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第80~82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点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在方格纸上能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对一个点进行简单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重现生活,探究特征
1.探究平移现象。
(1)多媒体播放录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的生活画面。
师:同学们对录像中的这些画面一定不陌生吧!谁能说说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指名说说。
师:你能想办法模拟一下这些运动吗?首先,火车是怎样运动的?升国旗时国旗是怎样运动的?电梯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一作出模拟的动作。
(2)重播录像,引出“平移”。
师:咱们再来看一遍录像,想一想,这三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作“平移”。(板书:平移沿着直线移动)
(3)举例。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指名说说。
(4)动手操作:试一试。
师:咱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平移现象,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学生全体动手操作体验。
2.探究旋转现象。
(1)引出“旋转”。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看教室里吊扇叶片的转动,它还是平移现象吗?
学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不是沿着直线移动的,它是转着圈圈运动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这种现象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运动现象,就是像吊扇叶片这样转动的叫作“旋转”。(板书:旋转)
师:大家能用手势表示这种运动吗?全体学生做旋转的手势。
(2)举例。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像吊扇叶片这样转动的运动现象?
指名说说:玩具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风车等等。
(3)小结。
师:像吊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转动,这些旋转现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来转动的。(板书: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
(4)动手操作:试一试。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转盘,同桌合作,先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接着再旋转到指向C或D。
3.揭示课题。
师:(手指板书)“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主动判断,提升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学生作出判断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是沿着直线移动,而旋转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
2.“想想做做”第2题。
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题。
(1)把●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
(2)把○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电脑演示平移过程进行核对。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总结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2.“动手做”。
先照下面的样子做一个风车,再将风车迎着风,观察它是怎样旋转的。
像下面这样重新做一个风车,看旋转时有什么不同。
四、回顾总结,拓展创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欣赏图案:课件出示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来的图案。
师:这些图案美吗?你们想试一试吗?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到时候在班里进行展览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
↓↓
沿着直线移动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两点:首先,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我没有作过多的理性分析和阐述,而更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的特点。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或图形变换方式,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地方,如:物体或图形都只是在位置上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我通过演示和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对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的理解。既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流程,PPT演示旋转+平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