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4、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1、粗盐的提纯。
2、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图示法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实验准备:
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
药品准备:蒸馏水、粗盐、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杂质,怎样使粗盐变为可食用的精盐呢?
二、引导自学
(一)
1、内容: 海水“晒盐”的过程
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
3、思考题:
(1)目前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方法?
(2)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
(3)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4、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5、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6、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
(1)问题:怎样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2)除去泥沙后,又怎样得到纯净是食盐?
7、讨论实验方案
8、演示实验:用过滤法提纯粗盐。
步骤:
(1)溶解:量取15毫升水于烧杯中。称取6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中,至粗盐不再溶解;
(2)过滤:将粗盐溶液放在过滤器中过滤(过滤是要素、玻璃棒的用途)(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玻璃棒的用途)
9、思考:上面所说,海水晒盐得到的粗言,除了泥沙,还有其他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呢?看书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方法,并了解食盐的用途。
(二)
1、内容: 结晶
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
3、思考题:
什么叫结晶?结晶有哪些方法?
4、出示: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三、教师小结
四、课后练习:
现有含泥沙、氯化镁和硫酸钠等杂质的粗盐,请你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一个方案,把所含的杂质除去,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可供选用的试剂:HCl、KOH、NaOH、Na2CO3、BaCl2、Ba(NO3)2等溶液。
序号 | 实验步骤 |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 |
|
|
⑤ |
|
|
⑥ |
|
|
四、课后练习: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课时
实验准备:
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
药品准备:蒸馏水、食盐晶体、硝酸钾晶体、熟石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达到饱和状态,为什么会达到饱和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自学
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1)溶质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2、观察老师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空格上。
3、学生看书,提问:
问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4、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练习:
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讨论】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
板书归纳:
(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是四要素: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所溶解的质量。
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 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影响溶解度的外因:
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温度。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规律如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都跟物质的溶解度有关。请根据下列事实推测外界因素如何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1) 2011年我国科考队在西藏羌北无人区发现,当地进入严冬时,冰冻湖泊中析出十分壮观的多面体的碳酸钠晶体。
(2)夏天,贮存自来水的瓶子内壁挂满一层气泡。
(3)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有大量气泡涌出。
(4)利用蒸发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例如在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就是指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
三、学生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教师小结:
四、练习:
1、“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
(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含义是:200C时,100克水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
五、作业:
板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是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溶解度概念导入
二、新课:
1、内容: 溶解度曲线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归纳:
a: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b: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溶解度曲线知识归纳
一、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二、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2、练习:学生看书---溶解度曲线,完成活动天地。
3、思考:阅读溶解度曲线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1、内容: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方法:学生看书中方框中的说明。列表表示: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 |
溶解度(200C、克) | > 10 | 1~10 | 0.01~1 | <0.01 |
三、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溶解度的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二)[探究活动]
1.下表列出一些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这两种物质的曲线。
物质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6 | 36 | 36 | 37 | 39 | 40 |
2.现有10g硝酸钾和2g食盐的混合物,如何将它们分离开?
实验内容 |
|
可行性论证 |
|
实验记录 |
|
结 论 |
|
3:溶解度与溶解性
溶解度 | >10克 | >1克 | <1克 | <0.01克 |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不溶) |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 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意义 |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
温度要求 | 一定 | 不一定 |
溶剂量要求 | 100g | 不一定 |
溶液是否饱和 | 一定达到饱和 | 不一定 |
单位 | g | 无 |
公式 |
|
三、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以及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0C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水中,所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2)200C时,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3)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20克;
(4)200C时,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含有硫酸铜20克,所以200C时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0克;
(5)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6)200C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则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五、作业: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氨碱法制碱,碳酸钠的用途,小苏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2,实验探究,学生自主学习3,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