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识,了解学情,对比算式,优化算法,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口算算理,课堂小结,成成每天坚持写42个大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P1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了解学情
1.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55-30 24-5 84-30 19-4 73-40 43-7
2.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3.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很顺利地解决了一些加法问题。这节课老师还有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出示教科书P11例2主题图)
【教学提示】
要求只列式不计算,让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为后期做准备。
(1)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提示】
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两问同时出现,对比中深究,让学生发现不同。
(2)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算式(不计算)。
(3)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4.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呈现问题和算式。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里的每个数是什么含义?
5.揭示课题。
◎教学笔记
师:这些都是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基本学情,设置口算算理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计算过程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对比算式,优化算法
1.自主计算。
师:前面两道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自己尝试着算一算。
2.集体展示。
(1)探究65-54的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的?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教学提示】
对比发现优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预设2:先算60-50=10,再算5-4=1,最后算10+1=11。
预设3: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会有以上几种算法。特别是第三种,学生已有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更容易选择从个位减起的做法。此时可直接记录学生的不同算法,在交流完后再进行对比,实现算法最优化,让每个学生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展示过程中,适时板书,并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二、三分三步计算比较麻烦,且计算过程有减又有加,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探索。鼓励方法多样化,重在理解。最后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三种方法哪种最好教师可引导,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教学提示】
如果还有学生不理解的,可以用小棒来帮助理解。
(2)探究65-48的计算方法。
师: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对比,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有自主独立计算的经验,不难发现第二个算式需要借位。
师:请用自己的方式口算出这一题。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65-40=25,再算25-8=17。
预设2:先算15-8=7,再算50-40=10,最后算7+10=17。
预设3:把48估成50,65-50=15,15+2=17。
在个位上写7,结果为27。如出现这种情况,可追问“15”是哪里来的,让学生发现十位上的错误,感受退位减口算的易错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有条理地板书,以便学生对比。
◎教学笔记
3.对比分析,归纳算法。
师:说一说两位数减法的口算与笔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师:比较65-54=11和65-48=17两个算式,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怎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退位减法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4.提问并解答,巩固口算内容。
师: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互相说一说。
【教学提示】
课堂进行的知识回顾要落实,让学生真的去看,去圈圈点点,理解新知识;表扬能提出疑惑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巩固,避免流于形式。
集体交流展示。
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多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算法,其他学生仔细倾听,并及时更正。
5.归纳小结。
师:大家通过解决票价的问题,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11,看一看,填一填,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讨。
师引导学生小结: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可以先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用结果加、减个位上的数,也可以用先估后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百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本环节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让学生同时解决,对比找到合适的算法快速计算。让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反思自己的算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又可及时巩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口算算理
1.完成教科书P11“做一做”。
师:先想一想,再挑出其中的一题与同桌说一说。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口算成果。
以口答为主,说清“先算……,再算……”或先估后算。
2.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7题。
(1)根据两幅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提示】
以学生表达为主,教师帮扶,引导学生厘清表达思路。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题意,将信息分类整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预设1:围绕“两队相差多少分”提问题。
预设2:如果提出求两队的得分和,教师要提醒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有些学生忽略问题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提问而凑数,可能提出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教学中随时注意这类问题,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并不是为了解题而存在的。
(2)解决减法计算的问题。
课件出示P13“练习二”第7题中的3个对话框。
师: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需要解答什么问题呢?
学生读题后自主计算,集中回答。课件呈现答案。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在解决“下半场2队得了分”这个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适时地予以指导,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信息:2队一共得了多少分;2队上半场得了多少分。
3.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8题。
(1)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出结果。
(2)呈现问题,全班交流解答过程。
4.完成教科书P13“练习二”第6题。
学生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注意表达清楚口算的过程。
【教学提示】
对习题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表达时的思路是否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把“练习二”的第6~8题重新排列,可以看出重整后的题目由难到易,关注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产生越学越轻松的体验。把握口算重心的同时,兼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学生喜闻乐见。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表达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紧密相连,不论是学习的探究过程,还是口算的算法引导,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走到前面,而教师紧随其后,及时指明方向。除了总结算法、优化算法外,一切让学生自悟(利用了正迁移)。教授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呈现错误(利用了负迁移),然后再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体会优化算法,同时也不忘对加法的巩固,使学生不会形成思维定式,不会学什么就只会用什么。▶作业设计
三、滚雪球比赛。(算一算)
五、成成每天坚持写42个大字。他今天已经写了25个,还要写几个大字?
◎教学笔记
参考答案
三、69 81 26 44 81 42 89 20
五、42-25=17(个)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第2课时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