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课时,通过上节绪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对象。本节课聚焦到“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这一主题,这一部分是最具化学学科特色的重要内容。本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物质的变化”,第二课时为“物质的性质”,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认识化学变化的起点,对后续认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就有统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情上看,学生在日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观察,既有常见的物理变化(剪窗花、晾衣服和结冰等),又有常见的化学变化(燃放鞭炮、铁制品生锈、粮食酿酒等);在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熔化、液化、升华等同一物质的三态变化;生物中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这些都为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素材。但学生对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积累的水平上,一方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仔细和全面,另一方面还没有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比较和分类。
三、设计思路
物质的变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个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概念记忆与辨析,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认识,学生没有形成对化学变化的定性认识角度,容易增加后续学习的难度。因此,本课尝试帮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建构并应用概念,发挥关键概念的核心价值,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本节课以“变化”为主线,创设了“魔术中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实验中的变化→应用中的变化→哲学中的变化”五个环节,以与“金”相关的情景为暗线,选择了“点铜成金”、“炼金术”、“波尔溶金牌”、“炼金术的意外发现——从尿中提取白磷”等情景素材,使学生在惊奇与惊叹中,吸收“好吃且有营养”的化学知识,逐步发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的认识!
本课精选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及其典型变化作为学习素材,一方面,在“生活中的变化”环节中,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水蒸发、水结冰、剪窗花、燃放鞭炮、铁生锈和粮食酿酒”六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变化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建构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验中的变化”环节中 ,将课本中的“水的蒸发和冷凝”实验替换为“蜡烛燃烧”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上述概念,还能在动手实验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认识化学变化的五个基本角度(反应物、条件、生成物、现象和能量),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析和比较,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了解化学变化是需要条件的,同时伴随能量的变化。
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操作,初步学会研磨、胶头滴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2. 通过检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初步学会利用烧杯检验水蒸气的方法。
3.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 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五、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六、教学难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有
无
新物质?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
条件
形状、状态改变
生成物
反应物
现象:气体、沉淀
能量变化:发光、放热
九、教学反思
从整体设计来看,本课以“变化”为主线的五个环节,学生能够在动手实验、化学史料和联想活动中实现了对本课两个核心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感知、比较、理解、应用和拓展,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改变以往单调的习题训练,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扩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从分组实验的设计来看,对教材实验进行了变化,增加“蜡烛燃烧”实验,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主动应用所学知识重新判断身边的物质变化;随后,利用烧杯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水蒸气,在“眼见为实”中体会到尊重事实和证据的科学精神;最后,与另外两组实验中化学变化进行比较,在亲身感知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角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目的是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应用概念,但尽管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微课对本课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但在课堂上的第一次动手实践中仍然出现了困难,此处可改进为前两个分组实验可以采用“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模仿”的形式强化关键操作,以增强后两个分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魔术中的变化
通过绪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物质世界时刻充满着变化!人们也一直也在利用变化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一起见证变化的神奇,我将点铜成“银”、点“银”成“金”!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认真观察!
【演示实验】
点铜成“银”、点“银”成“金”
同学们,我真的变出了真金白银吗?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颜色与之相似的金属锌和黄铜而已,但在古代,这种变色现象却深深的迷惑了当时的炼金师!他们一直痴迷于通过变化把铜、铁变真金白银!由于缺少必要的化学知识,他们始终没有成功!那人们真的无法通过物质的变化获得黄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走进化学的世界,学习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倾听
观察
回答1:铜片变成了银白色
回答2:银白色变成了金黄色
在第一节绪言课学习的基础上,上课伊始便聚焦到“物质变化”这一主题,通过现场魔术表演点铜成“银”和点“银”成“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通过古代炼金术的简要介绍,提出本节课的驱动问题“人们能否通过变化获得黄金?”,从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变化
变化无处不在,老师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了六个典型的物质变化,你能在视频中找到他们吗?
为了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个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呢?
每位同学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化学则从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来进行分类?我们用化学的分类标准来重新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六个变化,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析这些变化前后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并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反馈】如果炼金师想把铁铜、变为黄金白银,需要通过哪种变化来实现?为什么?
