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的要求)
1.(2分)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且模糊暗淡。如何操作,才能使图象位于视野中央,且明亮清晰( )
A.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2.(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组织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B.生物体的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3.(2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4.(2分)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如果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5.(2分)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 B.鱼儿离不开水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青蛙冬眠
6.(2分)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危害极大,下列气体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氮气
7.(2分)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
A.a点和d点 B.b点和c点
C.a点、b点和c点 D.b点、c点和d点
8.(2分)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描述正确的是( )
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定会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B.一个果实中,果皮和种子所含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C.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中最主要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D.水分、温度和空气都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一定会萌发
9.(2分)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
A.涵养水源 B.过滤尘埃
C.降低噪声 D.调节碳氧平衡
10.(2分)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血液循环的动力泵是心脏
B.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右心室壁
11.(2分)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据此判断甲乙代表的两人呼吸运动的过程是(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12.(2分)凡是吃过山楂的人,再次见到山楂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和结构基础分别是( )
A.复杂反射、脊髓 B.简单反射、大脑
C.复杂反射、反射弧 D.简单反射、神经中枢
13.(2分)视觉让你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知美好的世界。人的视觉形成于(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特定区域
14.(2分)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15.(2分)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②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
D.③从①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
16.(2分)蜂群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攻击行为
17.(2分)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B.图二中的c阶段表示蛹期
C.图三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胎盘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二相同
18.(2分)把带芽的马铃薯块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19.(2分)玉米是通辽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2分)真菌是真核生物,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真菌共有的特征是( )
A.都是由菌丝构成 B.都营寄生生活
C.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D.都能产生抗生素
21.(2分)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22.(2分)侧柏是园林绿化常用的树种,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产生种子
B.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C.受精过程都脱离水的限制
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
23.(2分)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D.节肢动物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24.(2分)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皮肤和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25.(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26.(2分)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在通常情况下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①苹果醋、酸奶 ②火腿肠、腊肉 ③葡萄酒、泡菜 ④豆腐花、咸鸭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7.(2分)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培育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
A.超级小鼠 B.彩色棉花 C.抗虫棉 D.杂交水稻
28.(2分)毒品能损害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关于吸食毒品对人体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
B.能使人兴奋记忆力增强
C.能破坏人的 内分泌系统
D.能够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29.(2分)当你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散步等
B.向亲人或朋友诉说烦恼或大哭一场
C.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
D.找人吵架或砸东西发泄
30.(2分)若遇到因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造成的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应立即对伤者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意外时,应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
B.根据颈动脉是否搏动,可确定有无心跳
C.在人工呼吸前,应首先确保呼吸道畅通
D.所有人均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如图1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含叶绿体较多的细胞是 (填序号);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所需的原料是 。
(2)图1③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 组织,其中导管的作用是 。
(3)图1中[④] 是水分散失的“门户”,而植物散失的水分主要用于 。
(4)图2结构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除叶绿体外,还应该有 ,它被称作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5)图2中 (填序号)能控制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
32.(10分)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科研人员重复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目的是 。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C组与 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淀粉最终在 内 消化成葡萄糖从而被吸收进入血液。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 的重吸收作用。
33.(10分)资料分析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份以来,全球确诊新型病毒性肺炎已达二百多万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人感染2019﹣nCoV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少数患者严重时会死亡。
材料二:2019﹣nCo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眼睛、鼻腔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感染。
材料三:2020年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级别组成员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拥有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研制疫苗。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与酵母菌相比,2019﹣nCoV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它是由 和 组成。
(2)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型病毒性肺炎,人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属于 措施,用84消毒液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 措施。
(3)从材料三得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 ,这种免疫属于 (填写“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4.(10分)人类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下表为某个家庭眼皮的遗传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家庭成员
父亲
母亲
女儿
眼皮情况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1)单眼皮和双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上表可以推测出 为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那么家庭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如果这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
(3)这个家庭的女儿通过手术把自己的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这种变异属于 。
(4)“二胎政策”放开后,这个家庭的妈妈若再生一个弟弟可能性是 ; 弟弟新生命的起点是 。
(5)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胎儿是在妈妈的 内生长发育,发育所需营养通过脐带和 从母体获得,妈妈十月怀胎期间在心理和生理各方面负担都很重,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2020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的要求)
1.(2分)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且模糊暗淡。如何操作,才能使图象位于视野中央,且明亮清晰( )
A.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小光圈,调节粗准焦螺旋
D.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调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改变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图象模糊与焦距不准确有关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下方,因此首先要把图象移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下的像为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把它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为左下方。且模糊暗淡,表明视野暗,因此要换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图象更加清晰,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放大的像。
2.(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组织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B.生物体的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分析】(1)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2)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解答】解: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具有分裂了的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只有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
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B正确;
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3.(2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点评】理解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2分)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如果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草→兔→鹰,A错误;
B、根据选项A的解答可知: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B错误;
C、有些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可以位于多条食物链上,C错误;
