
B、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一定小于7.故选项正确;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之所以不容易被腐蚀,是因为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该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3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小木条和煤块燃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图中实验,小木条先燃烧,说明木条的着火点比,可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1.(3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是否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2℃时,升温或降温,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故B正确;
C、t3℃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以可得到70g甲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2.(3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SO4能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和金刚石一样,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的全新材料石墨烯,其硬度比最硬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体积很小 。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3)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 是 (选填“是”或“不是”)优良的导体。
(4)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三种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三种碳单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碳原子质子数为6,核外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4个电子以及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碳单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碳原子质子数为6,核外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4个电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mm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性质有体积小;(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是优良的导体;
(4)A.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的,说法错误;
B.三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C.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
(1);体积很小;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是;
(4)A。
14.(6分)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你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试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比B的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① (填“①”或“②”)端进入。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根据气体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a为固体反应容器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A;2KClO32KCl+3O2↑。
(3)C带有活塞开关和多孔隔板,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①进气;
故答案为: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
15.(5分)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SO4、Zn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写出加过量M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 。
(2)固体A中一定有 Zn、Fe、Cu 。判断操作④中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 继续加稀硫酸,无气泡生成 。
(3)滤液A、滤液B合起来蒸发至干目的是 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铁能被磁铁吸引。可以依据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以及固液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流程可知,操作①是固体和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该操作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加入的过量锌粉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
(2)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加入的过量锌粉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固体A中含有Zn、Cu、Fe,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3)滤液A、滤液B中都含有硫酸酸锌,合起来蒸发至干目的是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故答案为:(1)过滤;引流;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
(2)Zn、Fe、Cu;继续加稀硫酸,无气泡生成。
(3)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16.(10分)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硫酸,能证明乙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2)有同学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1)的实验。你认为 酚酞溶液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 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
(3)实验后小明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稀硫酸是否过量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拓展】室温下,某同学利用图丙装置研究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加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
(4)该曲线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B点后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不再放热溶液温度逐渐下降 。
(5)B到A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6)该实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原理分析;
(2)根据指示剂变化情况分析;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中和反应过程分析;
【解答】解:(1)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乙中发生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2)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颜色变化明显,故选酞溶液;故答案为:酚酞溶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3)硫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故可取乙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或碳酸钠,产生大量气泡就能证明硫酸过量;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或锌粒;产生气泡;
【实验拓展】(4)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会放出热量,该曲线B点温度达到最大值,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B点后反应完了,不再放热 溶液温度逐渐下降;故答案为:B点后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不再放热 溶液温度逐渐下降;
(5)B点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反应完了,则B到A的过程中硫酸过量,硫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6)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12.5g样品和稀盐酸放入如图1所示装置,当将过量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
(1)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经准确测量发现,该实验计算出的CaCO3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稀盐酸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根据CaCO3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可能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体系减少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10.4g﹣306g=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2)CaCO3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可能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的,可能的原因是稀盐酸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稀盐酸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2 10:52:11;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m;学号:41406921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CO2(气)
HCl(气)
NaOH溶液
洗气
C
NaNO3溶液
Na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镁粉
过量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表
实验结论
取乙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稀硫酸过量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CO2(气)
HCl(气)
NaOH溶液
洗气
C
NaNO3溶液
Na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镁粉
过量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表
实验结论
取乙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或锌粒
产生气泡
稀硫酸过量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6):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6),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4):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1):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1),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