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展开1.默写
(1)争渡,争渡,________。(《如梦令》)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饮酒》)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浣溪沙》)
(4)________,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杜甫的《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__(人名)。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中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三、对比阅读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甲文中,身为儒家的孟子,批判的是________家的错误言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乙文中“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符合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文章,任选一人来说一说。
四、课外阅读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祥①至柴市,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年四十七。人为忠孝所感。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② , 不就。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③馈,凡三年,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④ , 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南宋文学家,坚持抗元,在广东兵败被俘,后押解至燕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在柴市从容就义。②辟:召,征召。③美馔zhuàn:美味的饮食。④椟:盒子。
(1)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与“或有指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已而之细柳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得志,与民由之
(2)上文通过________这件事,侧面表现了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块煤有话说
从远古走来
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几亿年前吧,我记得我属于一棵高大树木的树干。按照科学家的说法,那是一株二叠纪时期的蕨类植物,丰茂的植物使得距今约两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也就是在这漫长时期的某一天,我的本体植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轰然倒下,我也就成了森林底层众多腐败植物组织中的一员,被埋了起来。
我的身体开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不知道过了多久,岩石中的矿质开始浸入,我慢慢地开始变得像石头,变成了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比较低的初级煤,很软,燃点也很低,一旦挖出来很快就会风化,甚至有自燃的可能。褐煤主要用于发电厂的燃烧,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进一步石化,变成了烟煤,最后变成了坚硬的无烟煤。或者说,是一块含碳量很高的植物腐殖化石。
推动工业革命
至少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我们啦,那时还有一些人把我们做成亮晶晶的首饰、器物什么的,煤也可以是黑亮黑亮的哟。不过,我们真正发挥力量是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的。
由于开采容易、价格低、燃烧热量高,我们很快就成为工业革命的主力燃料,在冶铁工业中也被用来代替木头提供碳源。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广,我们的应用也扩张到了全世界。
我们为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雾霾,当然,现在有了更科学的提法,叫PM2.5。现在,已有大量的证据说明,PM2.5过高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很可能会降低人的寿命。
虽然会不好意思,但是我们本身不是纯碳组成的,里面有不少硫、氮之类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物质也会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雾霾。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是“不干净”的能源,嚷嚷着要放弃我们,真是让我们心里好难过啊。
科技助力绿色用煤
不过细想想,这事不能完全赖我们啊,明明是你们人类利用我们的方法也太粗放了一点吧?往炉子里那么一扔就不管了,烧煤有烟,难道烧木头或者原油就没烟了吗?为啥利用原油之前要提炼,我们煤就要直接扔炉子里?所以,如今的解决之道,是如何绿色用煤。
实际上,利用科技助力环境,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虽然火电厂消耗了大约一半的燃煤,但随着各项政策的执行,中国95%的火电厂已经应用了对我们的各种处理技术,包括脱硫、除尘等工艺,使我们变得“干净”,实际排出有害气体其实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多。
在西方国家,“清洁的煤”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例如美国还发起了“未来发电项目”。这个项目正在试图建立起这样一种煤电站:首先将煤气化,然后从中将硫等元素分离出来,作为其他化学工业生产的原料,里面90%的汞也被分离出来,其余的有害金属则转化成无活性的固体矿渣。
看来,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甚至完全不输于天然气什么的哦。
(有删改)
(1)说说本文以“一块煤有话说”作为文章标题的好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无烟煤形成的过程。
(3)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说明,PM2.5过高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很可能会降低人的寿命。
(4)文中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5)从全文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看待“煤”?
