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卷

    1. 如图为自然界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作用形成的岩石有
    ①黄土 ②板岩 ③砂岩 ④花岗岩 ⑤页岩 ⑥流纹岩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⑥
    (2) 下列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上图中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乙 B.②—丙 C.③—甲 D.④—丁

    2. 下图是 1960—2015 年我国儿童(0—14 岁)数量及占比变化图。完成问题。
    下列时段,有关我国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1965—1970 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容量减小
    B.1975—1980 年儿童比重下降,总人口减少
    C.1990—1995 年儿童比重下降,劳动力增加
    D.2010—2015 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增速提升

    3. 下表为 2015 年我国三个省(市、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总里程(km)
    新增里程(km)
    密度(km/百km2)
    内蒙古
    5000
    763
    0.42
    北京
    982
    0
    5.85
    浙江
    3932
    48
    3.85
    (1) 2015 年北京市高速公路新增里程最少,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缓慢 B.交通网络完善 C.自然灾害多发 D.减少占用耕地
    (2) 与浙江相比,内蒙古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较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城市间距
    ②经济水平
    ③省区面积
    ④河网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如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 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5. 地中海犹如嵌入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巨大湖泊。在西方国家,混合型农业多采取谷物和牧草轮作的方式,而地中海沿岸的谷物种植和牧业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其他大洲的地中海气候相比,图示地区“冬雨夏干”特征更明显,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受高压控制,下沉气流较强 B.夏季受洋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
    C.冬季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较多 D.冬季受海洋影响,上升气流较强
    (2) 针对地中海沿岸农业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状况,谷物种植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实施休耕制度,恢复土壤肥力 B.发展大棚农业,改善热量条件
    C.完善灌溉设施,扩大耕地面积 D.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6. 扬沙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 1 为江西省多年平均扬沙日数分布图,图 2 为近年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扬沙日数较多的主要原因
    A.夏季风力强劲 B.夏季蒸发旺盛 C.冬季高压控制 D.冬季沙源丰富
    (2) 21 世纪以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供水能力提升 B.湖泊航运价值提高
    C.农副产品增多 D.调节气候能力增强

    7. 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除了受气压梯度影响外,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下垫面 C.地转偏向力 D.台风中心气压
    (2) 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 城市化过程中,常住人口出现持续流失的城市称之为“收缩型城市”。“制度响应”是指当地政府针对社会经济状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图为收缩型城市成因四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鲁尔区部分城市的衰落与图示四种模式类似的是
    A.模式Ⅰ B.模式Ⅱ C.模式Ⅲ D.模式Ⅳ
    (2) 关于四种收缩型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模式Ⅰ—城市等级下降 B.模式Ⅱ—交通拥堵改善
    C.模式Ⅲ—服务范围扩大 D.模式Ⅳ—产业结构优化

    9. 如图为两个不同区域简图,图 1 和图 2 中山脉东、西两侧农业布局不同,均表现为“西牧东耕”的特征。完成问题。
    与“西牧”相比,图 1 和图 2 形成“东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光照充足 降水丰富 B.地形平坦 热量丰富
    C.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 D.降水丰富 光照充足

    10. 下图为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布局及转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陆交通便利 B.本地原料丰富 C.加工技术先进 D.国家政策支持
    (2) 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扩大产品国际市场 B.降低转出地的重工业比重
    C.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D.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

    11.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读斯瓦尔巴群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太阳活动 D.海陆分布
    (2) 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7 点 12 分,太阳位于黄河科考站的方位最接近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东南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是肯尼亚支柱产业之一,塔纳河流域是该国重要农业区。
    材料二:纳瓦沙湖周围是肯尼亚主要鲜花种植区,生产的鲜花花大、色艳,在西欧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首都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图 1 是肯尼亚及周边区域简图,图 2 是内罗毕气候资料图。