D、如果蛇被大量捕杀,那么短时间内,青蛙会因天敌数量减少而数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食物链的书写等知识,这些内容都是考试命题的热点。
5.(2分)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 B.鱼儿离不开水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青蛙冬眠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A、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因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青蛙冬眠,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2分)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危害极大,下列气体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氮气
【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谓之酸雨。
【解答】解: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溶于雨雪中。
故选:C。
【点评】掌握酸雨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7.(2分)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
A.a点和d点 B.b点和c点
C.a点、b点和c点 D.b点、c点和d点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强时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弱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解答】解: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图中曲线a﹣b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强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曲线b﹣c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强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c﹣d段二氧化碳又由少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又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曲线中的b、c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注意识图。
8.(2分)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描述正确的是( )
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定会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B.一个果实中,果皮和种子所含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C.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中最主要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D.水分、温度和空气都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一定会萌发
【分析】(1)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2)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解:A、绿色开花植物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A正确;
B、珠被发育成的种皮、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全是来自母体的遗传物质,其果皮、种皮的性状表现肯定与母本完全一样,而受精卵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遗传物质,受精卵发育的胚,所含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完全相同,B错误;
C、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C错误。
D、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中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
9.(2分)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
A.涵养水源 B.过滤尘埃
C.降低噪声 D.调节碳氧平衡
【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这三大作用对绿色植物自身和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10.(2分)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血液循环的动力泵是心脏
B.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右心室壁
【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解: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正确;
B、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都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动脉内没有瓣膜,B错误;
C、动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静脉血,静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C错误;
D、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11.(2分)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据此判断甲乙代表的两人呼吸运动的过程是(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解答】解: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12.(2分)凡是吃过山楂的人,再次见到山楂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和结构基础分别是( )
A.复杂反射、脊髓 B.简单反射、大脑
C.复杂反射、反射弧 D.简单反射、神经中枢
【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凡是吃过山楂的人,再次见到山楂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13.(2分)视觉让你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知美好的世界。人的视觉形成于(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特定区域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机,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因此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像,并不是视觉,如图。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能形成视觉。
故选:D。
【点评】视觉形成的部位往往误认为是视网膜,这是错误的。
14.(2分)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
故选:D。
【点评】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直立行走,明确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
15.(2分)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②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
D.③从①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
【分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解答】解: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正确。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正确。
C、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D、③关节头从⑤关节窝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蜂群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攻击行为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体现了白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17.(2分)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B.图二中的c阶段表示蛹期
C.图三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胎盘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二相同
【分析】(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
(2)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解答】解:A、图一所示发育方式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图二中的经过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中c阶段表示蛹期,B正确。
C、图三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胚盘,不是胎盘,C错误。
D、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与图二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动物的生殖发育的过程。
18.(2分)把带芽的马铃薯块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据此答题。
【解答】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A、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酵母菌和水螅(环境恶劣时水螅也进行有性生殖。)常常进行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例如,马铃薯的块茎、蓟的根、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都能生芽,这些芽都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C、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分裂即生殖),如细菌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营养生殖的概念和方式。
19.(2分)玉米是通辽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玉米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0.(2分)真菌是真核生物,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真菌共有的特征是( )
A.都是由菌丝构成 B.都营寄生生活
C.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D.都能产生抗生素
【分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A、真菌有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蘑菇和霉菌),是由大量的菌丝集合构成的。错误;B、绝大多数真菌营腐生生活,也有一部分营寄生生活,错误;C、真菌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正确;D、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错误。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特点。
21.(2分)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解:A、苔藓植物无根,只要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A正确;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B错误;
C、海带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是孢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2.(2分)侧柏是园林绿化常用的树种,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产生种子
B.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C.受精过程都脱离水的限制
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
【分析】1、裸子植物概念: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2、主要特征: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解答】解: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而裸子植物侧柏虽然也产生种子,但它的种子是裸露的。因为它的胚珠外无子房壁,所以没有形成果实。
故选:B。
【点评】熟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23.(2分)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D.节肢动物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解答】解:A、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A正确;
B、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
C、节肢动物约有120多万种,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C正确;
D、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D错误。
故选:D。
【点评】主要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24.(2分)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皮肤和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和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都是扬子鳄的特征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熟记爬行动物的特点,注意区分爬行动物与其他陆生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爬行动物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25.(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BC、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正确;
D、高等动物也有体型小的如蜂鸟,因此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趋势。