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冬天的儿子,春天的心
①冬子是一个先天性智障患者,二十几岁的人了,却只有五六岁孩童的智商。他的家人似乎对他失去了耐心,对他不管不顾,任由他天马行空四处奔走。正如他的名字,冬子,冬天的儿子。但他不知道悲苦,乐得逍遥,除非饿得迫不得已,常常索性连家都不回,就到垃圾堆旁的那个破棚子里去住。
②女儿每天在上学的路上都会遇到他。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有些怕,可是时间久了,发现他一点都不可怕。女儿经常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吃,冬子对女儿也很好,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她后面,“护送”女儿上学。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一条大狗,奔着女儿冲来,女儿吓得哇哇大哭。冬子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狗吓跑了。或许是因为女儿是个孩子的缘故吧,他们之间的友谊竟然那么长时间地持续着。
③冬子喜欢学校。从他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他内心是多么渴望和那些孩子们在一起,因为他的心永远长不大,他永远只能是个孩子。
④每次看到女儿走进校园,冬子就会趴在校园门口的栏杆上,向里面羡慕地张望,往往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直到学生们放学。
⑤在学生们做早操的时候,冬子总是会在学校门前,照着他们的样子跟着做,很滑jī,常常惹来旁人的嘲笑。
⑥学生放学的时候,冬子也会跟在学生的后面。如果哪个女生的衣服鲜艳,他还会好奇地去zhuài人家的衣襟。常常惹得那些女生们一声声尖叫,呼啸而去。有一些爱出头的男生,就会跑过来狠狠揍他一顿。可他就像不知道疼似的,不管怎么样,第二天还是会照样跟在那些学生们的屁股后面,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⑦有一天,他在校园外面跟着里面的学生们做早操,被校长看到了,那种痴迷让校长有些心酸,就破例把他唤了进来,让他跟在队列后面一起做早操。看到他笨拙的姿势,同学们大声哄笑着,他也不觉得难堪,反而认为那是对他友好的欢迎,做得更起劲了。同学们进了班级上课,他就一个人在操场上,继续他的“表演”,乐此不疲。时间久了,学生们对他习以为常了,就都和我的女儿一样,不再欺负他了,有什么好吃的零食自然也会分给他一些。而对于他偶尔淘淘气,踩了校园里的草坪或者摘了花池里的花,老师们也都见怪不怪,睁只眼闭只眼,不大去管他。
⑧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快乐是如此短暂。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他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⑨那天,学生们放学后,一帮社会上的小混混拦住了一个漂亮的小女生,非要领着去酒吧喝酒。小女生大声地喊救命,可是没有人敢出面阻拦。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是冬子冲了上去,把自己横亘在小女生和那帮混混之间,像一堵墙一样。小混混们毫不留情地对他拳打脚踢。任凭别人怎么打他,他都死死护着那个小女生。小混混们打急眼了,动了刀子,活活在他的肚皮上捅了五刀,直到学生们喊来了老师,他们才逃之夭夭。
⑩那天刚刚入冬,地面上结了冰,很冷很冷。冬子死了,冬天的儿子没能迈过冬天的门槛。
⑪女儿的学校为他开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校长含着眼泪说,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但他的心始终是个孩子,可怜的、没有书读的孩子;他的表面脏兮兮的,心却干干净净;他是冬天的儿子,却有一颗春天的心。
(有删改)
(1)看拼音,写汉字:
①滑jī ________
②好奇地去zhuài ________
(2)第⑧段中“一件意外的事件,使他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阅读全文,请概括冬子的“幸福生活”有哪些?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划线的语句。
(4)文中多处呼应,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前文“女儿遇狗时冬子相救”跟后文“小女生遇小混混时冬子死命相救”呼应,突出了冬子内心的善良;
(5)文章结尾划线句是校长在追悼会上对冬子的评价,评价的三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六、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走进“互联网时代”
(1)下面是小赵同学收集的一则资料,请仔细阅读后,说说你对这种生活的思考。“我的一天”记载表
我的思考是:________
(2)请你仿照示例拟写一个活动形式。
形式一:绘制“互联网知识”的手抄报
形式二:开展“互联网利弊”的辩论赛
形式三:________
七、作文
8.题目:幸福在细微处开花
生活中有些小事,被存放在记忆的深处,温暖着心田,滋润着灵魂,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举动,一次美丽的邂逅,甚至是一碗粥、一本书、一杯清茶……幸福喜欢在细微处扎根、开花。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句子默写
1.【答案】 (1)惊起一滩鸥鹭
(2)采菊东篱下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故君子有不战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滩、鸥鹭、东篱、燕、溅。
故答案为: (1) 惊起一滩鸥鹭 (2) 采菊东篱下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 故君子有不战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诗歌鉴赏
2.【答案】 (1)唐朝;李贺
(2)C