    (1) 内罗毕气候类型是 。纳瓦沙湖属于 (填“内流”或“外流”)湖,根据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投入情况划分,该湖区周围的鲜花种植业属于 农业。
    (2) 阐述该国在塔纳河上修建大坝的出发点。
    (3) 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说明其原因。
    (4) 与荷兰相比,分析肯尼亚鲜花在西欧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
    (5) 指出肯尼亚境内铁路修建过程中,在自然条件方面遇到的困难。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韶关、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等三个城市因其境内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该地区红壤具有“酸、瘦、黏”的特点。近年来珠三角很多产业转移到红三角地区。图 1 为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 2 为韶关和郴州的降水统计图。
    材料二:珠江口有多条分散的河道入海,汛期时有利于泄洪,但枯水期时易造成海水倒灌。珠江口港湾多,易出现“咸潮”和“赤潮”问题,对水质影响较大。

    (1) “红三角”地区处于区域发展的 阶段,其三大城市所在的省区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有 个。
    (2) 简述“红三角”地区承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 与郴州相比,分析 4、5 月份韶关降水量多的原因。
    (4) “咸潮”多发的季节是 。分析珠江口冬季易出现“赤潮”的主要自然原因。
    (5) 简析红壤“瘦”的自然原因,并指出其整治措施。
    答案
    1. 【答案】
    (1) C
    (2) A
    【解析】
    (1) 读图可知,侵蚀产物会被搬运,则丙为搬运,同时被搬运的还有风化产物,则乙表示风化,物质搬运到低处会被沉积,因此丁为沉积,沉积到一定厚度,在地壳深处会固结成岩,则甲为固结成岩作用。由此判断甲作用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黄土,还没有固结成岩,①错误。板岩为变质岩,由变质形成,不由固结成岩作用直接形成,②错误。砂岩为沉积岩,符合题意,③正确。花岗岩属岩浆岩,不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④错误。页岩为沉积岩,⑤正确,流纹岩为岩浆岩,不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⑥错误。综上所述,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2)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固结成岩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图①表示岩石从中间破裂,应为风化作用导致,A 正确。图②表示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 错误。图③表示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C 错误。图④表示河谷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 错误。
    【知识点】三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 【答案】C
    【解析】图中显示,1965~1970 年儿童比重上略有下降,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与人口数量无关,A 错误。图中显示,1975~1980 年儿童比重下降,利用 1975 年和 1980 年的儿童数量和比例计算出总人口数量,数量显示,总人口增加,B 错误。图中显示,1990~1995 年儿童比重是下降的;但 70 年代时少年儿童比重上升较快,则到 1990~1995 年劳动力必然会增加,C 正确。图中显示,2010~2015 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说明人口增速在下降,D 错误。
    【知识点】地理图表的判读、人口的自然增长

    3. 【答案】
    (1) B
    (2) C
    【解析】
    (1) 2015 年北京市高速公路新增里程最少,北京市经济增长速度不会低于内蒙古和浙江,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北京市目前路网密度较高,各类交通网络完善,对新增高速公路需求量不大,选项 B 正确。北京市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与内蒙古、浙江差别不大,且自然灾害不是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排除 C。减少占用耕地,是三省市区交通建设共同考虑的因素,不是 2015 年北京市高速公路新增里程最少的主要原因,排除 D。
    (2) 与浙江相比,内蒙古城市间距大,需要修建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较长,①符合题意。与浙江相比,内蒙古经济水平较低,对交通需求量较小,②不符合题意。内蒙古面积大,范围广,导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长,③符合题意。虽然浙江的河网密度大,但高速公路的密度也大于内蒙古,因此河网密度不是影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主要影响因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

