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2.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3.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B.熔点﹣114℃、沸点 78℃
    C.具有可燃性D.具有特殊香味
    4.铁氰化钾的化学式为K3[Fe(CN)6],俗称赤血盐。主要应用于照相纸、颜料、电镀、钢铁等工业。该物质中K、C、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和﹣3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6
    5.“”“”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D.
    6.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过滤D.点燃镁条
    7.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元素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5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②④表示两种元素的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10.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指的是( )
    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
    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12.过氧乙酸对新冠等病毒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1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
    15.(8分)“宏﹣微﹣符”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按照要求填写表格空白:
    (2)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写化学式);
    (3)请画出一杯热水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16.(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8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8号元素与16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表示该粒子的符号是 ;
    (5)如图是钛原子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推断钛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17.(11分)大型纪录片《水问》向人们讲述了水是万物之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了解水的组成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a连接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E.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水的净化
    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水,其净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4)A物质可以是明矾,其作用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5)操作②中使用的物质是 ,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吸附性除去臭味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操作③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水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 。
    (6)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说明属于软水。
    18.(1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以下的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实验目的是 。
    (2)图2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点燃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 。
    (3)查阅资料,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利用铁的缓慢氧化,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小军同学根据以上资料设计了图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将足量细铁丝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有关分子运动性质,设计了如图4实验。
    资料:①已知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实验时在长玻璃管外壁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同时挤入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问题:①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 (填“a”或“b”或“c”);
    ②写出盐酸与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5)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固体,决定探究其成分:通过查阅得知该固体是“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中用到的药品,实验老师的实验准备清单上的固体药品有:炭粉、硫磺、二氧化锰。经观察和讨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 (填物质的符号),为了进一步确认该固体是何种物质,请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下表:
    19.(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气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是 。
    (3)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检验F装置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若F装置中集气瓶装满水,用该装置来收集较纯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则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序号)。
    20.(5分)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1)实验设计:该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相关的实验药品用量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析可知,表格中X的值应为 ,设计实验b和实验d对比,其目的是 。
    (2)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4个锥形瓶中,连接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mL 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瞬间立即采集200秒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2所示。
    (3)实验分析:
    ①写出b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②上述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 。
    ③a、b两个锥形瓶在60秒左右时压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的原因考虑;
    B、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虑;
    C、根据氮气的性质考虑;
    D、根据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考虑。
    【解答】解:A、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造成温室效应,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B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故C说法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
    2.(3分)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中,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胆矾的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3分)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B.熔点﹣114℃、沸点 78℃
    C.具有可燃性D.具有特殊香味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114℃、沸点78℃,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具有特殊香味,味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酒精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3分)铁氰化钾的化学式为K3[Fe(CN)6],俗称赤血盐。主要应用于照相纸、颜料、电镀、钢铁等工业。该物质中K、C、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和﹣3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6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C、N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3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6+(﹣3)×6=0,则x=+3价。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5.(3分)“”“”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
    C.D.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图A表示纯净物中化合物,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图C是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是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3分)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过滤D.点燃镁条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常见的夹持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点燃镁条,可用坩埚钳夹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3分)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因此: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6=1:3,故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故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分子种类、数目均改变,故错误;
    D、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元素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5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②④表示两种元素的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②④分别是镁原子、氯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镁原子,其符号为Mg,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④分别是镁原子、氯原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分析】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3分)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指的是( )
    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
    【分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铁、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3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饭菜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菜香,故A解释正确。
    B、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故B解释错误。
    C、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因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C解释正确。
    D、燃烧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烧更旺,伸入二氧化碳中熄灭,是因为氧气、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3分)过氧乙酸对新冠等病毒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分析】A、根据过氧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16×3)=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分)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考虑;
    C.根据分子的大小考虑;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考虑.
    【解答】解: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错误;
    B.“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正确;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错误;
    D.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人类已经能够控制分子的运动了,可以通过控制纳米车来为人类服务.
