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教案)01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教案)02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2.2 碱及其性质(教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知识回顾,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实验,驱动性问题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内容,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易于理解,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的。
    教学内容包含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前一节“酸及其性质”的探究学习体验,本节内容再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本节是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代表物,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探究碱的通性,进一步领会探究一类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化学基本观念,进一步体会如何分类认识物质。本节内容仍然注重渗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会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同时学生对“碱”并不陌生,知道肥皂等碱性物质有滑腻感,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酚酞试液也能遇到氢氧化钠变红。但是,碱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碱的组成,结构,及其常见碱的物理性质,但是碱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生活中又有着怎样的作用?这些学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所以本节的教学起点定位在碱的化学性质上,从而引发一系列有关碱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碱的通性,能认识到碱的性质实质就是OH- 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2、通过视频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进一步体会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宏观与微观相联系。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实质就是OH-的性质的理解。
    三、评价设计:
    (一)过程性评价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实验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质疑,老师提问,观察学生是否能从微观角度对宏观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解释。
    3.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学生对“宏观——微观——符号”的思维方式,基本观念和方法应用的情况,是否学会自如应用。
    4.通过典型问题的引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否会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是否掌握重要的科学方法。
    (二)形成性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以本节课目标为依据,以测评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对本主题相关内容进行纸笔测试。
    成绩计绩分四个等次:满分100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四、教学流程设计
    你了解的碱有哪些?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碱的理由?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
    分组实验
    获得结论,进行反思
    建立化学反应和符号之间联系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
    1——6组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7——12组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总结碱的通性
    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走就微观世界
    微观角度解释氢氧化钙(钠)和氯化铜、碳酸钠反应的微观实质
    提升碱的通性的实质
    提升化学理念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之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氢氧根离子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物质的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副板书
    OH- 组成与结构

    氢氧化钙 性质与变化

    氢氧化钠 应用

    正板书
    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通性
    让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反应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Ca(OH)2+CO2==CaCO3↓+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Ca(OH)2++CuCl2==Cu(OH)2↓+CaCl2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NaOH + Na2CO3 不反应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导入
    新课
    提出
    问题;
    建立
    猜想
    进行
    实验
    【知识回顾】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化合物——碱,常见的碱有哪些?
    他们之所以都属于碱,原因是什么?
    【副板书】 OHˉ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过渡】化学上认识物质、研究物质,主要是为了改造和应用物质,我们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因为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最终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副板书】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应用
    按照这个思路,本节课我们以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为例,继续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板书】 碱的化学性质
    【提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换句话说,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变化呢?
    【师】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3千多万种,本节课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物质拿来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一一进行实验,怎么办?回想前面学习的酸的化学性质,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呢?
    【师】我们最习惯于按照物质组成将物质分类, 本节课除了选择以下(见大屏幕提示: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探究,老师还提供了石蕊,酚酞这一特殊的物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好导学案以及桌上老师为你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
    【巡视指导学生】
    思考、回答
    他们在水中都能产生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
    学生猜想
    1、石蕊 2、镁条 3、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 …..
    采用分类的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时间10分钟左右)
    1——6组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7——12组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根据导学案提示,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激活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
    站在较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化学理念的灌输,明确化学是一门认识物质、研究物质,改造物质的学科。
    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但是无论学生的猜想是什么,教师要回归到按照“物质分类的”原则选取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严谨精神。
    1-6组,交流实验现象
    可选物质
    石蕊
    试液
    酚酞试液
    Mg
    Zn
    CuO
    Fe2O3
    CO2
    CuCl2
    Na2CO3
    加入Ca(OH)2溶液后的现象
    变蓝
    变红
    无现象
    无现象






    瓶子变瘪,溶液变浑浊
    蓝色絮状沉淀
    白色沉淀
    获得
    结论
    实验
    反思
    【师】根据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
    【驱动性问题一】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瓶子变瘪就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了吗?理由?
    2、那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呢?
    【获得结论】
    Ca(OH)2与石蕊酚酞反应 ;
    Ca(OH)2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思考回答:
    不行,因为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变小,瓶子变瘪。
    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新物质
    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7-12组,交流实验现象
    可选物质
    石蕊
    试液
    酚酞试液
    Mg
    Zn
    CuO
    Fe2O3
    CO2
    CuCl2
    Na2CO3
    加入NaOH溶液后的现象
    变蓝
    变红
    无现象
    无现象






