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杨林寨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共30分)
1.(本题8分)某小组对中国的防疫史比较感兴趣,下面是他们查阅资料后形成的一段介绍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与疫病 ① 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甲)里,疫病几乎(乙)。
我国有文字明确记载的疫病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疾年”的记载,这可以说是中国明确记载疫病流行的最早资料。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严重的传染病都有,种类也各式各样。目前资料记载较多、较清晰的是明清时期。清朝共267年,据《清史稿》记载,出现疫病的年份就有134年,而实际绝不 ② 这些。有专家估计,单万历七年至十六年的鼠疫就造成山西、河北500万人的死亡。
……
从历史上看,疫病一直是和人类共生的。人类战胜了老的疫病,有了预防措施,新的又不断冒出来,给人类造成麻烦、带来灾难。三千年来的历史说明,中国是一个勇于并善于抗击疫情的国度。 ③ 。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几乎(jǐ) 较多(jià) B.几乎(jī) 较多(jià)
C.几乎(jī) 较多(jiǎ) D.几乎(jǐ) 较多(jiǎ)
(2)在这段文字横线的①②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做 ②止 B.①作 ②止 C.①做 ②只 D.①作 ②只
(3)文中(甲)(乙)两处所填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_____)
A.(甲)进程 (乙)如影随形 B.(甲)进展 (乙)形影不离
C.(甲)进程 (乙)形影不离 D.(甲)进展 (乙)如影随形
(4)结合语境,在横线③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疫病让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同舟共济,战胜了疫情,发展繁衍至今。
B.疫情让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同舟共济,战胜了疫病,繁衍发展至今。
C.面对疫病,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同舟共济,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了疫情,发展繁衍至今。
D.面对疫情,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同舟共济,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了疫病,繁衍发展至今。
2.(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3.(本题2分)下列搭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古代散文
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词
C.《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乐府诗
D.《世说新语》-刘义庆-北朝-志人小说
4.(本题2分)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5.(本题8分)综合性学习。
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6.(本题8分)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3)夜发清溪向三峡, 。
(4)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5)《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二、阅读与鉴赏(共40分)
7.(本题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 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 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11分)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8.(2分)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0.(2分)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1.(3分)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本题8分)以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喻思南
①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不靠谱、难以产生影响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网络曾经谣传的“蛆橘事件”“打针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致癌提醒”“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及时精准的辟谣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如何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也成为当代科普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
②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的确,公众对与自身相关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气候环境等信息比较敏感,一旦遇到困惑,如果没有及时、权威的信息,不少人会“宁可信其有”。有的人出于关心把不实信息转发给亲朋好友,无形中助推了流言的传播。在一些领域,科普供给与人们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传统科普在内容选择、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就此而言,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才能让科学跑在流言前面。例如,气象部门在预告天气信息之外,还时常解答老百姓冷暖关切,赢得了好评与认可。
③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许多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虽然不时夹杂着专业术语,甚至煞有介事地引用科学期刊,但只要稍加思考判断,并不难发现其破绽。比如,一些网文喜欢用“绝对”“最”“百分百”等字眼,论证也往往似是而非;搞移花接木之术,把一些尚无定论的意见作为“知识”传播。这些,都违背了基本的科学逻辑、表达规范。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但科学精神培育相对缓慢。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④“科学流言”的传播,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难以完全禁绝。面向未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仍须久久为功。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有助于凝聚合力、弥补传统机构力量的不足,快速响应公众科普期待,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科普需求。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30日,有删减)
12.(3分)本文依次介绍了“科学流言”传播广的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然后提出抵御“科学流言”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3.(2分)下面哪个例子不能从正面论证第③段观点的是
A.云勇森林公园建立了一条中药材知识长廊,传承中药知识。
B.某保健品公司聚集老人,介绍他们公司保健品的神奇功效。
C.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海天酱油阳光工厂,了解酱油的酿造工艺和生产过程。
D.溢达公司组织员工开展生产安全消防演练并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
14.(3分)“面向未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科普工作。
(本题17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②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只铁皮小炉,烧蜂窝煤来取暖,铁皮小炉美观大方,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不过经济适用,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充满温情和欢乐。
③漆桶很好找,家具厂多的是,选择一个比水桶小,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因为里外残留有油漆痕迹,铁皮上还花花搭搭,没多大用处,做简易煤炉很适合。要想制成蜂窝煤炉,还得买两样,一是炉胆,二是顶上的盖盘,土产商店都有卖,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甲)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个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箅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乙)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④(丙)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⑤(丁)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
⑥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冰天雪地的清晨,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常常喊好几遍,我还贪念温暖舒适的被窝,迟迟不愿起来,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⑦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⑧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他的肚里却装有许多民间传说,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抗金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过了两口烟瘾后,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
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父母早已去世,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可是一到冬季,每当我坐在取暖器前,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爱的温暖时光。
(摘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5.(2分)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6.(4分)文章围绕“小火炉”,回忆往事,传递温情。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17.(4分)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文字。
(1)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8.(3分)文章以“温情的小火炉”为题,有什么好处?
