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编】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课件+教案+素材
- 2.14 养分的输送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15 生活中的材料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16 网络课堂: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2.16 专题探究:鱼鳍的作用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3.17 认识固体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科学粤教粤科版第二单元 材料的选择15 生活中的材料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科学粤教粤科版第二单元 材料的选择15 生活中的材料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
课 题
动物的运动
总课时数
1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道常见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
了解常见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功能。
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认识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产生观察动物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关注周围的动物,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1、了解常见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
了解常见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功能。
3、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各种有趣的动物图片、文档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情景导入:
在数值上停栖这一只像极了枯枝的竹节虫。琪琪好奇地问道:“这段小树枝真奇怪,好像会动呢!”彬彬说:“这是一只虫子吧?”
产生问题:因为它会动,所以这不是枯枝,可能是一只虫子。动物都会动吗?为什么动物要动?
驱动任务:观察常见动物是否都会活动?对于动物来说,“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学内容
活动一:
动物为什么要动:观察身边常见的一些典型动物身体的活动,了解其与动物生存的关系。
动物通过运动,能较迅速的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和生殖繁衍等活动。动物的运动对其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带领学生通过看视频和图片,观察动物身体的活动,了解其与动物生存的关系。
课本中呈现的一组图片,分别有丹顶鹤求偶、螳螂捕食椿象、织雀筑巢、猕猴哺乳、小狗嬉戏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将最终讨论结果分享,通过小组间的分享交流,理解动物通过身体的移动或身体部位的活动,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哺育后代、逃避敌害等,从而维持生存。
活动二:
动物的运动器官: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了解动物的一些活动是通过运动器官来完成的。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不同。
动物的活动大都是通过运动器官来完成的。在生物界,种类繁多的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运动器官和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观察书中的图片,鸟和蝙蝠,带领学生观察着两种动物的飞行器管,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翅膀是它的飞行器官,主要由前肢骨组成。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羽毛。当翅膀展开上下扇动时,会产生巨大的升力和推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蝙蝠是哺乳纲翼手目的动物。其独特的飞行器管其实并不是翅膀,而是翼手。翼手由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所形成的,面积非常大。蝙蝠的翼手展开上下扇动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升力和推力,使蝙蝠快速飞行。
还有一种动物,昆虫,也具有翅膀。但昆虫的翅膀较轻薄,通常为膜质或角质。
接下来的一组图片,是表示动物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不同运动形式。提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不相同。有的动物有翅膀,能在天空飞翔;有的动物有鳍或蹼,能在水里或水面游动;有的动物有足,能在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活动三:
人的运动器官(拓展):除了动物以外,人也有活动器官和独特的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图片,一人的手臂为例,讲解人的手臂构造。
布
置
作
业
课后时间搜索有关动物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目的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动物的运动
动物为什么要动
动物的运动器官
人的运动器官
教
学后记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的目的以及运动的器官。本课要求学生结合所认识的动物资源,观察动物运动的方式,了解动物运动的目的,以及运动器官的不同。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13、动物的运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周围的动物6 动物的运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活动过程,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14 从岩石到沙子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