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7.3 重力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3节 重 力
第一课时 重力的大小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象.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重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完成以下问题:
1.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合作探究】
1.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里;向空中抛出的石块,最终也会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证明重力的存在.
答:树上的苹果熟了后会掉落在地面上;空中的雨水、雪花纷纷下落等.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答:路上的行人都将会飘在空中;高楼将不会停留在地面上等.
【教师点拨】
1.重力是非接触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力的作用.
2.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吸引地球,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跟进训练】
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是由地球施加的.
知识点二 重力的大小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11,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公式可表示为G=mg.
【合作探究】
演示一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实验原理: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3.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质量已知的钩码、弹簧测力计.
4.设计实验:
钩码的质量是已知的,实验中可以选取钩码为被测物体.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5.进行实验
(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 把质量均为50 g的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如下表所示.
次数 | 1 | 2 | 3 |
质量m/kg | 0.05 | 0.1 | 0.15 |
重力G/N | 0.49 | 0.98 | 1.47 |
即/(N·kg-1) | 9.8 | 9.8 | 9.8 |
(2)在G-m图象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
6.由以上能够得到什么实验结论?
答: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约是9.8 N/kg,用字母g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 N/kg.物体的质量m、重力G、常数g之间的关系是G=mg或g=、m=.
例题 质量为0.25 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 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kg?(g取10 N/kg)
解答 由G=mg可知,木块受到的重力G木=m木 g=0.25 kg×10 N/kg=2.5 N.由G=mg可得m=,因此人的质量m人===45 kg.
【教师点拨】
1.同一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在不同位置时,g的取值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2.g在不同星球其大小不同.
【跟进训练】
1.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等于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将12 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12kg,重力是20N.(g取10 N/kg)
2.质量为2 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解:G=mg=2 kg×9.8 N/kg=19.6 N.
课堂小结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G=mg.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第2课时教案,共3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10.1 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10.1 浮力教学设计,共6页。
物理7.3 重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7.3 重力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