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5页,第II卷6-10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涂、填写在机读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4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C.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D.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葡萄糖连接方式、数量等不同
2.下列有关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错误的是
A.二者都具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B.二者都含有DNA,其DNA都能进行复制和转录
C.二者都含有核糖体,在核糖体上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D.二者都能进行能量转换,其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交换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排出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小肠上皮细胞能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组织液。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I、II均为载体蛋白,其功能可以相互替代
B.肠腔中的Na+浓度降低,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D.在Na+-K+泵的协助下,小肠上皮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等
4.已知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分别催化相应蛋白质发生磷酸化(活化)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发生
去磷酸(失活)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N不是表示含氮(N)的碱基
B.图中两种酶都能降低相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图示两种酶可视为蛋白质活性的分子开关
D.该图表示的生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5.下图为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PSII和PSI都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了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的PSII、PSI和ATP合成酶系统
B.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都具有图中所示的结构
C.ATP合成酶可将H+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从而促进ADP和Pi合成ATP
D.图示结构上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的表达也有DNA的复制
B.细胞分化和衰老都涉及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癌变是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其产生原癌基因
7.下列试剂在所述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的是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H2O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
8.大黄鱼为二倍体(2n)生物,雌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为XY.用条石鲷精子刺激大黄鱼
的次级卵母细胞发育(不能受精),同时用冷休克的方法处理此细胞10min,抑制其减数第
二次分裂的细胞质分裂,经过常温孵化得到二倍体大黄鱼。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此方法得到的二倍体大黄鱼与亲本雌鱼基因型相同
B.经此过程培育得到的二倍体大黄鱼性别均为雌性
C.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
D.次级卵母细胞经孵化得到二倍体幼鱼的过程经历了有丝分裂
9.果蝇中野生型正常眼为纯合体,利用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正常眼的单体IV果蝇(缺少
一条IV号染色体)杂交,F1代无眼:正常眼=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体IV果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B.F1代中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Ee
C.单体IV果蝇产生的异常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D.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判断e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
10.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可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
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有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等几种假说。下图为美国科学家米西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的一个巧妙实验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试管②的离心结果可排除全保留复制
C.试管③中轻带中的DNA分子不含15N
D.转入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1/4
2.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基因M和基因R,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M和基因R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B.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链都在一条链上
C.若箭头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CUC
D.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13.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多肽链
14.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100粒小麦种子,检测了不同萌发时间的各项数据,得到平均值如下
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注:根苗指植物的根和最初突破种皮长出的部分;表格中“一”表示无阳性反应,“十”表示有阳性反应,“十”越多阳性反应结果越显著。
A.第2行显示整株干重下降是由于有机物的总量和种类都减少
B.第4行显示种子萌发时可能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合成了新的蛋白质.
C.第1行和第3行数据说明根苗鲜重增加就是整株植物鲜重增加的原因.
D.在此期间细胞内部的有机物逐渐减少,推测细胞渗透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在生物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后产生的小泡,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形成溶酶体
C.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D.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16.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
水气孔张开,反之气孔缩小或关闭。右
图为蚕豆气孔开度与胞内K+和蔗糖浓
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天当中各时段调节气孔开闭程度的
主要化学物质不同
B.11:00~13:00气孔开度增大的原因与
蔗糖含量增加有关
C.16:00~18:00蔗糖含量迅速下降说明
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D.由图分析可推知保卫细胞失水能促进对K+的主动吸收
17.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细胞分裂,X、Y、Z表示相关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③处在前期时细胞内虽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配对现象
B.细胞Z与过程④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可能相同
C.过程①处在中期和过程④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
D.上图表明此植物形成精子时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参与
18.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M=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
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
子结合产生可育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撞击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B.F1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M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会产生可育的二倍体植株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F1产生可育配子,形成的F2可能为四倍体
19.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图1表示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II)和非同源区段(I、III).图2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图1中的I、II或III区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一定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图1的II区段,则III4基因型为XAYA或XAYa
C.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图1的I区段,则I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
D.图2中第I代和第II代中的女性一定都是杂合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7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11分)能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
抑制剂(与酶可逆性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
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均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究甲、乙
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某学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
补充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3)本次实验设计思路主要进行了 对照,其因变量为 。
21.(13分)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近几年我国科学家研发了高产且耐盐碱能力的“海稻86”品种。下表是在适宜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测定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从环境中吸收CO2的量,以及黑暗条件下释放CO2的量。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光合作用的CO2饱和点是指当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
时对应的 。
(2)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普通水稻从外界环境中吸收CO2的量为 mg/100c㎡叶·h.海水稻最大总光合速率是 mg/100c㎡叶·h.