19.(4分)文章结尾的“温暖时光”指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温暖时光”的感悟。
三、作文(共50分)
20.(本题50分)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
请以“身边的他(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情感真实;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21.(本题0分)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
烤冻僵的小手
①
②
温暖舒适,心间暖融融的
③
津津有味;充满欢声笑语
听父亲讲故事
④
参考答案
1.B B A D
【详解】
(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表示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和表示不定的数目,读作“jǐ”,表示小或矮的桌子和将近,差一点的意思时,读作jī;“较”读jià;故选B。
(2)本题考查汉字的辨析。“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其用法与“进行”相当,意义很虚。例如:作安排、作采访。“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例如:做工、做课。这里应该是“作斗争”;“不止”指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指不但、不是单一的。故选“止”。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进展”指向前发展,形容某项目顺利执行,“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这里形容文明的发展,用“进程”比较合适;“形影不离”指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影随形”指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这里指疾病单向跟着人类的发展;故选择“如影随形”,故选A。
(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根据上一句的“三千年来的历史说明,中国是一个勇于并善于抗击疫情的国度”可知,句子以“中国”作为主语,所以,后面依然以“中华民族”作为句子的主语,故排除AB;根据“繁衍”和“发展”的逻辑顺序,排除C,故选D。
2.D
【详解】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C. 搭配不当,把“增加”改为“增强”;
故选D。
3.C
【详解】
A.古代散文——文言小说;
B.词——曲;
D.北朝——南朝宋;
故选C。
4.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 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音观赏。
【详解】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仔细阅读题干可知,前一个空需要写在学校的文明行为,后一个空写在校园外的文明行为。
5.(1)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示例:秦老师,您好!我是XX市XX学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解】
(1)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某活动个主题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与这个主题相契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根据题干“成长的足迹”这一主题来设计活动,然后根据示例的格式进行拟写即可。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举办演讲比赛、举报绘画比赛、举办征文比赛等,选取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2)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属于电话通知某个事项,所以一定要有称呼,自己介绍,时间、地点、事件都要交待清楚。邀请的人是著名女作家秦文君,可称呼为“秦老师”,自己的身份是文学社社长,事件及时间、地点是“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据此进行拟写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简练、准确。
(3)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解答此题,从题干中给出的三篇课文中选取其中一本,然后从文中选取能对鲁迅成长产生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父亲的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庯医的痛恨,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悲凉,也让鲁迅长大后想学医,以救治像父亲一样病痛折磨的病人。
6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军可夺帅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1)阴阴 又
(2) 思乡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抓住诗中对杨柳描写的字词来理解,“阴阴”,指树长的茂盛,留下一片片绿阴,以“阴”写树枝繁叶茂,是侧面衬托的写法;“又”表示再次,形容多。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古诗一般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的,从最后两句中可以体会诗人情感,尤其是“乡梦”一词,意为总是梦见故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8.B
9.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0.D
11.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8.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原来;因此。
B.神态;神态。
C.上前;前面的。
D.距离;离开。
故选B。
9.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之,的。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②竖,童仆。下,向下。视,看。绝,断。
10.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其一犬坐于前”是比喻句,“目似瞑,意暇甚”是神态描写。乙文“意甚仓皇”是神态描写,但是没有比喻句。故D错误,选D。
1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明确思路:结合文章相关句子,分析作者的态度,进而谈出自己的看法。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甲文作者的态度是讽刺。结合“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可感知到一种同情。示范:我赞同甲文屠户的做法,屠户杀狼的前提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正义的,其中的行为体现的是他的智慧和勇敢。而乙文的两个牧童的做法是残忍的,他们利用狼的母性,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残忍的。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
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现 在有些豪强家的子弟动不动就气势汹汹,横眉竖眼地舞枪弄剑,好像要把人吃掉似的。而那些逗他们发怒的人,却关上门走了。这些子弟们声嘶力竭地叫喊,更认为再也没有敌过他的,于是便以为自己是威风凛凛的英雄了。可他们不知道这种如同禽兽的威风,不过是人们故意戏弄他们取乐罢了。
12. 传播速度快 权威声音缺位 培养科学素养
13.B
14.(1)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2)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3)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4)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
【分析】
12.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结合第1段“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归纳答案:介绍了“科学流言”传播广的原因是传播速度快;
结合第2段“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归纳答案: “科学流言”传播广的原因是权威声音缺位;
结合第3段”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归纳答案: 抵御“科学流言”的方法是培养科学素养。
13.