【解析】【分析】 (1)《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结合“角声”可知先从听觉入手,结合“凝夜紫”可知再从视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故C错误,选C。
故答案为:⑴ 唐朝;李贺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读学校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
三、对比阅读
3.【答案】 (1)纵横
(2)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它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缺少的才能。
(3)示例:符合,舜原来在历山耕田,是其不得志之时,他经受住重重磨练、挫折,贫贱没有改变他,才能被英明的圣王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故而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
【解析】【分析】(1)公孙衍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公孙衍主张诸国合纵抗秦。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甲文首段,景春称赞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大丈夫。而第二段孟子反驳景春的话,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大丈夫。故孟子批判的是纵横家的错误言论。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能,才能。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语言表达。明确思路:结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知,这几个人都符合孟子心中“大丈夫”标准,故意见是符合。陈述理由,结合人物的经历,结合孟子“大丈夫”标准来表达。示范1:傅说原来是个泥水匠,身份比较低微,在他处于困境时,他没有屈服,坚持着充实自己,才最终被商王武丁所启用,成就人生。是“贫贱不能移”的典范,故符合孟子“大丈夫”标准。示范2:胶鬲原来只是一个在海边捕鱼晒盐的人,身份比较低微,在他处于困境时,他没有屈服,坚持着充实自己,才最终被成为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的贤人,成就人生。是“贫贱不能移”的典范,故符合孟子“大丈夫”标准。示范3:管夷吾人生低谷时已经被投入监狱,成为犯人,身份极其低微,但是他没有屈服于贫贱的处境,最终被齐桓公赏识,助其完成大业,成就人生。是“贫贱不能移”的典范,故符合孟子“大丈夫”标准。示范4:孙叔敖身处偏僻之地,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困境而屈服,努力奋斗,成就人生。是“贫贱不能移”的典范,故符合孟子“大丈夫”标准。示范5:百里奚曾经沦为奴隶,身份极其低微,但是他没有屈服于贫贱的处境,被秦穆公赏识,助其完成大业,成就人生。是“贫贱不能移”的典范,故符合孟子“大丈夫”标准。
故答案为:⑴ 纵横
⑵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它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缺少的才能。
⑶ 示例:符合,舜原来在历山耕田,是其不得志之时,他经受住重重磨练、挫折,贫贱没有改变他,才能被英明的圣王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故而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文化常识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四、课外阅读
4.【答案】 (1)D
(2)张千载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物,并藏其头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解析】【分析】(1)之,代词。A.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动词,到…去。C.结构助词,的。D.代词。故选D。
(2)人物是张千载,结合“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可知事件是:文天祥被俘后,张千载跨地而来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物,并藏其头颅。结合“侧面”这个词可知,张千载在事件里面是起衬托作用,结合“即向南再拜而死。年四十七。人为忠孝所感”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展现的人物是文天祥,通过张千载千里追随、三年如一日提供食物、藏其头颅的行为侧面烘托文天祥爱国精神的伟大。
故答案为:⑴ D ⑵ 张千载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物,并藏其头颅;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注意对语句意思的理解。
【附参考译文】
文天祥到了柴市,面对死刑,特别从容,问集市上的人说:“哪一面是南面?”有人指明方向,就向南面拜了两拜赴死了。终年四十七岁。人们被他的忠孝所感动。
庐陵人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
五、现代文阅读
5.【答案】 (1)标题用了拟人的手法,更生动地点明了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植物倒下被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岩石中的矿物质侵入后,变得像石头(变成褐煤);进一步石化,变成烟煤,最后变成无烟煤。
