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沸点的不同在石油中分离出汽油
B.制取蒸馏水
C.电灯泡通电发光
D.H2O2中产生O2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中,质量分数约占21%的是氮气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D.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C
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离子带有电荷,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5.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6.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酒精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B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C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稳定
D
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
水和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7.2021年国产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吃冻土豆的一幕让无数观众泪目。土豆中所含淀粉,与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同属糖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葡萄糖是由碳和水混合而成的
C.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8.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D.相对原子质量为95.9g
9.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10.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1.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
C.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1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
B.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探究分子的运动
D.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水的沸腾实验
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C
利用活性炭净水
出水口处的水变无色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杂质并得到纯水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与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氧化性气体。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50公里的上空,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
如图是某地某日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空气中NO2浓度、气温的关系。
(1)臭氧的物理性质为 。
(2)请在方框中用图示表示1个臭氧分子的微观构成。
(3)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 (填物质名称)转化生成的。
(4)某地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5)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
D.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相似
16.(9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如图为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B的元素与D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从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看,它们能形成这一化合物的原因是 。
②图中ABC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 。
③Na能和X形成化合物NaX,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如图中的 。
(2)“长征四号”是中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的运载火箭,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①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甲、乙、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③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7.(8分)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物质。
(1)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的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该技术的流程图如图:
①根据流程给予的信息推测,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 (填序号)。
A.碳元素
B.铁元素
C.硫元素
D.钠元素
②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养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图。
①常用的净水絮凝剂为硫酸铝,其化学式为 。
②通过隔网和滤水池可去除水体中的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③取清水池中的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充分振荡,出现了较多的浮渣。说明清水池中的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④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
⑤向清水池中投放二氧化氯(ClO2),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的为 (只列出算式即可)。
18.(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2)B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4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 。
(3)C为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 。
(4)D和E均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D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E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被点燃。
①写出D装置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②E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E装置与D装置比较。E装置的优点有 (填一种即可)。
(5)如图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②请仿照“反应前”的图示,画出“收集气体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无须画出。
19.(9分)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回答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但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2)实验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若选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时,即开始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装置G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要将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瓶中,原因是 。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小明发现了瓶标签已损坏的黑色固体粉末(见图)。
【提出问题】小明询问了老师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老师告诉他这瓶黑色粉末是我们实验时已经使用过的一种纯净物质。于是,小明就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与伙伴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洪提出猜想,这瓶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硫磺、氯酸钾或是二氧化锰中的一种。
【讨论分析】小明认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氯酸钾,理由是 。
【实验论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确定这黑色粉末是炭粉还是二氧化锰?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 (填仪器名称)中,然后 ,观察现象。
若 ,则该物质是炭粉。
若 ,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沸点的不同在石油中分离出汽油
B.制取蒸馏水
C.电灯泡通电发光
D.H2O2中产生O2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沸点的不同在石油中分离出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制取蒸馏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电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H2O2中产生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中,质量分数约占21%的是氮气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D.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因为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的组成成分、稀有气体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C
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为水蒸气,由于水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灰尘飞扬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3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离子带有电荷,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正确;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正确;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
D、离子带有电荷,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电子也带电,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3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增大,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催化作用、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3分)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酒精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B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C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稳定
D
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