分类1
状态变:1、2、4、6
状态不变:3、5
分类2
人为:3、4、6
自然:1、2、5
分类3
有气味:4、6
无气味:1、2、3、5
化学变化;新物质是金或银
通过六个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变化,学生尝试寻找不同的分类标准,使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形成新的认识角度;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变化前后的物质,进而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再次进行分类,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通过“如何实现炼金术”的问题来对所学新概念进行反馈和巩固。
实验中的变化
从这幅古代炼金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炼金师利用这些瓶瓶罐罐,进行了大量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绪言课后,同学们都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吴老师在课前已经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本节课需要用的一些常见的仪器和基本操作,今天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些仪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在实验中感受变化,并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实验时,教师进行指导和拍照
【交流】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并判断四个实验中的出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拓展】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足以证明有新物质产生吗?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之一是水蒸气,无色无味不易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借助烧杯进行检验,请同学们再次点燃蜡烛,将烧杯照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因此可以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提示】实验观察的重点
【总结】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定义
2.化学变化的条件
3.化学变化的常见现象和能量变化
【反馈】举例说明下列四种熟悉的物质能发生的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实验内容
倾听重要提示
动手进行实验
及时记录学案
实验1:胆矾研碎变成粉末,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2:冒泡,属于化学变化,新物质就是产生的气体
实验3:蓝色固体,属于化学变化,新物质就是产生的蓝色固体(沉淀)
实验4:蜡烛熔化,物理变化;燃烧产生火焰,发光、放热,但没有看到新物质
动手完成补充实验—利用烧杯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观察水雾,产生了新物质之一是水,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白纸:
物理变化:撕碎
化学变化:燃烧
面包:
物理变化:掰碎
化学变化:变质
火柴:
物理变化:折断
化学变化:燃烧
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变成干冰
化学变化:光合作用
从古代炼金师的画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通过精心选择并设计实验内容,结合课前预习,降低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难度,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物质变化的判定。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动手实验和师生交流,完成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巩固,加深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角度——“反应物”、“条件”、“生成物”、“现象”、“能量”,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新的化学变化打下基础。
在本环节的【反馈】中,精选四种生活中熟悉的物质,通过任务展开思考,一方面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常见的变化并从化学的角度进行作出分类,提升了反馈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在本课出现物质燃烧、金属生锈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些典型的化学变化,如食品变质和光合作用。
应用中的变化
时代发展,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后,很多科学家都利用这些规律造福人类20世纪的丹麦, 就有一位叫波尔的科学家,不仅通过化学变化获得了黄金,还成功保护了诺贝尔奖牌。
【视频】波尔和诺贝尔奖牌
我们一起来回顾故事中诺贝尔奖牌发生了的变化?
【新闻】“掘金电子垃圾产业链:
1斤线路板至少含80克黄金”
利用相似的原理,现代人可以从电子垃圾中获取黄金。当我们掌握了物质变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物质间的变化总能带给我们惊喜。虽然古代的炼金术无法获得黄金,但炼金术的研究导致了许多意外发现的产生,为化学这门科学的形成起到了启蒙作用。不信你看!【视频】“炼金术的意外发现——从尿中提取白磷”
视频中炼金师波拉特就在炼金过程中就意外的发现了磷元素 。
(炼金术:古代——近代——现代)
倾听、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惊奇、感叹
通过“波尔和诺贝尔奖牌”的情景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寻找物质变化,并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变化类型;另一方面,呼应本课伊始提出的驱动问题“人们能否通过变化获得黄金?”,赞美波尔的聪明才智和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
在课的尾声播放“从尿中提取白磷”,从“意外”中再次感受物质变化的神奇,同时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哲学中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从是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重新认识了物质的变化。建立起从“反应物”、“条件”、“生成物”、“现象”、“能量”五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现代人已经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获取黄金,那古代的炼金师做了大量的实验,却为什么每一次都与黄金失之交臂呢?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的认识,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将继续学习,探索古代炼金术的失败之谜。最后和同学们分享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只有掌握了变化的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希望同学未来不要停下脚步,继续走近化学、感受化学、理解化学、使用化学!下课!
倾听、思考
首先,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析化学变化的五个基本角度,有助于学生未来认识新的化学变化;其次,再一次呼应本课的驱动问题,提出未解之谜,引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深入学习;最后,以哲学名言作为本课的结束,提升了变化的认识层次,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1-1,实验1-2,实验1-3,实验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