第3段重点介绍“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保健品公司向老人介绍公司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不属于“培养科学素养”。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结合第1段“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及时精准的辟谣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如何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也成为当代科普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归纳答案: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
2)结合第2段“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才能让科学跑在流言前面。例如,气象部门在预告天气信息之外,还时常解答老百姓冷暖关切,赢得了好评与认可”,归纳答案: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
3)结合第3段“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但科学精神培育相对缓慢。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归纳答案: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4)结合第4段“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有助于凝聚合力、弥补传统机构力量的不足,快速响应公众科普期待,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科普需求”,归纳答案: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
15.B
16.①手掌热乎,指头灵活如初②烘烤棉衣棉裤③提前加热饭菜④精彩讲述,牢牢烙下印记(意思对即可)
1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通红的小手比作“紫芽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玩雪时受冻的情形,侧面烘托出小火炉带来的温情。
(2)“围”字写出了全家人在一起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意思对即可)
18.①标题中的“小火炉”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标题预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③标题中的“温情”流露出作者美好的怀念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19.示例:“温暖时光”指父母和子女倾情相伴,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
感悟:人间最美好的时光是温暖的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小时候父母陪伴我们,给了我们快乐的时光;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也要陪伴父母,让他们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意思对即可)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句子衔接。
“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这句话与第③段【乙】处前面“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和【乙】处后面“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衔接紧密,正因为“取暖器”的成功能让我们在冬天取暖,使得我们十分兴奋,表达了漆桶小火炉在那时的重要性。故选B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⑤段“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可知,第一空处应填:手掌热乎,指头灵活如初。由第⑥段“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可知,第二空处应填:烘烤棉衣棉裤。由第⑦段“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可知,第三空应填:提前加热饭菜。由第⑧段“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可知,第四空应填:精彩讲述,牢牢烙下印记。
17.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小手比作紫芽姜,生动地写出小时候作者玩雪时手受冻的状态,结合第⑤段“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可知,侧面写出漆桶小炉带来的温暖。
(2)“围”是动词,本义是四周环绕的意思。结合第⑧段“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可知,我们围着小火炉一是为了取暖,二是为了听父亲讲故事。再结合第⑧段“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可知,这样温馨的家庭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回忆。
18.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⑨段“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爱的温暖时光”可知,文章以“小火炉”为线索,通过记叙童年时有关漆桶小火炉的片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之情,标题突显了这一情感主旨。同时“温情的小火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有关亲情的思考。
19.
本题考查文章词语的理解与感悟。结合第⑨段“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可知,“温暖时光”指一家人相聚一起,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不只是用嘴来说,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陪伴,也有子女对老人的陪伴,这样共享天伦之乐,才是最温暖的、最美好的时光。据此回答即可。
20.无
【详解】
【立意指津】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身边的他(她)”。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写作难度不大。“他(她)”是谁?“他(她)”有什么个性特点?给你的印象如何?所以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是身边人的事迹。表现的主旨应是“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之处。从生活中取材,力求表现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文章可以写人记事,围绕能体现人优秀品质的事迹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21.范文:
那段自由的日子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语数英物化政史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自由交响乐》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张开眼帘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它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瓣雪花在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那段自由的日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从内容上看,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 “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其次,选材。选定词语后,就必须要考虑选材的问题,而所选素材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须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从而更好的突出中心,烘托人物的心情。另外题目是《那段 的日子》,既然是“那段”所选素材可以不止一件但是不能超过三件,可以从多角度来阐述自己所选词语,只是在叙述时切记不可平均用笔墨,应做到详略得当,这样中心主旨才会突出,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会过于冗杂。
第三,结构手法。虽为一篇记叙文,写作时亦不必将六要素面面俱到。只是要侧重人物的心情,要重点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面目表情来体现,总之刻画时要多使用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式,这样人物的形象也会丰满深入人心。此外,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时切不可平铺直叙,要做到起伏有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加上详略得当的安排,构思就显得清晰明了了。
第四,立意。立意一: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立意二: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
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市新市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市新市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弼时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弼时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按照提示默写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雅礼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雅礼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