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首先求出集合,再根据交集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解:因为,所以,又
所以
故选:B
2.命题“”的否定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
【详解】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
则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A.
3.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解:角的终边经过点,所以
故选:C
4.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化简可得,即可求出周期.
【详解】
.
的最小正周期为.
故选:C.
5.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利用诱导公式结合正弦函数单调性可判断,再由可得.
【详解】,,
,,
,
.
故选:C.
6.已知函数,若,则(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先设,求得,再计算,结合,即求得.
【详解】函数中,定义域为,
设,则,故,
故.
由知,,故,
而,故.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
函数,是常数,是奇函数,此类函数已知的值,求的值,通常利用奇函数定义整理利用计算的值,再计算即可.
7.基本再生数与世代间隔T是流行病学基本参数.基本再生数指一个感染者传染的平均人数,世代间隔指两代间传染所需的平均时间.在型病毒疫情初始阶段,可以用指数模型:描述累计感染病例数随时间t(单位:天)的变化规律,指数增长率r与,T近似满足.有学者基于已有数据估计出.据此,在型病毒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增加至的3倍需要的时间约为( )(参考数据:)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答案】D
【分析】根据已知数据先求出,可得,则由解出即可.
【详解】,,即,解得,
,则,
解得,则,
故累计感染病例数增加至的3倍需要的时间约为5天.
故选:D.
8.已知函数,若方程有4个不相同的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在一个坐标系内分别作出和的图像,观察二者有4个交点时m的范围.
【详解】
在一个坐标系内分别作出和的图像如上图示:
要使方程有4个不相同的解,
只需和的图像有4个交点,
所以0<m≤1.
故选:A.
【点睛】分离参数法求零点个数的问题是转化为,分别作出和的图像,观察交点的个数即为零点的个数.
二、多选题
9.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 D.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CD
【分析】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判断AB的正误,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C的正误,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D的正误即可.
【详解】选项A中,若,则,其中分子,分母不确定符号,故大小不确定,A错误;
选项B中,若,则由,得;由,得;故,B正确;
选项C中,由根式有意义可知,,即,当或时,,当时,利用基本不等式得成立,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成立,C正确;
选项D中,若,则,则,可推出;反过来,推不出,故可能没意义,推不出,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CD.
【点睛】方法点睛:
不等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作差法;(2)作商法;(3)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比较;(4)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进行比较.
10.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AC
【分析】利用幂函数的性质判断A;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判断B;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C; 利用单调性的定义判断D.
【详解】由幂函数的性质可知定义域为,且在上递增,,所以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A符合题意;
在区间上递增,但不能说是增函数,例如,而,B不符合题意;
与在上都递增,所以在上递增,又定义域为,,故为奇函数,即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C符合题意;
因为,所以,而,故不是增函数,D不合题意.
故选:AC.
【点睛】方法点睛: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其中包括两个必备条件: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首先考虑定义域;
(2)判断与是否具有等量关系.
在判断奇偶性的运算中,可以转化为判断奇偶性的等价关系式 (奇函数)或 (偶函数)是否成立.
11.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函数为偶函数 D.
【答案】AD
【分析】先利用图象得到,,求得,再结合时取得最大值求得,得到解析式,再利用解析式,结合奇偶性、对称性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由图象可知,,,即,,
由时,,得,
即,而,故,故,A正确;
,故B错误;
由知,不是恒成立,故函数不是偶函数,故C错误;
由时,,故是的对称中心,故,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方法点睛:
三角函数模型求解析式时,先通过图象看最值求A,b,再利用特殊点(对称点、对称轴等)得到周期,求,最后利用五点特殊点求初相即可.
1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是奇函数;②;③当,时,;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最小正周期 B.在上单调递增
C.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当时,
【答案】ABD
【分析】先根据奇函数性质得到,,再利用周期性定义判断A的正误,结合题意,利用奇函数的对称性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即可.
【详解】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奇函数,则,.
选项A中,,将代换x,则,即,故的最小正周期,正确;
选项B中,结合知,当时,,易见在上单调递增,又由函数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可知,在上也是单调递增,即在上单调递增,B正确;
选项C中,,则将代入得,即是函数的对称轴,又在上单调递增,,故函数的对称轴为,故不是对称轴,故C错误;
选项D中,是奇函数,对称轴为,,可知,对称中心为,,即当时,,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奇函数的性质,才能突破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
三、填空题
13.已知弧长为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则这条弧所在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
【答案】3
【分析】根据弧长公式,把相应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
由弧长公式知,
这条弧所在圆的半径,
故答案为:3.
14.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先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得,再结合角所在的象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余弦即可.
【详解】依题意可得,,即,解得,
又为第二象限角,,则,.
故答案为:.
15.计算: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四、双空题
16.某种物资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具体见下表:
阶梯 | 年用量(千克) | 价格(元/千克) |
第一阶梯 | 不超过10的部分 | 6 |
第二阶梯 | 超过10而不超过20的部分 | 8 |
第三阶梯 | 超过20的部分 | 10 |
则一户居民使用该物资的年花费y(元)关于年用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若某户居民使用该物资的年花费为100(元),则该户居民的年用量为___________千克.
【答案】 15
【分析】分段讨论根据阶梯价格制度即可求出,将代入可求该户居民的年用量.
【详解】由表可得,当时,,
当时,,
当时,,
,
若某户居民使用该物资的年花费为100(元),
可得该户居民的年用量在内,则,解得,
则该户居民的年用量为15千克.
故答案为:;15.
五、解答题
17.从“①;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③”三个条件中任意选择一个,补充到下面横线处,并解答.
已知函数为二次函数,,,___________.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进行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进行计分.