水和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用酒精消毒,与酒精具有可燃性无关,是因为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利用了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起杀菌消毒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分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3分)2021年国产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吃冻土豆的一幕让无数观众泪目。土豆中所含淀粉,与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同属糖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葡萄糖是由碳和水混合而成的
C.葡萄糖是由6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A、根据葡萄糖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葡萄糖中只含有葡萄糖一种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葡萄糖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葡萄糖中只含有葡萄糖一种物质,不含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3分)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D.相对原子质量为95.9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o,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2,表示原子序数为4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3分)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是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和结论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具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B说法不正确;
C、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1.(3分)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
C.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O2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石蜡熔化过程,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C、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沉于水底且逐渐溶解,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不能证明生成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能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说法错误;
B、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引燃,不能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3.(3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
B.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探究分子的运动
D.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分析】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解答】解:A、冷水和热水的质量不同,不能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该选项不正确;
B、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能够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该选项正确;
C、酚酞溶液量相等,能够探究分子的运动,该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相等,能够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水的沸腾实验
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C
利用活性炭净水
出水口处的水变无色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杂质并得到纯水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氢氧化钠溶液与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
B、水和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
C、下面应该是入水口,上面应该是出水口,活性炭能够吸附有色物质;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不正确;
B、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是因为加热时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说明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该选项正确;
C、下面应该是入水口,上面应该是出水口,出水口处的水变无色,是因为活性炭吸附了有色物质,说明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杂质,但是不能得到纯水,是因为随着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氧化性气体。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50公里的上空,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
如图是某地某日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空气中NO2浓度、气温的关系。
(1)臭氧的物理性质为 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
(2)请在方框中用图示表示1个臭氧分子的微观构成。
(3)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 二氧化氮和氧气 (填物质名称)转化生成的。
(4)某地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D (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5)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 ,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
D.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相似
【分析】(1)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2)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3)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二氧化氮和氧气转化生成的。
(4)由图中信息可知,某地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14:00~16:00。
(5)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
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6)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例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B.二氧化氮有毒;
C.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化学反应;
D.提供信息中没有设计湿度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臭氧的物理性质为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淡蓝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2)1个臭氧分子的微观构成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
(3)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二氧化氮和氧气转化生成的。
故答案为:二氧化氮和氧气。
(4)由图中信息可知,某地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14:00~16:00。
故答案为:D。
(5)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0;分子构成不同。
(6)A.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例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该选项正确;
B.二氧化氮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该选项正确;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例如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该选项正确;
D.湿度与臭氧浓度的关系跟气温与臭氧浓度的关系无法确定,是因为提供信息中没有设计湿度方面的问题,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9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如图为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B的元素与D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从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看,它们能形成这一化合物的原因是 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
②图中ABC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③Na能和X形成化合物NaX,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如图中的 。
(2)“长征四号”是中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的运载火箭,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①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 。
②甲、乙、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N2O4、H2O (填化学式)。
③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2O4+N2H4N2+H2O 。
【分析】(1)①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②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③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①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③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来分析。
【解答】解:(1)①B是硫原子,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D是钠原子,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所以B的元素与D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答案为: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②图中ABC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③Na能和X形成化合物NaX,则X的化合价为﹣1价,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如图中的B,即氯原子,因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显﹣1价,故答案为:B;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N2O4和N2H4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N2O4+N2H4N2+H2O。
①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其化学式为N2O4,其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7:16;故答案为:7:16;
②N2O4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二者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N2O4、H2O;
