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整理与复习(教案)
展开一、课标分析:
1、课程理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本节课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溶液” 。 内容中涉及到物质溶解时的微粒变化、能量变化以及溶质对水分子性质的影响,而后续课中酸碱盐金属的化学反应又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好本单元对后续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2、本单元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 GB3 ①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过程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 2 \* GB3 ②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相互转化条件。
③认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结晶的方法和使用对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是学生认识物质的继续,是化学方法的再现。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以及对物质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
2、是培养学生正确、发展、辩证的化学观念的载体。
本单元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3、是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再提高,对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再提升
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本节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是三个“活动天地”、 两个“实验探究”和一个“多识一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深化对有关溶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血药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本节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通过实验探究,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学生活动,认识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通过“多识一点”了解降温结晶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
2、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分析
本单元教材三节的节标题分别用了比较专业的题目“溶液的形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和“物质的溶解性”,是站在科学研究的高度把学生带到对溶液的学习情境中的。在单元学习中要带领学生通过经历“认识溶液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安排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从化学知识本体看,是为了教会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脂肪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并且训练学生与有关的实验技能,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仍然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在有明确任务驱动下,学生势必会满怀激情、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期望自己的实验过程完美、实验结果理想。活动反思会启发他们在今后执行任务时要全面分析、周密计划、落实到位。本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的训练。学生对“究竟有多少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一系列问题是不清楚的。学生能根据数学知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很少考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3、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
在课前预习中根据导学案中出示的学习目标,去阅读自学课本内容,自发获得相关的信息,并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去发现自己认识的海洋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源信息:饱和溶液、乳浊液、溶解度曲线的用途等的具体的实例,可以留在课堂中为大家展示交流。学生还需要回顾在实验技能考查中关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备。
四、教学设计
附:学后检测题
1.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①②④ B.②⑥ C.③④⑤⑥ D.⑤⑥
3、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
D. 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4、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 两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_。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
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2分钟
图片展示:实验技能考试完毕后,在整理回收药品的时候,老师发现了烧杯的标签脱落了,可能是“回收稀盐酸、4%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你有办法识别它们吗?
这三种液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溶液的魅力所在,因为水中含有了不同的物质所
以表现出各自的特性。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溶液,先来
了解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交流鉴别方法,叙述鉴别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并相互补充。
思考并回答
阅读并了解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尝试,并找到鉴别的本质是因为水中所含物质不同,引出本节的主题以及本单元的复习目标。
一
再
识
溶
液
问题思考
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
先来看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小组内讨论思考如下问
题:
针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巩固。生活中我们还能接触到另外的液体,如试管中的两种,你能说出它们与烧杯中的溶液的区别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有疑问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体展示。
观察回顾与溶液的区别,得出乳浊液、悬浊液的特征
带着问题思考并回顾“溶液形成”的主要知识,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
三种混合物形成对照,得出混合物的特征并能进行区别。
链接中考
在中考中,该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如下,我们通过链接
中考去体验,完成学案中的链接中考习题
完成学案中相关问题的解答
体会在中考中是如何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察的,学会应用。
归纳总结
边板书边总结
从溶液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溶液的组成、特征、类别、通
过对食盐水、盐酸溶液的分析我们也回顾了溶液形成的
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知道了在一
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
存在的前提是什么?那你能给出将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
饱和溶液的方法么?
看来无论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我们掌握了变化的
条件就能控制变化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进行。而溶液的形成也体现了混合在改造物质中的应用。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对知识的串联整合,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是复习的主要目的,这个步骤旨在加强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内在关系的挖掘,形成调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问题思考
学习任务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定性的知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
生活的需要,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溶质的含量,因
为即使是两份组成相同的溶液,也可能因为某种成分含
量不同而导致其性质迥异。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即溶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以满足
生活生产的需要. 思考如下问题
由问题展
开思考,形
成答案,并
写出计算
式个人完
成并小组
交流讨论。
:
加强对溶液定量组成的理解,同时会进行溶液的稀释计算
链接中考
学会了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需要
配制出需要的溶液来也能确定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
含量。我们来看一道中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
完成链接
中考
通过中考习题的再现,体会溶液稀释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巩固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量筒的使用)。
归纳总结
边总结边板书:
看来不但要会相关的计算,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
题,我们还得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规范的实
验操作,才能达到我们的实验目的。你能说出配制食盐
水的步骤,和概括浓溶液稀释的步骤么?
与老师一起完成对学习任务二的归纳总结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
三
定性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
问题思考
学习任务三:定性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启发学生思考回顾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定性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到定量表示溶质的溶解性,让学生找到影响固体气体溶解性的因素,
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溶解限度及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曲线;了解结晶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链接中考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有着比较频繁的考查,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完成学案问题的解答。
独立完成链接中考的习题解答,并交流答案
与中考考查相联系,体验知识的应用考查。
归纳总结
复习的意义在于对知识不断的积累串联和内涵的挖掘,本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进行知识的构建。
与老师一起对知识进行关联的链接,让
用框图的形式形成网络,有利于对知识的归纳,提升。
学习溶液的意义及其用途
学习任务四:学习溶液的意义及其用途
溶液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理论联系实际。
总
结
提
升
与老师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从教材的作用到学习方法,实验操作要求,定量实验得的设计,化学观念的形成等。
知识回顾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根据这节课的复习,根据提供的思维导图的例子,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串联整合,然后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体现个性化。
学生观看学习,并
构建知识网络,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法
盘点
收获
达标
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解答:
1.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①②④ B.②⑥ C.③④⑤⑥ D.⑤⑥
3、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
D. 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
4、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 两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_。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完成并订正答案,针对错误的题进行讲解。
通过达标检测,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
后
延
伸
课后作业:
1.完善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2.完成学案问题的巩固
独立完成
对课堂知识的考查与完善知识体系
板
书
设
计
化学九年级全册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全册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问题归档,板书课题,学习活动一,问题启发,总结提升,展示进阶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1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1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共7页。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 整理与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本册综合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