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加油站悬挂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原因是汽油容易发生()
液化
汽化
凝固
熔化
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 蒸发在液体外部和内部同时发生
C. 液体蒸发时会放热D. 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无关
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用碗炖食物的示意图 ( 碗与锅底不接触 ),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同时沸腾了
稍后也沸腾了
温度低于沸点,但不会沸腾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B.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吸收皮肤的热量D. 以上说法都正确
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 95℃的水不可能沸腾D. 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温度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物质的沸点是 80℃
甲物质在 4~6 ????内??一定吸收热量
乙物质在第 6 ????时??是固态
乙物质在 6~10 ????内??是固液共存态
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干了之后就很烫,这是因为()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量逐渐散发
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鸡蛋壳未干时,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需要一段时间
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向上冒“白气”的 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
2020 年 9 月 5 日下午 5 时,临沂上空惊现巨型“蘑菇”云(如图) 。关于云,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
它是汽化的结果
形成过程吸热
D. 形成过程放热
有三支温度计,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
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
B.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
C. 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
确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
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
A.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 -80~ 60°C的酒精温度计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下表是 1 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
是(
)
物质
水
水银酒精乙醚
熔点/ ℃
0
-39
-117
-114
沸点/ ℃
100
357
78
35
9.
10.
11.
12.
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
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如图,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它是水蒸气, a 处较浓
它是水蒸气, b 处较浓
它是小水滴, a 处较浓
它是小水滴, b 处较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 用电蒸锅蒸馒头时, 电热丝加热使水 ( 填物态变化名称 ) ,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 同时 ( 选填“吸收”或“放出” ) 大量的热, 从而把馒头蒸熟。
如图所示为一种水开后能鸣笛的电水壶,烧水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大,壶嘴冒出 的“白气” 水蒸气( 选填“是”或“不是” ) ,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 壶嘴的位置。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 90℃的热水加热到 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
时烧杯中的水 ( 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移去酒精灯后, 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
少直至消失。以上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
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 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加快,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
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三、实验探究题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应用酒精灯的 ( 填“外焰”或“内焰” ) 加热,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
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在水温升高到 90℃后,小明每隔 1 ????观??察 1 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 ????后??停止读数;
时间/??????0123456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99
①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气压 (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标准大气压。
②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
( 填“ C”或“ D”)。
③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小明还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浓度 (%)02468101214
沸点( ℃)100.0 100.3 100.6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 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
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论是: 在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放盐( 填“先”或“后” )。
今年 5 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 天达到 30℃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 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
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 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 ),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
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 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 ( 不加热档 ) , 观察蒸发情况;
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 (加热
档) 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
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 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 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
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答案
【答案】 B
【答案】 A
【答案】 D
【答案】 C
【答案】 B
【答案】 B
【答案】 C
【答案】 D
【答案】 D
【答案】 B
【答案】 B
【答案】 C
【答案】 A
【答案】 C
【答案】 C
【答案】汽化放出
【答案】不是远离
【答案】正在吸收不变
【答案】升高汽化
液化
20
【答案】 (1) 外焰68(2) ①99小于②?? ③(3) 升高(4) 后
21.【答案】 (1) 液体表面积; (2) 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对其中一滴水吹风;(3) 错误; 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
(4) 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5)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苏科版2.2 汽化和液化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汽化和液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