(3)“大量”意思为数量多,说明证据充足;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利用科技助力环境,是完全可行的。/具体说明了在科技的帮助下,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或者回答:具体说明了在西方国家,“清洁的煤”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5)煤推动了工业革命,为世界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雾霾,污染了环境;在科技助力下,煤有希望成为清洁能源,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解析】【分析】(1)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的形成和煤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逐步来减少问题的过程。因此煤是本文的说明对象。而“一块煤有话说”点明了说明对象。 “有话说”把煤拟人化,赋予煤人的情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煤的角度来介绍,比较新奇,比较有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煤的形成过程。结合“我的身体开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不知道过了多久,岩石中的矿质开始浸入,我慢慢地开始变得像石头,变成了褐煤”可概括煤的形成分成两个步骤:植物倒下被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岩石中的矿物质侵入后,变得像石头(变成褐煤)。无烟煤形成过程。结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进一步石化,变成了烟煤,最后变成了坚硬的无烟煤”可概括第三步是:进一步石化,变成烟煤,最后变成无烟煤。
(3)解释词语本义。“大量”指数量非常大。语境义。这里指PM2.5过高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并且很可能会降低人的寿命这件事的证据非常多,非常充足。效果。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4)结合“例如”,并且有具体的事件“美国还发起了‘未来发电项目’”可知是举例子。结合“里面90%的汞也被分离出来,其余的有害金属则转化成无活性的固体矿渣”“看来,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可知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的。
(5)本题结合“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几亿年前吧,我记得我属于一棵高大树木的树干”可知煤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因此我们在使用煤的时候应该节约。结合“由于开采容易、价格低、燃烧热量高,我们很快就成为工业革命的主力燃料,在冶铁工业中也被用来代替木头提供碳源。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广,我们的应用也扩张到了全世界”可知煤推动了工业革命,为世界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尊重它。结合“我们为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雾霾”可知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雾霾,污染了环境,我们应该适度使用。结合“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甚至完全不输于天然气什么的哦”可知在科技助力下,煤有希望成为清洁能源,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故答案为:⑴ 标题用了拟人的手法,更生动地点明了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 植物倒下被埋,慢慢腐烂、碳化,渐渐变黑;岩石中的矿物质侵入后,变得像石头(变成褐煤);进一步石化,变成烟煤,最后变成无烟煤。
⑶ “大量”意思为数量多,说明证据充足;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利用科技助力环境,是完全可行的。/具体说明了在科技的帮助下,煤还是有希望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或者回答:具体说明了在西方国家,“清洁的煤”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⑸ 煤推动了工业革命,为世界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雾霾,污染了环境;在科技助力下,煤有希望成为清洁能源,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范围,找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句的内容和文段进行概括。注意平时要加强此类题型的训练,掌握基本的答题模式。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和文段进行理解概括。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6.【答案】 (1)稽;拽
(2)①冬子常常吃到女儿分给的零食,乐于护送她上学。②冬子好奇拽女生衣襟,被爱出头的男生揍,但过日就忘。③冬子痴迷做操,校长被感动,把他唤进校内做操,最后师生都接受了他。
(3)①环境描写;②表现出天气的反常;③暗示冬子的死去(死得突然); ④烘托了冬子的死带给大家的悲痛心情。
(4)①前文“冬子拽女生衣襟时被爱出头的男生狠揍而不知疼”跟后文“冬子救被小混混们欺负的小女生时被毫不留情地打而不松手”呼应,表现出了冬子憨厚而不知悲苦的形象。②前文“冬子在同学们做操时的模仿”跟后文“校长被冬子做操时的痴迷感动而唤他进校内做操”呼应,表现了冬子对学校的喜爱及校长的悲悯之心;③前文“女儿对冬子先怕后敬”跟后文“同学们对冬子先欺后敬”呼应,表现出冬子内心的善良和纯净
