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课堂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其重点和难点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和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本节课主要从中和反应的应用、定义和实质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某种反应物被消耗的思路来判断反应发生,从而学会利用物质的性质来进行溶液成分的检验。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定义。
(3)掌握利用物质的性质来进行溶液成分的检验。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中和反应的本质去分析如何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
(2)引导学生讨论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来设计实验方案。
(3)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通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掌握了酸碱盐的相关性质,对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理解。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具备上述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以及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五、教学难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以及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复习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本课题将拟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
2.练习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中和反应及酸碱盐性质的应用加深了解。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以落实学生掌握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主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应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从学生的反馈中才能更多地发现学生知识体系中有疏漏的地方,从而为下阶段的复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能以课本内容定势,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一: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可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相关问题。
2.知道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
3.学会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判断酸和碱反应的发生。
二、播放胃药斯达舒广告视频及相关中和反应应用的图片。
三、从微观角度让学生回顾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四、两组酸碱反应实验的现场演示,引导学生从中和反应的实质思考判断酸碱反应发生的思路。
学习活动二:设计实验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
五、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通过回顾课本实验的设计了解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来设计实验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
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六、课堂巩固练习:
1.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
下列试剂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②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 ①② B.①②③④
C. ②③ D.①③④
2.了解中和反应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以及溶液成分的分析。
3.对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分析以及利用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溶液成分。
七、课堂收获:
1.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3. 利用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可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
通过投影,明确学习目标。
观看相关视频及图片,并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实质。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组酸碱反应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判断无明显现象的酸碱反应发生的思路。
参照课本实验的思路,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之间反应的发生,并总结实验方案和设计思路。
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分享成果。
板演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利用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巩固练习,自主分析解题思路。
由学生通过课堂所学进行回答。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回顾中和反应的定义。
从宏观递进到微观,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借助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的过程,点燃学生知识碰撞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借助巩固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自主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点之间框架的构建。
通过回顾本节内容,师生共同小结,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掌握利用物质的性质来进行溶液成分的检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检测反馈,作业布置,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实验10-8,学生练习,课堂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