【答案】条件选择见解析;(1);(2).
【分析】(1)设,若选择①,利用, , 求出的值即可;若选择②,利用, , 结合韦达定理求出的值即可;若选择③,利用, , 结合对称轴为求出的值即可;
(2),等价于对一切实数恒成立,利用可得答案.
【详解】(1)若选择①:
设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i)
因为,所以图象的对称轴为
所以(ii)
由(i)(ii)解得,,所以
若选择②:
设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i)
因为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满足
所以由韦达定理得:(ii)
由(i)(ii)解得,,所以
若选择③:
设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i)
因为,所以,图象的对称轴为
所以(ii)
由(i)(ii)解得,,所以
(2)因为三种不同的选择都能得到函数解析式,
所以,即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等价于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则的图象恒在轴上方,或在轴上,
所以无实根或有两个相等的根,
所以,
故所求实数k的范围为
【点睛】方法点睛: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往往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主要利用以下几个条件列方程求解:1、特殊点;2、对称轴;3、函数的最值.
18.2006年某市某地段商业用地价格为每亩60万元,由于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到2018年已经上涨到每亩120万元.现给出两种地价增长方式,其中是按直线上升的地价,是按对数增长的地价,t是2006年以来经过的年数,2006年对应的t值为0.
(1)求,的解析式;
(2)2018年开始,国家出台“稳定土地价格”的相关调控政策,为此,该市要求2022年的地价相对于2018年上涨幅度控制在的10%以内,请分析比较以上两种增长方式,确定出最合适的一种模型.(参考数据:)
【答案】(1),;(2)选择模型.
【分析】(1)利用,代入解析式求得,利用,,代入解析式求得即可;
(2)到2022年时,时分别计算和,再计算其对应的增长率,与10%比较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1)由题知:,
所以解得:
所以;
又,
所以解得:
所以;
(2)若按照模型,到2022年时,,
直线上升的增长率为,不符合要求;
若按照模型,到2022年时,,,
对数增长的增长率为,符合要求;
综上分析,应该选择模型.
19.已知函数,函数为奇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然后将所得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证明:当时,.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为奇函数可得,则,再由可得答案;
(2)根据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可得,由,求出,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1)由题意知:为奇函数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由,
解得:,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由题知: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
即,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倍,
得,
因为,所以,
因此,
则且,
所以
【点睛】方法点睛: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法:,把看作是一个整体,由求得函数的减区间;求得增区间.
20.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3)若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是偶函数,理由见解析;(3).
【分析】(1)根据对数的真数大于零可得,且,解不等式可得答案;
(2)证明,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可得答案;
(3)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然后得到,进而可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详解】(1)由题意知:且
解得:
所以的定义域为,
(2)因为,,
且
所以是偶函数
(3)因为
所以
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因为恒成立,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方法点睛: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对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如果对称常见方法有:(1)直接法, (正为偶函数,负为奇函数);(2)和差法, (和为零奇函数,差为零偶函数);(3)作商法, ( 为偶函数, 为奇函数) .
21.如图,一个半径为4米的筒车按逆时针方向每分钟转1圈,筒车的轴心O距水面的高度为2米.设筒车上的某个盛水筒W到水面的距离为d(单位:米)(在水面下则d为负数).若以盛水筒W刚浮出水面时开始计算时间,则d与时间t(单位:分钟)之间的关系为.
(1)求的值;
(2)求盛水筒W出水后至少经过多少时间就可到达最高点?
(3)某时刻(单位:分钟)时,盛水筒W在过O点的竖直直线的左侧,到水面的距离为5米,再经过分钟后,盛水筒W是否在水中?
【答案】(1);(2)分钟;(3)再经过分钟后盛水筒不在水中.
【分析】(1)先结合题设条件得到,,求得,再利用初始值计算初相即可;
(2)根据盛水筒达到最高点时,代入计算t值,再根据,得到最少时间即可;
(3)先计算时,根据题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再由分钟后,进而计算d值并判断正负,即得结果.
【详解】解:(1)由题意知,,即,所以,
由题意半径为4米,筒车的轴心O距水面的高度为2米,可得:,
当时,,代入得,,
因为,所以;
(2)由(1)知:,
盛水筒达到最高点时,,
当时,,所以,
所以,解得,
因为,所以,当时,,
所以盛水筒出水后至少经过分钟就可达到最高点;
(3)由题知:,即,
由题意,盛水筒W在过O点的竖直直线的左侧,知,
所以,
所以,
所以,再经过分钟后,
所以再经过分钟后盛水筒不在水中.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准确求解出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才能利用三角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突破难点.
22.若函数和的图象均连续不断,和均在任意的区间上不恒为0,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存在非空区间,满足:,均有,则称区间A为和的“区间”
(1)写出和在上的一个“区间”(无需证明);
(2)若,是和的“区间”,证明:不是偶函数;
(3)若,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是和的“区间”,证明:在区间上存在零点.
【答案】(1)(答案不唯一);(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判断和在上的符号,结合“区间”的定义可得答案;
(2)根据当时,当时,结合奇偶性的定义可得答案;
(3)先证明存在唯一,使得,可得当时, 且存在使得;当时,且存在使得,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1)及其非空子集均可
(2)由题知: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因为在任意区间上不恒为0,所以存在,使得
又因为,所以
所以不是偶函数
(3)当时,
当时,因为,
由已知,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所以存在唯一,使得
且当时,;当时,;
当时,,所以且存在使得;
当时,,所以且存在使得;
所以存在,使得
所以,在区间上存在零点
【点睛】方法点睛: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教师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下述正确的是, 若函数为奇函数,则, 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已知函数,则, 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 已知,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