(5)不能,“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但他的心始终是个孩子,可怜的、没有书读的孩子”表明冬子身体的残障,心智没有长大;“他的表面脏兮兮的,心却干干净净”表明冬子本性的善良;“他是冬天的儿子,却有一颗春天的心”表明冬子的行为给予他人温暖,校长评价的三个分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拽:1.扔;抛。 2.胳膊有毛病,活动不灵便。
(2)结合“女儿经常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吃,冬子对女儿也很好,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她后面,‘护送’女儿上学”“他们之间的友谊竟然那么长时间地持续着”可概括:冬子常常吃到女儿分给的零食,乐于护送她上学,冬子得到了女儿的友谊。结合“如果哪个女生的衣服鲜艳,他还会好奇地去拽人家的衣襟。常常惹得那些女生们一声声尖叫……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可概括:冬子好奇拽女生衣襟,被爱出头的男生揍,但过日就忘,冬子在这个过程获得一种天真的快乐。结合“被校长看到了,那种痴迷让校长有些心酸,就破例把他唤了进来,让他跟在队列后面一起做早操”“时间久了,学生们对他习以为常了,就都和我的女儿一样,不再欺负他了,有什么好吃的零食自然也会分给他一些”可概括:冬子痴迷做操,校长被感动,把他唤进校内做操,最后师生都接受了他,他获得了更多的友谊和关爱。
(3)结合“结了冰”可知是环境描写。 “刚刚入了冬”点明了季节,“地面上结了冰,很冷很冷”和“刚刚入冬”形成一点反差,点明了环境的恶劣,暗示天气的反常,渲染了一种比较低沉的氛围。结合前文“动了刀子,活活在他的肚皮上捅了五刀”的事件,可以结合这个环境描写猜测冬子应该是死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进而表现了大家因为冬子的死而悲痛的心情。
(4)前文“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一条大狗,奔着女儿冲来,女儿吓得哇哇大哭。冬子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狗吓跑了”和“一些爱出头的男生,就会跑过来狠狠揍他一顿。可他就像不知道疼似的”和后文“小混混们毫不留情地对他拳打脚踢。任凭别人怎么打他,他都死死护着那个小女生”呼应,冬子保护女儿,把狗吓跑,看出冬子一直是一个善心的人,面对男生的打冬子不知道疼,符合他的精神状况,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冬子才会去保护被小混混骚扰的女同学,并且死死护住不放手,表现出了冬子憨厚而不知悲苦的形象。前文“在学生们做早操的时候,冬子总是会在学校门前,照着他们的样子跟着做”跟后文“他在校园外面跟着里面的学生们做早操,被校长看到了,那种痴迷让校长有些心酸,就破例把他唤了进来,让他跟在队列后面一起做早操”呼应,情节上照应,一方面表现了冬子对学校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校长的悲悯之心。前文“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有些怕,可是时间久了,发现他一点都不可怕。女儿经常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吃”跟后文“时间久了,学生们对他习以为常了,就都和我的女儿一样,不再欺负他了,有什么好吃的零食自然也会分给他一些”呼应,女儿和同学对冬子态度都存在一种变化,先怕、厌恶,后来是接受,友好,孩子的心是纯净的,因为他们能感受到冬子内心的善良和纯净,有助于刻画冬子的人物形象。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第一个评价语: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但他的心始终是个孩子,可怜的、没有书读的孩子。这一句话点明了冬子的特殊身份,是一个智障儿童,心智永远是个孩子,并且也指明了他的处境,被家人放弃,没有依靠,没有关爱的孩子。这一句评价语表达了对冬子的身份和处境的怜悯和同情。第二个评价语:他的表面脏兮兮的,心却干干净净。这一句是对冬子行为和精神品质的评价,他保护女儿、保护同学,同学们对他态度的变化,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这个评价比第一层评价多了褒奖。第三个评价语:他是冬天的儿子,却有一颗春天的心。“春天的心”含蓄的写出冬子的行为具有温暖的作用,温暖那些被他保护、被他感动的人的心,具有影响力,让其他善心可能也因此而萌发。这句评价语更是突出了冬子善行的价值。更深刻。所以,三层评价语层次递进,逐渐深入,不能调换。
故答案为:⑴ 稽;拽
⑵ ①冬子常常吃到女儿分给的零食,乐于护送她上学。②冬子好奇拽女生衣襟,被爱出头的男生揍,但过日就忘。③冬子痴迷做操,校长被感动,把他唤进校内做操,最后师生都接受了他。
⑶ ①环境描写;②表现出天气的反常;③暗示冬子的死去(死得突然); ④烘托了冬子的死带给大家的悲痛心情。
⑷ ①前文“冬子拽女生衣襟时被爱出头的男生狠揍而不知疼”跟后文“冬子救被小混混们欺负的小女生时被毫不留情地打而不松手”呼应,表现出了冬子憨厚而不知悲苦的形象。②前文“冬子在同学们做操时的模仿”跟后文“校长被冬子做操时的痴迷感动而唤他进校内做操”呼应,表现了冬子对学校的喜爱及校长的悲悯之心;③前文“女儿对冬子先怕后敬”跟后文“同学们对冬子先欺后敬”呼应,表现出冬子内心的善良和纯净
⑸ 不能,“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但他的心始终是个孩子,可怜的、没有书读的孩子”表明冬子身体的残障,心智没有长大;“他的表面脏兮兮的,心却干干净净”表明冬子本性的善良;“他是冬天的儿子,却有一颗春天的心”表明冬子的行为给予他人温暖,校长评价的三个分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的范围,注意内容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注意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间的关系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语句,理解语句的内容,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语句间的关系。
六、综合性学习
7.【答案】 (1)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互联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我们的生活太依赖互联网了……
