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想,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小结,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眼睛和眼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分三个板块来讲解。第一个板块我们采取多媒体课件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来介绍眼睛的生理构造及成像原理;第二板块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学生的体会入手来一步步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在这个环节中为突破近视眼的成因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的从实验中感受近视眼的成因。对于最后一个板块主要让学生发挥,体现让物理回归生活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对于建立眼睛的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基础。这节课的任务主要是认识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在生理课及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经历,所以在这些知识的介绍上学生接受起来很简单,难点在于让学生能从物理的角度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眼睛,知道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件,了解眼球的构造、成像原理。
(2)利用课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通过学习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保护眼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增加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识眼睛,知道成像的原理。
(一)认识眼睛的生理结构。
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你知道它的结构吗?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一段教学短片并配合幻灯片,并完成第一部分眼睛的结构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介绍眼睛的生理结构,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知道眼睛成像的原理。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眼睛的构造,那你知道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吗?请同学们接着看课件,并完成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了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化使焦距变化,从而使聚光能力发生变化。课件中晶状体的动态变化、及远近的同一版面对比效果非常清楚直观,降低了学生认识的难度,突破难点。)
教师总结:眼睛是一个非常精巧的变焦距系统,眼睛的调节本领很大,能自动根据物距的大小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调整焦距,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正常的眼睛眺望远方时,晶状体变扁,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物距缩短了,晶状体变凸,像仍成在视网膜上。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思考一下眼睛的成像原理类似我们物理中学到的哪个物理装置?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组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走向物理,并建立眼睛的物理模型,体现物理教学理念)
教师介绍:眼睛的调节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物距改变时,眼睛是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时,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点,称为眼睛的远点。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时,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称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 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叫做明视距离。
第二板块:近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
(一)近视眼的特点:
过渡:由于我们在生活中用眼不卫生使得我们的眼睛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同学都得近视眼,戴上了眼镜,请戴眼镜的同学摘下你的眼镜,谈谈你的感受。那么你知道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呢?还是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近视眼的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了解近视眼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看近处的物体造成的,从生活中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过渡:长时间的看近处使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变化使得聚光能力变强,因而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过渡: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因而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焦距不变的透镜,让我们用照相机的原理来模拟一下近视眼的成因吧。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一定的顺序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像。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请同学们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寻找可得到蜡烛清晰像的位置,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为矫正做好铺垫。)
教师:同学们试着用老师给你的光学器材来矫正我们刚才模拟的近视眼,思考你应该用的什么透镜?为什么这个透镜能够矫正近视眼?学生接着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原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总结:我们利用的凹透镜的目的是使光线发散,从而达到光线重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能看清物体了。生活中每个人的近视程度不同,聚光程度也不同,因而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
第三板块: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
过渡:请同学们对照近视眼的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问题。
第四板块:联系生活,畅谈用眼卫生。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眼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组讨论一下,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设计意图:体现物理回归生活,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七、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教师构建知识的网络: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知道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的方法,在中考中这部分主要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出现。
八、反馈练习:见幻灯片
九、板书设计:
四、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的生理结构
二、近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
三、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
四、用眼卫生。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微小的变,当物距变小或变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即像距),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器材,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