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4章 种群和群落达标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4章 种群和群落达标检测第1页
    第4章 种群和群落达标检测第2页
    第4章 种群和群落达标检测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60)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处于稳定状态的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生物适应的结果B.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结构,不影响植物的水平结构C.某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将呈J型增长B.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处于生殖期的个体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种群出生率越高D.稳定型的年龄组成,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基本稳定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处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B.若捕鱼使其数量下降至a以下,渔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C.若捕杀老鼠后其数量在b,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只与种内斗争有关5.生活在某海岛上的珊瑚裸尾鼠,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海鸟和乌龟争夺食物,导致珊瑚裸尾鼠数量锐减,最终成为首个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不变B.海鸟与珊瑚裸尾鼠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该海岛生物群落物种丰()度降低D.乌龟与珊瑚裸尾鼠共同(协同)进化6.下图甲表示森林群落,图乙表示草地群落。下列有关这两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场所和食物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丰富度也不同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条件的能力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的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丰富度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协助筑巢、捕食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8.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海拔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9.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B.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10.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二、非选择题(40)11.(8)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其中      (方法)适用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3)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 m×50 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若调查的小样方为1 m×1 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12.(12)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123456艾蒿(/平方米)5106311白杨(/100平方米)012488田鼠(/100平方米)0124815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     ,判断依据是                    。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原因是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      法。调查发现,近三年金娃娃萱草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为1.1,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     13.(20)如图1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1表示         (2)种群的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大”“偏小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2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2(6)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     (7)a~b,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8)b~f,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     。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    型曲线。 (9)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D正确。2.A 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各种群通过长期的斗争与互助,共同进化、适应的结果,A正确;光照既影响植物的垂直结构也影响水平结构,B错误;某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形成多种不同的群落,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也可能争夺共同的生存资源,从而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3.D J型增长,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指数增长,A错误;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和环境有关,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超过环境容纳量,使得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处于生殖期的个体雌多于雄,种群出生率会比较高,C错误;稳定型的年龄组成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D正确。4.D c~d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使得种群数量波动,A正确;种群数量下降至a以下,种群增长速率较低,渔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B正确;若捕杀老鼠后其种群数量在b点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且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效果适得其反,C正确;导致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有食物、空间、天敌、种内斗争等,D错误。5.A 环境条件改变,栖息地减少,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错误;由题意可知,海平面上升后,珊瑚裸尾鼠与海鸟争夺食物,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珊瑚裸尾鼠数量锐减进而灭绝,说明该海岛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C正确;在珊瑚裸尾鼠与乌龟争夺食物的竞争过程中,二者不可避免地会互相影响、相互选择,从而实现共同进化,D正确。6.B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地,A正确;图乙群落呈现斑块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错误;由题图可发现甲、乙群落类型差异很大,可推知两个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群落丰富度也不同,C正确;图甲中植物的垂直分层能够提高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7.C 玉米植株高大,花生植株矮小,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的具体体现,B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的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C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蚂蚁共同协助筑巢、捕食为种内互助,它们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D正确。8.B 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错误;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同一海拔分布的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同,它们之间可能为了争夺共同的自然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9.B 林鸽群较大时种内互助的作用越显著,反而不容易被苍鹰捕食,A正确;自然界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也有利,这可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相互选择,优胜劣汰,发展各自种群内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B错误;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优劣等级制度,使猴王具有优先的食物权和配偶权,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C正确;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从而控制该物种的数量,防止成年鲈鱼因食物不足而饿死,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D正确。10.D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可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复杂的生存空间,B正确;由题图可知,鱼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正确;由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的结论,D错误。 二、非选择题11.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2) (3)10 m 14/m2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所以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乔木的体积大,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3)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应该按长条形地块的长度除以样方的数量计算,所以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 m。种群的密度取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12+18+16+16+15+13+15+11+13+13)÷1014(/m2)12.答案 (1)次生演替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艾蒿种群光合作用减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有机物和能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 (2)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3)标志重捕 4.41N0解析 (1)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艾蒿种群光合作用减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所以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2)白杨林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中,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为1.1,则下一年的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的2.1,第三年的种群数量=(2.1)2N0=4.41N013.答案 (1)出生率或迁入率 (2)(λ-1)×100%λ-1 (3)偏大 (4)性别比例 (5)2×1010 (6)竞争 (7)水平结构 (8)次生演替 S (9)复杂解析 (1)分析题图1可知,①是增大种群密度的,故其是种群的出生率或迁入率。(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值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其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根据题图1所述的适用范围可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m=N/n,M为种群数量,m为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量(全部标记后放回原环境),N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量,n为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量,M=N×m÷n,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使n的数值偏小,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M)偏大。(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5)分析题意可知,血细胞计数板每小格的体积是1×1×0.1=0.1(mm3),稀释100倍之后平均酵母菌数为5,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为5×400÷0.1×100×10×103=2×1010()(6)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会争夺阳光、水等资源,种间关系是竞争。(7)2a~b,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8)b~f,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在b~f,各种群的种群数量最终趋于稳定,S型增长。(9)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相关试卷

    2021学年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习题,共5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 种群和群落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00,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