26.(2分)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在通常情况下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①苹果醋、酸奶 ②火腿肠、腊肉 ③葡萄酒、泡菜 ④豆腐花、咸鸭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酱、制醋、制腐乳、制酒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
【解答】解:①苹果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确;
②火腿肠、牛肉干一般用真空包装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或真菌繁殖,与发酵无关,错误;
③制作葡萄酒要用酵母菌、泡菜与乳酸菌有关,正确;
④豆腐花的制作用到石膏,咸鸭蛋与腌制有关,错误;
故选:D。
【点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27.(2分)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培育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
A.超级小鼠 B.彩色棉花 C.抗虫棉 D.杂交水稻
【分析】超级小鼠、彩色棉花、抗虫棉都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而安康羊是利用克隆技术克隆的后代。
【解答】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生物技术。超级小鼠、彩色棉花、抗虫棉都属于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是指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杂交水稻是利用有性生殖来繁育后代的。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
28.(2分)毒品能损害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关于吸食毒品对人体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
B.能使人兴奋记忆力增强
C.能破坏人的 内分泌系统
D.能够使人的免疫力下降
【分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我们都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抵制毒品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吸毒的人和场所。
【解答】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29.(2分)当你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散步等
B.向亲人或朋友诉说烦恼或大哭一场
C.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
D.找人吵架或砸东西发泄
【分析】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
【解答】解:ABC、受到挫折心情不好时,可以把自己心中的烦恼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可以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或自我安慰,听音乐,保持乐观的心态,ABC正确;
D、找人吵架或砸东西发泄,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调节情绪的正确方法,要控制、调节好不良情绪。
30.(2分)若遇到因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造成的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应立即对伤者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意外时,应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
B.根据颈动脉是否搏动,可确定有无心跳
C.在人工呼吸前,应首先确保呼吸道畅通
D.所有人均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
【分析】(1)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2)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解答即可。
【解答】解:A、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A正确;
B、根据颈动脉是否搏动,可确定有无心跳,B正确;
C、在人工呼吸前,应首先确保呼吸道畅通,C正确;
D、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并不是所有人,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如图1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含叶绿体较多的细胞是 ② (填序号);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所需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水 。
(2)图1③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 输导 组织,其中导管的作用是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
(3)图1中[④] 气孔 是水分散失的“门户”,而植物散失的水分主要用于 蒸腾作用 。
(4)图2结构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除叶绿体外,还应该有 线粒体 ,它被称作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5)图2中 ⑦ (填序号)能控制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
【分析】观图可知:图1叶片的结构,图2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⑤是细胞壁、⑥是细胞膜、⑦是细胞核、⑧是液泡、⑨是细胞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1中含叶绿体较多的细胞是②叶肉细胞;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图1③玉米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其中筛管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3)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是图1中的④气孔。
(4)图2结构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除叶绿体外,还应该有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它被称作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5)⑦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
(1)②;二氧化碳和水
(2)输导;运输水和无机盐
(3)气孔;蒸腾作用
(4)线粒体
(5)⑦。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细胞结构及正确的识图可解答。
32.(10分)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对照作用 。科研人员重复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10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的血糖浓度 ;C组与 D 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淀粉最终在 小肠 内 消化成葡萄糖从而被吸收进入血液。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 肾小管 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解:(1)由表可知,A组表示正常大鼠,血糖浓度正常,B组表示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过高。C组表示灌服山药多糖的糖尿病大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D组表示灌服格列苯脲(降糖药物)的糖尿病大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所以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作用;科研人员重复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10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变量是有无灌服山药多糖,可得出结论: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C组与D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正常水平;
(4)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糖尿病人要控制淀粉类食物摄入,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10;
(3)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的血糖浓度;D;
(4)小肠;肾小管。
【点评】本题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3.(10分)资料分析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份以来,全球确诊新型病毒性肺炎已达二百多万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人感染2019﹣nCoV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少数患者严重时会死亡。
材料二:2019﹣nCo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及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眼睛、鼻腔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感染。
材料三:2020年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级别组成员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拥有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研制疫苗。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病原体 ,与酵母菌相比,2019﹣nCoV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没有细胞结构 ,它是由 蛋白质外壳 和 遗传物质内核 组成。
(2)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型病毒性肺炎,人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属于 控制传染源 措施,用84消毒液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措施。
(3)从材料三得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苗属于 抗原 ,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免疫 (填写“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酵母菌属于真菌,2019﹣nCo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型病毒性肺炎,人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措施,用84消毒液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措施。
(3)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内核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特异性免疫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34.(10分)人类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下表为某个家庭眼皮的遗传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家庭成员
父亲
母亲
女儿
眼皮情况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1)单眼皮和双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
(2)根据上表可以推测出 单眼皮 为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那么家庭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Aa 。如果这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75% 。
(3)这个家庭的女儿通过手术把自己的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这种变异属于 不可遗传变异 。
(4)“二胎政策”放开后,这个家庭的妈妈若再生一个弟弟可能性是 50% ; 弟弟新生命的起点是 受精卵 。
(5)母亲在怀孕过程中,胎儿是在妈妈的 子宫 内生长发育,发育所需营养通过脐带和 胎盘 从母体获得,妈妈十月怀胎期间在心理和生理各方面负担都很重,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判断生物的相对性状依靠表现规律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
(2)若亲代性状相同,在子代中没有出现新性状,则不能判断亲代的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如果在子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根据表格信息家庭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儿子出现了单眼皮,则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具有显、隐性之分,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双眼皮的基因型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型是aa。双眼皮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儿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单眼皮儿子的父母双眼皮的基因型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家庭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这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3)单眼皮女儿母亲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妈妈再给女儿生一个弟弟的几率是50%.弟弟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5)胎儿是在妈妈的子宫内生长发育,发育所需营养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妈妈十月怀胎期间在心理和生理各方面负担都很重,所以我们应该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单眼皮;Aa;75%;
(3)不可遗传变异
(4)50%;受精卵
(5)子宫;胎盘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会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选择题时,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