(2)示例:创办“互联网学习”的宣传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表理解和语言表达。明确思路:观察图表,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观察图表发现,吃饭扫描二维码、叫外卖,交通扫二维码骑共享单车,学习扫二维码查找书籍,日常交友用qq和微信,这些活动都会涉及到互联网,因此我的思考: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有时可能也让我们有了更强的依赖性。
(2)本题考查仿句。题干给的结构:动词+“互联网+二字词语”+的+三字活动名称。示范:举行“互联网成长”的故事会。
故答案为:⑴ 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互联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我们的生活太依赖互联网了……
⑵ 示例:创办“互联网学习”的宣传栏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表,结合图表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要求考生紧扣活动主题,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作答。
七、作文
8.【答案】 【参考例文】
幸福在细微处开花
大爱无疆,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幸福即微小,那也值得收藏。在拐弯口、在墙角下、在细微处,它们都静静的等候着我们,只为那花开的一瞬。
早春的风总是很冷,它们穿过门,挤进窗,叫醒了还在熟睡的我。我揉了揉眼,发现房门又开着了,那一股股冷风,顺着这条“高速公路”直奔向我温暖的被窝。我匆匆套上两件棉衣,冲到屋门口大喊一声“谁又把房门开着啦,冻死我了!”可是无人回应。我这才想起来老爸老妈已经出差了,再没人帮我关门窗了。
我慢悠悠地走向客厅,发现桌上多了两片药和一杯快凉了的开水。我也没多在意,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便无聊的在家中踱起步来。
“噔,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道里传了出来,带着一声声粗气声逼近了我这层楼。不一会儿,门被打开了,站在门口的人不住的喘气。我见了他不禁叫道“爷爷,您怎么来了?快请进。”说着便把爷爷扶进家门。这时我才注意到他手上还拿着一个塑料袋,他缓了缓,举起了塑料袋,笑着对我说“你看,这是我排了半小时的队才买来的拌面,你小时候可爱吃了,快尝尝。”
我应了一声,把碗放在桌上,拿出筷子,开始细细品尝。果然,一口下去,童年的记忆像放电影似的在我脑海里回荡,身体也不冷了,只觉得有股暖流在身体里流淌,真是太美妙了。
我抬起头,发现爷爷已经背过身去。我忽的发现桌上的药和水,已然不见了,仔细一看,全在爷爷的手里。他飞快的吞下两片药,然后又转过身来和我谈笑风生。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拿了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匀了一半拌面摆到爷爷面前“爷爷,一起吃吧,这样的美味,你也尝尝。”“我不饿,倒是你要多吃些。”在我的坚持下,爷爷接过碗,慢慢地吃了起来。也许是害羞的吧,他是笑着吃的。
那时,我仿佛能看见,幸福在细微处悄然绽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幸福”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限制了选材范围,一定是生活中令人感受到幸福的事情。“在细微处”起限制作用,结合导语“一个简单的举动,一次美丽的邂逅,甚至是一碗粥、一本书、一杯清茶”可知,选材时要选择小事,小细节,不能选择那些比较大的事件或者举动,例如,在中考中感受到幸福,这个选材就大了,不符合题意,可以是在中考时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幸福。“开花”是题眼,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开花”是绽放的意思,“幸福在细微处开花”的意思是幸福的感觉在某个小事情、小细节中被体会到,起到了某种作用,这个作用结合导语“温暖着心田,滋润着灵魂”可知是产生一种心灵的影响,促进成长的。从题目上看,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其次,思路。从题目上看,最后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选材,选择那些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小细节、小事情,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一道菜、一个手势、一个弯腰等等,从小事从发掘出幸福感,这个幸福可能是个人生活角度的,家人的关爱;可以是国家的,一种自豪感,一种安全感等;可以是品质角度的,路人、熟悉人的某个言行产生的令人敬佩的情感,由此感到社会的温暖,感到幸福。结构上可以是一人一事,一线串珠式;也可以是片段组合式,多人多事,一人多事,但是主题要一致。第三,主题。写细微之处感受到幸福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纯粹的表达一种幸福的感觉,还可以表达一种感激之情,因为幸福是周围的人带来的,同时也可以表现一种成长,精神的成长。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做到应试时能够迅速构思,写出优秀的文章。时间
7:30
9:00
11:30
15:30
17:30
20:00
活动
早餐
社区“共享书吧”看书
回家
与伙伴
打球
晚餐
分享快乐
方式
扫描商家 二维码付款
扫描“书吧”APP二维码,查阅书籍
骑共享
单车
QQ好友
邀约
美团
叫外卖
微信朋友圈
发美图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海市黄浦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旷达”形容人的心胸开阔、豁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