(3)海水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场所有 。
(4)设白天都是在适宜光照、适当的温度、饱和CO2条件下,当日光照时间依次为 h、
h时,普通水稻和相同叶面积的海水稻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量为0.随着日光照时间继续延
长,两种水稻的日有机物积累量 ,比较其变化量,普通水稻(填写“大于”、“等于”、
“小于”)海水稻。
(5)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该酶可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过多的自由基会影响细胞代谢。
科研人员发现:若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碱环境处理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两者细胞中SOD会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请根据实验结果,比较普通水稻和海水稻处理前后细胞中SOD含量的变化 ,并说明此变化的意义 。
22.(10分)光通过调控生物钟来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科学家从果蝇体内克隆出per基因,并
对其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细胞核中,per基因在 的催化下形成per-mRNA,per-m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出PER蛋白。
(2)科学家模拟自然条件对果蝇进行“12h光照-12h黑暗”处理,检测细胞内相关物质含量,并绘制曲线图(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PER蛋白在光照下不稳定,易分解,但在夜晚却达到一定浓度并进入细胞核。据以上资料,请在括号内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表示出per-mRNA和PER蛋白之间的关系:
(3)tim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其控制合成的TIM蛋白可以和PER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
PER-TIM二聚体,并引导PER蛋白进入细胞核。因此,科学家推测TIM蛋白上存在核定位序列。为验证上述结论并确定核定位序列在TIM蛋白上的位置,研究人员将GFP(绿色荧光蛋白)连接在不同长度的TIM蛋白上,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果如图2所示。
注:图中数字表示TIM蛋白上的氨基酸序列
①据图判断,TIM蛋白上核定位序列的精确位置在 氨基酸序列之间。
②为验证 TIM蛋白引导PER蛋白入核,将tim基因、per-gfp 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细胞内表达,观察细胞核中是否显示绿色荧光。请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以完善方案。 。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光照下,CRY蛋白能与TIM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使TIM蛋白降解。
在“per基因调控昼夜节律分子机制”部分图解中补充二聚体的名称① 、② 。
23.(11分)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
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科学家研究发现棉花的一个染色体组含13条染色体(n=13),二倍体棉种染色体组分为A、B、C、D、E、F、G7类。由三类染色体组组成的三交种异源四倍体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为选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种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1)亚洲棉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棉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进行人工杂交时,需要在 时期去掉母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2)在自然条件下,异源二倍体(AG)形成异源四倍体(AAGG)可能是因为外界条件剧烈
变化,引起 ,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一般情况下,三交种异源四倍体(AAGD)是不可育的,若AAGD偶然也能产生可育的
花粉,与野生棉二倍体杂交后出现染色体数目为42的后代,其原因是 (填“有丝”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中的 。
II.杂交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一般来说,远缘杂交后代产生的变化要大于近缘杂交后代
所产生的变化,但难以形成可育品系。因此育种工作者在育种过程中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步法育种技术,并用这两种技术培育了一批优良鱼类。
(1)远缘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的原因是杂交的双亲存在 。图中A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可
用A表示,B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可用B表示,二者杂交得到的F1染色体数目及组成分
别为 、 .
(2)F1通常不可育,其原因是 。
(3)在多步法育种技术中,需突破F1不可育的生殖难关,下列方法中能获得可育的优质后代
的有 。
①使F1染色体加倍
②使F1与A物种杂交产生(2nAA)的子代
③使F1产生染色体未减半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④使染色体加倍的F1与染色体未加倍的F1杂交产生的子代
24.(12分)已知小鼠皮毛的颜色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及一对未知位置的B/b基
因控制,其色素物质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此外,基因A和B还与胚胎发育有关,小鼠
胚胎必须有酶1或者酶2才能成活。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 。
(2)推测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下图I~III的情况。
为了确定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选用纯种的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杂交,产生了足够
多的子代(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若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I所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F1表现型是 ,
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②若F1的表现型全为黑鼠,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可判
断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如图II所示。
③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可判断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III所示。
(3)若实验结果符合图III所示,将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理论上F2中出现灰色雄鼠的
概率为 ,F2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 .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ABC 16.CD 17.ABC 18.BD 19.A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11分)
(1)①等量的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2分,没有“等量”得1分)②蒸馏水③酶活性
(2)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 8 \* GB3 \* MERGEFORMAT ⑧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3)前后(自身)酶A的活性
21.(13分)
(1)不再增加CO2浓度
(2)0 16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
(4)9.6 9 都增加小于
(5)两种水稻细胞中SOD含量都有上升,但海水稻细胞中上升较为显著(2分)
SOD增多,利于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以抵抗盐碱环境
22.(10分)
(1) RNA聚合酶核孔
(2)+—
(3)①1079-1198(2分)②将per-gfp融合基因转入有tim基因缺陷的真核细胞(2分)
(4)①PER-TIM二聚体②CRY-TIM二聚体
23.(11分)
I.(1)26或52 花蕾期或花粉成熟前
(2)纺锤体的形成被抑制
(3)减数染色体(数目)变异
II.(1)生殖隔离 2n AB
(2)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3)①③(2分,漏选得1分)
24.(12分)
(1)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
基因与性状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基因与性状并非总是呈线性关系)
(2)①AAbbaaBB(位置可颠倒)
皆为黑色(雌雄皆为黑色)黑鼠:灰鼠:白鼠=9:3:3(或3:1:1)
②黑鼠:灰鼠:白鼠=2:1:1
③黑色雌鼠:灰鼠雄鼠=1:1
(3)3/14(2分) 4/7 (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B
D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B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6页。
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
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