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展开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初一语文学习趣味无穷吧,这一路走来,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又到了展示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2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祝你成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8分)
1.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④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⑤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句子: , 。
⑥杜甫《望岳》中表达作者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 。
⑦《爱莲说》中的“ , 。”两句借莲的形象暗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8分)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
(1)【甲】文中的“他”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人名);【乙】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 (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文中的“我”是生物学家 。(2分,每空1分)
(2)【甲】文中“行尸走肉”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文中“这股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将【乙】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结合原著,简要概述《海底两万里》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召开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任务。(10分)
【活动一】为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活动二】请你在这一主题下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活动三】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2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4页)
【活动四】主题班会上,老师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请概括材料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4分)
二、阅读(47分)
(一)老家门前的杨桃树(16分)
①远远望见杨桃树,心便踏实,温暖。【A】老屋在树的后面,见了树,仿佛进了家。
②杨桃树高大、茂盛,庇护着低矮的老屋。这是村里唯一一棵杨桃树。
③杨桃树好像一年里总在开花,总在结果,总在给我们喜悦。细小的花儿,或聚成花伞,或组成圆锥状,花开在树叶下,或开在树干上。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微风一吹,香满一方。一树的花,惹来无数的蜜蜂“嗡嗡”地叫,叫声此起彼伏。老人“埋怨”:吵死啦,满世界“嗡嗡嗡”。小孩则乐了,端着碗来到树下的门坪,边扒拉着饭,边往树上张望。花像雨一样掉下来,砸着衣服,砸在头上,心痒痒的。一不留神,碗里便盛着花,竟还“嘻嘻”地笑着:看我怎么吃了你!还真有调皮的,和着稀饭,“嗞溜”地把花一块儿吃下去,花瓣粥。那年月穷,都喝稀得照见人头的粥。
④【B】满满的一树花。那些结不了果的花纷纷往下掉,不停地掉,掉得门坪像铺满了花地毯。这边的花在掉,那边不掉的花在结果。果子一天一个样,大得让人老想爬树,探个究竟。杨桃树很好爬,高不到两米处便开杈,越往上开的树丫越多。有些小孩鬼精,两三个人合谋,用肩顶着脚,把人往树丫上送。因此村子里的小孩都学会了爬树。
⑤长长的一年里,就指望着结果的日子里爬杨桃树。那金黄饱满的硕果在枝头上,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十分诱人。大人不敢爬上枝头,怕树枝承受不起体重,只好蹲在树主干上,很不情愿地让路,眼巴巴地望着那些胆大的小孩,一步一步地向挂着硕果的枝头逼近。而树下,常常围着胆小的小孩,他们屏气凝神,手脚心冒着汗,仰望树上的小孩惊险地采摘果子。看到金黄的硕果被他们摘下来时,都长长地舒气,接着便羡慕得兀自流口水。爬树摘果,都是背着父母偷干的。
⑥这时候的杨桃树最美。青枝绿叶,硕果累累,多彩绚丽。除了晚上,白天几乎都是这种情景。树欲静而人不止。杨桃树休想清静。【C】
⑦果子差不多采摘完时,杨桃树已是残枝败叶,颓废不堪。杨桃树贱生,不用施肥、浇水、除虫,个把月后又一派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准备着下一轮开花、结果。它没有索求,只有奉献。
⑧村子里没有其它水果,就只有这棵杨桃树,即便杨桃是甜酸的,但已让人陶醉、迷恋、钟爱。小孩爱把杨桃果切成一片一片,极像一颗颗五角星。然后再慢慢嚼吃一颗颗“五角星”。不熟的青果,味道既酸又涩,起初硬着头皮吃,吃得挤眉弄眼,太阳穴冒汗。后来,切成薄片,撒些盐巴,搅和一阵,再吃,感觉好多了。
⑨后来,我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户一户地往城镇搬迁,忙碌不已,冷落、忽视了杨桃树。杨桃树好像懂人心似的,一天天地枯萎下去,听说闹虫害闹得很厉害。而今,村子荒了,杨桃树也没了。
⑩【D】我常常想再回去看看老家门前的杨桃树,它曾给我们乐,给我们笑,给我们吃,给我们闹·····可如今杨桃树不在了,老屋也荒芜了。
⑪从某种意义来说,杨桃树就是老家,老家便是杨桃树。如今树不在了,希望老家还好。
4.文章第③段至第⑧段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3分)
5.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它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村里没有什么比杨桃树更吸引人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共4页)
8.作者认为老家的这棵杨桃树枯萎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二)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16分)
①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②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看到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完全不同的世界展现在面前,年少的我便生出许多起起落落的黯淡心绪。或许是受自卑心理的影响,在学习方面毫无优势的我,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因为和别人打架,我被老师罚站在办公室门口。当时心里正愤愤不平,却看见老师教训了我几句后转身开门进屋时,嘴角扬起一丝笑意。门关上的瞬间,一句他和别的老师说的话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③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和语重心长,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许多年以后,再见曾经的老师,他已是垂暮老人,我从没提过这件事。或许他不知道,正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改变。在另一片海阔天空里,那点滴的感怀与触动,洗亮了所有的黯淡。
④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似乎早已被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就像不经意落在心间的一粒种子,不知不觉中已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⑤就像一个朋友所说,一直自闭,一直恐惧,一直防备,这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关于家,关于亲情,她只是从书中知道概念,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意蕴。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与她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那时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家境也好,对她也总想表示关心,可是她从不予理会,只觉得那是怜悯。高三时,那个城里女生好些天没来上学,返校后那个城里女生找到她,深深地看着她,第一句话就是:“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孤儿了!”
⑥原来,那个城里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真的因为那个城里女生变得和她一样,而是那一刻她看到那个城里女生眼中的真诚和失落,她不想别人和自己一样。就算是相依为命也好,反正从那之后,世界在她眼中慢慢地变换了,她知道了那些在亲情之外的弥足珍贵的情感。
⑦对于朋友来说,那个城里女生刹那的目光,穿透了所有成长迷茫的岁月,照亮了她以后所有的路途。那短短的瞬间,有如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她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⑧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受到了久久的震撼。原来,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年幼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挤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⑨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⑩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起雨落,长路长夜,那份感动,那份爱,都会延伸至永远,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9.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刹那间”的感动。(3分)
10.文章以“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共4页)
11.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按要求答题。(4分)
(1)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揣摩作者“那一刻”的心理感受。)
(2)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12.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那短短的瞬间,有如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她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13.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3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急忙、立刻。②契:同“锲”,刻。
1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5分)
(1)竟不可得( )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3)棹数小舟( )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5)不亦惑乎( )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问题。(4分)
(1)寺僧、讲学家和楚人,他们找不到落水的石兽或剑的直接原因有什么不同?
(2)导致寺僧、讲学家和楚人做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45分,含作文40分,卷面5分)
18.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共4页)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