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共4小题,共30分)
1.(7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弛 视野 妙手偶得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2.(7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3.(8分)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
A.你是酷暑的浓阴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
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小题,共8分)
学习完《白杨礼赞》后,同学们被白杨树的精神感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4.(8分)结合课文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补写《题白杨图》的颔联。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共40分)
(一) 阅读《那树》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共12分)
那树
王鼎钧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摇。
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影。
④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⑤于是情侣止步,夜晚,他们在树下诉说着彼此的爱恋。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公分一公分地向外。
⑥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
⑦出租车像饥蝗般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绿荫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儿园也要搬。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屠杀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⑨早晨,行人只见地上的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它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着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将那散落一地的绿叶轻轻扫走……
⑩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断所有的静脉动脉。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他们带着利斧和十字镐来,带着工作灯来,汗水赶过了预算数。
⑪如今,日月光华,大道如烁,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被活活闷死。
(有删改)
5.(3分)选文为我们讲述了“那树”的生命历程。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那树”生命历程中每个时期的特点。
6.(3分)选文叙多议少,但字里行间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作者将锯树比喻为“屠杀”,把锯树的人比作“刽子手”,将“树根”比喻为“大头颅”等,你知道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7.(3分)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B.第⑧段中“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大树横遭砍伐的惨状,反映了人们的愚昧和冷酷。
C.选文第⑨段中的“绿着生、绿着死”是指若干年来,大树始终屹立在那里,伸展着绿意,为人们带来一片绿荫。即使被砍伐,它掉落在地上的碎叶也仍然保持着绿意。
D.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这一主旨。
8.(3分)选文第⑥段中写道:“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联系下文内容,说说这句话中的加粗词语有何作用。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4小题,共12分)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物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立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柒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它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化肥、农药,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目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占全部可利月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吨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多时间对北京市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和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9.(3分)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它几种,仿照示例表述:
示例:
⑴播撒在农作物上的不合格粪便、化肥、农药
⑵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
10.(3分)第3自然段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11.(3分)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写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
12.(3分)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4小题,共16分)
钟声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3.(4分)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14.(4分)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具体论证?)
15.(4分)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1)“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2)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16.(4分)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三、作文。(共2小题,共50分)
17.(25分)课文《永久的生命》和《过去的生活》仿佛是作者与读者在面对面地交谈,都阐明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读后让人深受启发。请你也写一段话,抒发你对生活的感悟。
18.(25分)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学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有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