    4. 【答案】
    (1) C
    (2) A
    【解析】
    (1)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 40°~60° 大陆西岸,终年盛行温暖湿润的西风,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项 C 正确。温带草原带应位于温带内陆地区,与图中甲位置不符,A 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应分布在 60°~70°N 之间,与图中甲位置不符,B 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应位于 30°~40° 大陆西岸,与图中甲位置不符,D 错误。
    (2) 甲自然带主要在西风影响形成的,该纬度的北半球大陆只有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欧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西风影响范围大,导致该自然带向内陆深入较深,而北美大陆的西岸高大山脉逼近海岸,西风受到阻挡,影响范围小,导致该自然带仅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因此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选项 A 符合题意。两地洋流性质为以暖流为主,排除 B。两地均全年受西风影响,大气环流相似,排除 C。两地均位于大陆西海岸,海陆位置相似,排除 D。
    【知识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 【答案】
    (1) D
    (2) A
    【解析】
    (1) 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岸与其他大洲的地中海气候一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当地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强度与其它地区相似,因此不是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特征更明显的原因,A、C 错误。地中海沿岸与其他大洲的地中海气候一样,沿岸洋流属寒流,不会增温增湿,B 错误。地中海沿岸受深入陆地内部的海洋影响,冬季水温高,上升气流较强,使西风势力加强,冬雨较多,影响范围更广,D 正确。
    (2) 地中海沿岸谷物种植和牧业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牧业产生的粪肥不能补充到种植业区的耕地中,为了不要高强度的利用土地导致土地退化,因此实施休耕制度,恢复土壤肥力,选项 A 符合题意。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热量条件充足,且发展大棚农业,与地中海沿岸谷物种植和牧业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状况无关,排除 B。完善灌溉设施,扩大耕地面积,这不是针对地中海沿岸农业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状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排除 C。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这会影响当地的谷物种植业发展,也不是针对地中海沿岸农业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的状况的措施,排除 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中海农业特点及分布

    6. 【答案】
    (1) D
    (2) D
    【解析】
    (1) 夏季风一般风力较小,且甲地河流水位高,河滩泥沙很少出露,沙源较少,夏季虽然蒸发旺盛,但降水更多,因此当地夏季很少有扬沙天气,排除 A、B。冬季当地如果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则风力较弱,不易形成扬沙天气,排除 C。冬季,甲地河流水位低,河滩许多出露,河滩上沙源丰富,且冬季风强劲,盛行偏北风,与河谷延伸方向一致,形成狭口效应,风力加大,容易吹起河滩上丰富的沙尘,形成扬沙天气,选项 D 符合题意。
    (2) 图中显示,2002~2014 年,鄱阳湖水域面积逐步扩大,供水能力会提升,湖泊空间资源加大,有可能湖泊航运价值提高,但这些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B 不符合题意。鄱阳湖水域面积扩大,主要是退田还湖所致,因此农副产品不会增多,可能减少,且农副产品的变化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大,会增加当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使当地气温变化减小,从而使得调节气候能力增强,选项 D 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气候类型的特点

    7. 【答案】
    (1) B
    (2) B
    【解析】
    (1) 图中显示,九级风圈范围在海洋上较大,在陆地上较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摩擦力较大,使得台风外围风力减少,导致九级风圈范围缩小,由此可知,导致九级风圈范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下垫面,选项 B 符合题意。台风发生在夏半年,陆地气温更高,从气温角度不会减弱风速,排除 A。地转偏向力不会影响风速,只改变风向,排除 C。同一次台风,台风中心气压相同,排除 D。
    (2) 图中显示,甲和丁为九级风,而乙和丙为 11 级风,因此由风引起的风暴潮甲、丁强度较小,乙、丙强度较大,排除 A、D。根据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东南,向右偏转形成偏东,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它引起的风暴潮受到陆地阻挡顶托,会加大其强度,因此图示时刻风暴潮最强的地点是乙处,选项 B 符合题意。根据台风中心的位置判断,丙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向右偏转形成偏西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低了陆地岸边的潮水水位,排除 C。
    【知识点】风力大小的判断、气旋的特点

    8. 【答案】
    (1) A
    (2) B
    【解析】
    (1) 鲁尔区以中小城市为主,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煤炭和钢铁工业衰落,整个区域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资本和人口向外转移的现象,与模式Ⅰ特征相似,因此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鲁尔区部分城市的衰落与模式Ⅰ类似,选项 A 符合题意。鲁尔区没有一个整个区域中心城市,因此模式Ⅱ不同,排除 B。鲁尔区的衰落不是当地政府针对社会经济状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失败导致的,因此与模式Ⅲ不同,排除 C。鲁尔区衰落不是由于附近大都市的崛起,吸引当地人口和资金而导致的,与模式Ⅳ不同,排除 D。
    (2) 模式Ⅰ表示收缩型城市部分人口和资本向外转移,但其服务范围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城市等级下降的可能性不大,A 错误。模式Ⅱ表示部分人口和资金向周边新城、副区和工业区转移,使得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压力减小,交通流量可能减小,因此交通拥堵改善,B 正确。模式Ⅲ表示因制度响应失败导致社会经济状况变差,使得部分人口和资本向其它地区转移,当地对周边地区吸引力减小,因此服务范围不会扩大,C 错误。模式Ⅳ表示大都市吸引中小城市的人口和资金,导致中小城市的收缩,劳动力和资金流失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D 错误。
    【知识点】地理图表的判读、传统工业区、城市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措施