    瓶子变瘪,
    蓝色絮状沉淀
    无现象
    获得
    结论
    实验
    反思
    建立化学反应和符号之间联系
    由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走进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
    提升:碱的通性的实质
    提升化学理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物质的应用
    【师】根据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
    【驱动性问题二】1、 瓶子变瘪就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理由?
    2、你能否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排除水的干扰。
    【按照学生的设计,演示实验】
    【疑惑】NaOH溶液加入Na2CO3溶液后没有现象就是没有反应吗?
    【过渡】石蕊,酚酞的化学式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暂时不涉及,那么对于其他这些已经发生的化学反应,你能否根据反应物组成以及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把反应表示出来!
    【提问】
    1、你怎么知道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水?
    2、以Ca(OH)2和CuCl2的反应为例,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和实验现象,这种蓝色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铜,另一种产物只能是氯化钙。(订正方程式)
    【过渡】碱和盐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外两种碱和盐,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很明显,这又是一类复分解反应,那决定这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粒子又是谁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一反应的微观世界,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动画,分析这一反应的实质?
    【播放Ca(OH)2与CuCl2反应的微观动画】
    【师】同样的,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这两个个反应的微观实质呢?
    【疑惑揭秘】即然我们已经从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进入他们的微观世界了,你能否从微观角度分析前面一个没有解决问题,NaOH Na2CO3能否反应
    【提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可以和氯化铜这种盐溶液反应,因为他们都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但是他们也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阳离子,所以通常我们在描述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石蕊无论遇到盐酸还是硫酸都变红,是因为?
    而现在我们发现石蕊无论遇到氢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钠都变蓝,那你认为决定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粒子是?同样的酚酞无论遇到氢氧化钙还是氢氧化钠都变红,决定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粒子也是?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之所以相似,是因为他们都含有一样的氢氧根离子,我们将这些有氢氧根离子所决定的化学性质称为碱的通性。碱的这些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应用呢?
    【播放语音视频】
    【总结提升】;本节课,首先通过分类的方法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科学探究,之后通过归纳总结出了碱的通性,并且借助于微观动画,我们走进他们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粒子角度出发,了解了导致这些宏观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氢氧根离子的作用,最后我们借助于语音视频了解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也就回扣了本节课前面我们所说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物质的应用。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国家烧碱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化工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获得结论】
    NaOH与石蕊酚酞反应 ;
    NaOH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NaOH和某些盐溶液反应
    思考回答:不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水的干扰
    【小组合作交流】
    方案设计:设计对照实验,另取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的水,震荡,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水,瓶子的变瘪程度远远小于加入氢氧化钠后瓶子的变瘪程度。
    获得结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思考,回答;不一定
    【学生书写】(找人上黑板)
    Ca(OH)2+CO2==CaCO3↓+H2O
    CO2+ 2NaOH ===Na2CO3+ H2O
    回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仿照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a(OH)2++CuCl2==Cu(OH)2↓+CaCl2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 + Na2CO3 不反应
    【观看微观动画】
    【分析微观实质】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氢氧化铜沉淀;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沉淀
    不能,具有相同阳离子,产生不了有效的相互作用
    回答:
    盐酸和硫酸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观看语音视频,体会氢氧化钙以及氢氧化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谈收获】
    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发学生思考,明确水在该实验的干扰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并通过该实验的设计,认识控制变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解释不清楚二者不反应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待走进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
    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组成以及实验现象,用化学用语把反应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物质组成相似,化学性质就可相似,所以书写NaOH和CO2的反应可以依葫芦画瓢。
    明确碱和盐的反应是一类复分解反应,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这一宏观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微粒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引导学生明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氢氧根离子;表现不一样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具有不一样的阳离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碱的通性既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
    通过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应用这一化学理念。
    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也培养了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结提升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掌握。
    相关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 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共3页。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碱及其性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