    14.(3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分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错误;
    D、二氧化碳、氮气都能灭火。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错误,因为质子、电子都带电;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错误,因为氮气也能灭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分类、气体的性质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
    15.(8分)“宏﹣微﹣符”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按照要求填写表格空白:
    (2)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NaCl (写化学式);
    (3)请画出一杯热水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正确读法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水的分子间隔小,水蒸气的分子间隔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化合物的读法可知,N2O3读作三氧化二氮;
    在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SO4;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4C;
    (2)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由离子构成的是NaCl;
    (3)水的分子间隔小,水蒸气的分子间隔大,所以
    故答案为:(1)
    (2)NaCl;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5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8号元素属于 非金属元素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3)8号元素与16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表示该粒子的符号是 Mg2+ ;
    (5)如图是钛原子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推断钛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四 周期。
    【分析】(1)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
    (4)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5)根据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分析。
    【解答】解:(1)8号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非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铝元素)与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
    故答案为:AlCl3。
    (3)8号元素与16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可以表示为Mg2+。
    故答案为:Mg2+。
    (5)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故答案为:四。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7.(11分)大型纪录片《水问》向人们讲述了水是万物之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了解水的组成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a连接电源的 正极 (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H2+O2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E (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E.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水的净化
    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水,其净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4)A物质可以是明矾,其作用是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进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5)操作②中使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吸附性除去臭味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操作③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水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 蒸馏 。
    (6)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泡沫 ,说明属于软水。
    【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2)根据水净化的方法及硬水软水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一)(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图中a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少,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正极;H2O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ABDE正确;故答案为:ABDE;
    (二)(4)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操作①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了过滤操作;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过滤;引流;
    (5)操作②中使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吸附性除去臭味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操作③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水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蒸馏,是因为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故答案为:活性炭;蒸馏;
    (6)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泡沫,说明属于软水;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泡沫。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8.(1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以下的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中,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实验目的是 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
    (2)图2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点燃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
    (3)查阅资料,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利用铁的缓慢氧化,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小军同学根据以上资料设计了图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将足量细铁丝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铁丝生锈,水进入试管,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
    (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有关分子运动性质,设计了如图4实验。
    资料:①已知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实验时在长玻璃管外壁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同时挤入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问题:①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 c (填“a”或“b”或“c”);
    ②写出盐酸与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HCl+NH3→NH4Cl 。
    (5)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固体,决定探究其成分:通过查阅得知该固体是“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中用到的药品,实验老师的实验准备清单上的固体药品有:炭粉、硫磺、二氧化锰。经观察和讨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 (填物质的符号),为了进一步确认该固体是何种物质,请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下表:
    【分析】(1)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4)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
    盐酸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
    (5)硫是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1)图1实验中,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实验目的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2)图2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点燃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其目的是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故答案为:Fe+O2Fe3O4;增大铁丝受热面积。
    (3)一段时间后将看到的现象是铁丝生锈,水进入试管,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铁丝生锈,水进入试管,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4)①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c,是因为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
    故答案为:c。
    ②盐酸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HCl+NH3→NH4Cl。
    故答案为:HCl+NH3→NH4Cl。
    (5)这瓶固体不可能是,是因为硫是淡黄色固体;
    故答案为:S;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气泡;二氧化锰;炭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 铁架台 。
    (2)实验室用气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KCl+O2 ,该反应的类型是 分解反应 。
    (3)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a (填“a”或“b”)管通入,检验F装置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若F装置中集气瓶装满水,用该装置来收集较纯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则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BD或BF (填字母序号)。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分解反应特点分析。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合表达式为KClO3KCl+O2;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号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氧气不易溶于水,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即氧气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F。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A;KClO3KCl+O2;分解反应;
    (3)a;把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b;
    (4)BD或BF。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5分)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1)实验设计:该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相关的实验药品用量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析可知,表格中X的值应为 5% ,设计实验b和实验d对比,其目的是 比较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
    (2)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4个锥形瓶中,连接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mL 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瞬间立即采集200秒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2所示。
    (3)实验分析:
    ①写出b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
    ②上述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 Fe2O3 。
    ③a、b两个锥形瓶在60秒左右时压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 瓶内的气压过大,将瓶塞弹出 。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分析。
    (3)①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体积最少的是d曲线进行分析;
    ③根据a、b两个锥形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瓶内的气压过大,将瓶塞弹出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该实验目的是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应该相等,则x为5%。设计实验b和实验d对比,其目的是比较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3)①b瓶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②由图像分析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体积最少的是d曲线,所以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Fe2O3;
    ③a、b两个锥形瓶在60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瓶内的气压过大,将瓶塞弹出。
    故答案为:(1)5%;比较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3)①H2O2H2O+O2;
    ②Fe2O3;
    ③瓶内的气压过大,将瓶塞弹出。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胆矾的研碎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C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D
    燃烧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名称或含义

    硫酸钠
    2个氢原子
    2个氢分子
    4个碳酸根离子
    化学用语
    N2O3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该固体于试管,滴加 ,观察现象。
    若 ,则该固体是 ;若无明显现象,则该固体是 。
    实验
    催化剂
    负载催化剂微球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
    a
    10%肝脏研磨
    30粒
    5%
    20mL
    b
    MnO2
    30粒
    5%
    20mL
    c
    CuO
    30粒
    X
    20mL
    d
    Fe2O3
    30粒
    5%
    20mL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胆矾的研碎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C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D
    燃烧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名称或含义
    三氧化二氮
    硫酸钠
    2个氢原子
    2个氢分子
    4个碳酸根离子
    化学用语
    N2O3
    Na2SO4
    2H
    2H2
    4C
    名称或含义
    三氧化二氮
    化学用语
    Na2SO4
    2H
    2H2
    4C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该固体于试管,滴加 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现象。
    若 产生气泡 ,则该固体是 二氧化锰 ;若无明显现象,则该固体是 炭粉 。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该固体于试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若产生气泡,则该固体是二氧化锰;若无明显现象,则该固体是炭粉。
    实验
    催化剂
    负载催化剂微球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
    a
    10%肝脏研磨
    30粒
    5%
    20mL
    b
    MnO2
    30粒
    5%
    20mL
    c
    CuO
    30粒
    X
    20mL
    d
    Fe2O3
    30粒
    5%
    20mL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2_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2_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