    9. 【答案】D
    【解析】图 1 表示我国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其东侧比西侧受夏季风较明显,降水丰富,从而形成“东耕”农业,其东西两侧均为平坦地形,西侧光照更强,因此排除 A、B。图 2 表示英国大不列颠岛东西两侧,当地终年盛行西风,临近海洋,降水丰富,其东西两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部分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不是造成形成“东耕”的主要原因,排除 C。图中显示,英国大不列颠岛中部有山脉阻挡盛行西风,西侧多阴雨天气,光照弱,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西牧”农业,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光照较强,适合农作物生长和成熟,适合发展种植业,从而形成“东耕”农业,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0. 【答案】
    (1) A
    (2) D
    【解析】
    (1) 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原料聚集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当地水陆交通便利,大豆加工企业多,利于大豆原料在此聚集,因此选项 A 符合题意。图中大豆原料聚集区,气候湿润,光照弱,大豆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差,产量较少,因此这此大豆原料聚集区形成不是因为本地原料丰富,排除 B。大豆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加工技术先进不是原料聚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 C。对该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地区差别不大,因此不是形成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排除 D。
    (2) 大豆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工业还在国内,因此对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影响不大,A 不符合题意。大豆加工业为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属于轻工业,因此大豆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不会降低转出地的重工业比重,B 不符合题意。图中的中西部地区不是大豆原料的主产区,因此不会降低原料运输成本,C 不符合题意。大豆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得当地就业岗位增多,向外迁移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从而缓解转入地的人口老龄化,D 符合题意。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答案】
    (1) B
    (2) A
    【解析】
    (1) 图中显示,在不同纬度都分布着冰川和非冰川区,因此纬度不是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 A。太阳活动与冰川分布没有关系,排除 C。图中显示,有些冰川居内陆,有些冰川逼近海岸,因此海陆分布不是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 D。地形和地势高低会影响冰川形成和流动,因此影响冰川在图示岛屿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选项 B 符合题意。
    (2) 图中显示,黄河站的经度约 12°E,它位于 120°E 以西 108°,即 7 小时 12 分。当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7 点 12 分时,黄河站应为 6 月 22 日 0:00。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6 月 22 日时出现极昼现象,零点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因此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昼夜长短的变化

    12. 【答案】
    (1) 热带草原气候;内流;集约型(密集)
    (2) 年降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降水季节变化大,大坝有利于调节径流量,减轻洪涝灾害;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清洁(廉价、可再生)能源。
    (3) 纬度低,海拔高,阳光充足;距离鲜花产地近;铁路运输便利,有利于花卉的集散;航空运输业发达,是该国鲜花的主要出口地。
    (4)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生产成本低;全年热量充足(生产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火山灰,土壤矿物养分丰富,品质优良。
    (5) 沿线地形起伏大;东非大裂谷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多沼泽湿地;经过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解析】
    (1) 图 2 中显示,内罗毕最低月均温在 15℃ 以上,且当地临近赤道,表明为热带气候;图中显示,内罗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4 月和 11 月附近降水多,7 月左右降水少,有明显的干湿季,因此内罗毕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图中显示,纳瓦沙湖的湖水最终没有通过河流流入海洋,因此应属于内流湖。根据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投入情况划分,该湖区周围的鲜花种植业投入劳动力、生产资料和技术均较多,因此属于集约型(密集)农业,不属于粗放农业。
    (2) 该国在塔纳河上修建大坝的出发点应从大坝的作用方面进行阐述。根据内罗毕的降水量可知,塔纳河上游年降水量丰富,图中显示,该河发源高山,大坝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设大坝的出发点之一是获得可再生的、清洁、廉价的能源;根据内罗毕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可知,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可能水旱灾害频繁,建设大坝的出发点之二是有利于调节径流量,减轻水旱灾害;材料信息表明,塔纳河流域是该国重要农业区,因此建设大坝的出发点之三是为了保证农业区稳产高产而提供灌溉水源。
    (3) 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的原因应从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图中显示,内罗毕纬度不到 2°,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高,光照较强,图中显示,内罗毕海拔约 2000 米,海拔高,阳光充足,适合鲜花种植;材料信息表明,纳瓦沙湖周围是肯尼亚主要鲜花种植区,图中显示,内罗毕纳瓦沙湖较近,即距离鲜花主要产地近,大量鲜花在此交易;图中显示,内罗毕铁路运输便利,有利于花卉的集散;图中显示,内罗毕附近有两个机场,航空运输业发达,该国鲜花主要通过内罗毕出口。
    (4) 与荷兰相比,肯尼亚鲜花在西欧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应从生产成本、供应时期、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肯尼亚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较低,导致鲜花的生产成本低,在西欧市场具有价格优势;当地为热带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全年可以供应鲜花,生产鲜花的季节长,在市场上具有优势;与荷兰相比,肯尼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图中显示,当地多火山,火山灰给当地土壤带来丰富的矿物养分,使得鲜花品质优良,在西欧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5) 肯尼亚境内铁路修建过程中自然困难主要从地形地质、湿地、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肯尼亚已有铁路从海边 0 米海拔一直上升至 2000 多米,沿线地形起伏大;图中显示,东非大裂谷纵贯肯尼亚中西部,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图中铁路穿过纳库鲁湿地,给铁路建设带来困难;图中显示,铁路穿过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给建设铁路带来困难。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影响河流水能资源的因素

