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章学习要求:
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2.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了解微粒有以下基本性质:微粒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3.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
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如课本第59页图3-2)
<结论>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①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
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3)
<结论>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
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4、第61页图3-5)
<结论>
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容易被压缩;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过程]
<引入>
不同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如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一、分子
二、原子
<指导阅读>
<解读教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1)①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②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构成
说明: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但电性相反,原子显电中性;③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可忽略不计);④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但在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的质量
①原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
在数值上可近似地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③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三、离子
<指导阅读>
<解读教材>
3.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离子的形成:
原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原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2)阴离子、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微粒种类 |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 微粒的带电性 |
原子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电中性 |
阳离子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带正电荷 |
阴离子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带负电荷 |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 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 原子得到的电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3)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如果电荷数为1,则数字省略。
例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
氧离子(O2-),硫离子(S2-),氯离子(Cl-),溴离子(Br-)。
(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成原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巩固练习>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解读教材>
1.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判断是同一种元素的标准: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2)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种原子,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B.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原子;
C.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
(3)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能不同;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多种。
(4)元素与原子
| 元素 | 原子 |
概念 |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属宏观概念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属微观概念 |
区别 | 只讲种类 |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
联系 |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 |
使用范围 | 用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 用来表示物质的微观组成 |
2.元素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
(1)表示方法: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方法见前面离子的表示方法)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若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则只表示微观上原子的个数)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从它们的中文名称上分辨。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シ”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
(4)记熟下列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氮 | 氧 | 氟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元素符号 | H | C | N | O | F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元素名称 | 钾 | 钙 | 锰 | 铁 | 铜 | 锌 | 溴 | 银 | 碘 | 钡 | 汞 |
|
元素符号 | K | Ca | Mn | Fe | Cu | Zn | Br | Ag | I | Ba | Hg |
|
二、物质的分类
<解读教材>
(1)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氮气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四氧化三铁、碳酸氢铵等。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称为非金属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3)物质的分类
三、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解读教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其他;
(2)海水中元素的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氢、氯、钠、镁等;
(3)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碳、氢、氮、钙、磷、硫、钾等;
(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简单化合物的命名,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3节 物质的组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空气的成分,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