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气候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纬度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规律是本节课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和动漫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二、设计理念:
摆脱常规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手电筒实验),把抽象问题变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和小组讨论为主,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目标:
1、 明确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进而对气候的影响。
2、 明确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精神,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世界上的气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绿草青青的热带草原气候、黄沙遍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设问: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的气候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目标: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地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
师:同学们,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气温高什么时候气温低呢?
生:中午气温高,早晨和晚上气温低。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影子短)
实验:观察手电筒照射在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照亮程度。得出结论:直射照射的面积小,能量强;斜射照射的面积大,能量弱。
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的角度有区别吗?
插入动漫引出新概念—太阳高度,从而得出结论:太阳辐射在直射点最强,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辐射越强。
地球形状影响了地球表面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使得各地的太阳辐射强弱有所不同,进而引起各地气候的差异。
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目标:让学生明白地球的公转似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也随之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活动:电脑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
师: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生: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正着身子还是倾斜的?
生:倾斜着
学生自主讨论观察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
春分日(3月21日)和秋分日(9月23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夏至日(6月22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在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则全部出现极夜
冬至日(12月22日):
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则相反。
在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则全部出现极夜
小结:由于地球以特殊的姿势公转,使太阳直射点保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产生差异,气候也表现出纬度差异。
拓展练习:请你说说深圳今天昼夜长短的情况 (昼长夜短)
自主练习:完成“地球上五带“知识图。
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有规律变化。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彩导入激活思维,课堂总结体会收获,当堂达标反馈补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对比,找出共性,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