③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N2O4和N2H4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N2O4+N2H4N2+H2O;故答案为:N2O4+N2H4N2+H2O。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7.(8分)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物质。
(1)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的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该技术的流程图如图:
①根据流程给予的信息推测,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 AC (填序号)。
A.碳元素
B.铁元素
C.硫元素
D.钠元素
②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养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图。
①常用的净水絮凝剂为硫酸铝,其化学式为 Al2(SO4)3 。
②通过隔网和滤水池可去除水体中的 不溶性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③取清水池中的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充分振荡,出现了较多的浮渣。说明清水池中的水属于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
④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是 C (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
⑤向清水池中投放二氧化氯(ClO2),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的为 ×100% (只列出算式即可)。
【分析】(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与普通燃烧相比,富养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用淘米水浇花,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⑤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分数。
【解答】解:(1)①根据流程给予的信息推测,煤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有硫元素的物质,说明煤粉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有碳元素、硫元素。
故答案为:AC。
②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养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该选项正确;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选项正确;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该选项不正确;
D.流程中空气分离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常用的净水絮凝剂为硫酸铝,其化学式为Al2(SO4)3。
故答案为:Al2(SO4)3。
②通过隔网和滤水池可去除水体中的不溶性杂质。
故答案为:不溶性。
③取清水池中的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充分振荡,出现了较多的浮渣,说明清水池中的水属于硬水。
故答案为:硬水。
④A.用淘米水浇花,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B.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D.淋浴时,关掉水龙头擦香皂,利于节约、保护水资源。
故答案为:C。
⑤二氧化氯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的为:×100%。
故答案为:×1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
(2)B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4处棉花球的大小完全相同。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中棉花比④中先变红,②③没有变化 。
(3)C为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 三层滤纸侧 。
(4)D和E均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D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E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被点燃。
①写出D装置中红磷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P+O2P2O5 。
②E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活塞往左移动至10mL处停下 。E装置与D装置比较。E装置的优点有 防止五氧化二磷外逸,避免造成污染 (填一种即可)。
(5)如图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KClO3KCl+O2 。
②请仿照“反应前”的图示,画出“收集气体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无须画出。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的过程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氨气性质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回答此题;
(3)考查过滤的操作注意事项;
(4)①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
②根据氧气的体积含量分析回答此题;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5)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
②根据反应后气体成分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铁丝燃烧产生高温熔融物,为了避免直接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所以增加少量水,吸收热量,避免集气瓶炸裂;
故答案为: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2)氨气与水接触变为氨水,显碱性,所以遇到酚酞变为红色,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先在顶部聚集聚集,所以上部的蘸有酚酞的湿润棉球先红,不湿润的则不变色,所以看到①中棉花比④中先变红,②③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①中棉花比④中先变红,②③没有变化。
(3)过滤时需要玻璃棒接触三层滤纸侧;
故答案为:三层滤纸。
(4)①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所以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
故答案为:P+O2P2O5。
②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所以消耗氧气为10mL,打开弹簧夹后,需要补充10mL气体,所以活塞往左移动到10mL处,此时压强平衡;装置为密闭装置,所以此时不会有五氧化二磷逸出,因此不会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活塞往左移动至10mL处停下;防止五氧化二磷外逸,避免造成污染。
(5)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
故答案为:KClO3KCl+O2。
②收集气体段开始后,内部空气被排出,只有氧气生成,所以此时都是氧气分子,所以图像为;
故答案为:。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9分)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回答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KMnO4K2MnO4+MnO2+O2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序号),但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 。
(2)实验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2H2O+O2 ,若选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D (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时,即开始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装置G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要将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瓶中,原因是 使瓶内氧气充分反应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3)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氧气的性质,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解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所以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故B错误。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C正确。
D.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可能造成水沿导管上升,炸裂试管,故D错误。
故选BD。
(4)如果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为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加热至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故答案为:(1)KMnO4K2MnO4+MnO2+O2;A;试管口没有加一团棉花;
(2)H2O2H2O+O2;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BD;
(4)使瓶内氧气充分反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符号表达式书写,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小明发现了瓶标签已损坏的黑色固体粉末(见图)。
【提出问题】小明询问了老师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老师告诉他这瓶黑色粉末是我们实验时已经使用过的一种纯净物质。于是,小明就这瓶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与伙伴们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洪提出猜想,这瓶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硫磺、氯酸钾或是二氧化锰中的一种。
【讨论分析】小明认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氯酸钾,理由是 硫磺是淡黄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
【实验论证】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他们确定这黑色粉末是炭粉还是二氧化锰?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 燃烧匙 (填仪器名称)中,然后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现象。
若 黑色固体燃烧,产生气体 ,则该物质是炭粉。
若 黑色固体不能燃烧 ,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分析】硫磺是淡黄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取用固体加热用燃烧匙;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锰不能燃烧。
【解答】【讨论分析】经观察和讨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硫磺和氯酸钾,是因为硫磺是淡黄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实验论证】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燃烧匙中,然后把黑色固体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若黑色固体燃烧,产生气体,则该物质是炭粉;
若黑色固体不能燃烧,则该物质是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讨论分析】硫磺是淡黄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实验论证】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黑色固体燃烧,产生气体;黑色固体不能燃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共8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共8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