    13. 【答案】
    (1) 工业化 ;2
    (2)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丰富;水能丰富;距离市场近(迁移距离近);冶金工业基础好;交通较便捷;土地价格低。(任答五点)
    (3) 夏季风(雨带)自南向北移动,韶关受夏季风影响大(早);受地形的阻挡,夏季风停留时间长;韶关离海洋近;韶关地处迎风一侧。
    (4) 冬季;纬度低,水温高;海域较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径流少,污染物浓度高。
    (5) 原因: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作用快;有机质流失快(淋溶作用强);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施用有机肥;休耕(轮作、免耕);发展林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任答两点)
    【解析】
    (1) 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珠三角很多产业转移到红三角地区,表明“红三角”地区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韶关、郴州、赣州分别位于广东、湖南、江西,其中湖南和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广东位于东部地区,因此三个城市所在的省区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有 2 个。
    (2) “红三角”地区承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原料、能源、市场、基础、交通、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红三角地区有铅锌矿、钨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产地,原料丰富;红三角地区有多条河流上游,水能丰富;红三角距离珠三角等沿海市场近,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穿过,交通便捷;红三角地区原有重工业比较发达,冶金工业的协作条件好;红三角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3) 与郴州相比,4、5 月份韶关降水量多的原因应从雨带推移、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锋面雨带自南向北移动,韶关位置靠南,进入雨期较早;韶关与郴州之间为南岭山脉,受山脉的阻挡,锋面(或夏季风)停留时间较长,雨期较长;与郴州相比,韶关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韶关地处南岭山脉的迎风一侧,多地形雨。
    (4) “咸潮”是因河口地区河流水位低而出现的海水倒灌入河的现象,珠江流域为季风气候,冬季少雨,河流水位低,因此“咸潮”多发的季节是冬季。珠江口冬季易出现“赤潮”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水温、海域封闭程度、污染物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珠江口纬度低,冬季水温也较高,适合“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珠江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营养元素丰富;冬季径流少,珠江口水域水体更新速度慢,导致污染物浓度高,营养元素丰富,适合“赤潮”生物快速繁殖。
    (5) 红壤“瘦”是指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低,其自然原因应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红壤分布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高温湿润,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作用快,有机质不易保存在土壤中;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容易流失;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有机质容易流失。土壤肥力低的整治措施应从增肥、养地和防止水土流失方面进行分析。施用绿肥、粪肥、桔秆还田,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通过休耕(轮作、免耕)方式,让土壤休养生息;通过调整农业或改变农业方式的方法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如发展林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知识点】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区位因素

    相关试卷

    202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地理试卷,文件包含地理试卷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届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我国四大地区中, 该月①地盛行风向为, 自然植被类型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