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课件PPT
展开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必备知识通关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免疫细胞和免疫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考法2 特异性免疫的分析和判断 考法3 免疫调节的实验探究
考点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必备知识通关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4 免疫功能异常的判断 “双一流”名校冲刺 经典回顾2 传染病与人体健康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高考怎么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本专题的重点,试题多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疾病,以艾滋病为命题点符合提升考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试题以选择题居多,但也可能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将免疫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如艾滋病)等相联系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考点 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一、图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链接新教材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P69明确指出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对应上图中的防卫。(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对应上图中的清除。(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对应上图中的监控。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型图解
2.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等特点。 (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3.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等,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图所示。名师点睛 分析图示,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三、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名师提醒1.抗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淋巴因子种类繁多,有的参与特异性免疫,有的参与非特异性免疫。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4.有特异性但没有识别功能的是浆细胞。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溶菌酶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提示: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使细菌失去保护,易裂解死亡。
考法1 免疫细胞和免疫类型的分析与判断1.图解免疫细胞的来源
2.明辨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腺、泪腺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4)T细胞并非只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5)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源于B细胞(或T细胞)。在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3.三根据法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命题角度1 免疫细胞的种类、来源和功能判断考情回顾 判断正误:[2019浙江4月选考,T23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2018全国卷Ⅱ,T2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2018江苏,T9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2016海南, T16B、D]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
答案▶1.√ 2.×(提示: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 3.×(提示:效应T细胞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化产生) 4.√ ×示例1 [2019浙江4月选考,23,2分]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解析▶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所以激活题述细胞表面的这些分子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A正确。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正确。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正确。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的是抗原—MHC复合体中的抗原,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错误。答案▶D
命题角度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辨析示例2 [2017天津理综,2,6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思路分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答案▶C
考法2 特异性免疫的分析和判断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与判断(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1)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对于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使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3)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名师提醒 1.抗体本身不能彻底清除抗原,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命题角度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与比较示例3 [2019江苏,31,8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 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 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 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 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 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 传送与 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 。
解析▶(1)图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将肿瘤抗原摄入细胞内。(2)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3)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与刺激对应的肿瘤细胞的抗原,无法识别其他抗原,说明该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分泌毒素,使靶细胞裂解死亡。(4)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抗PD-L1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阻碍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可以防止人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抗体当作异物而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 (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降低免疫排异
命题角度4 二次免疫的过程与特点分析示例4 [2019全国卷Ⅲ节选,30,9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解析▶(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考法3 免疫调节的实验探究1.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等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④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3)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几乎全部丧失,同时由于失去了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的作用,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2.基于胸腺的免疫系统组成、功能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5 结合实验考查特异性免疫示例5 [2018北京理综,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如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
解析▶(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细胞作为抗原,可激发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③综合表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在实验二中,由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可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3)为了验证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实验组的实验流程是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提取小鼠的T细胞;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DB7→1周后皮下形成肿瘤→1天后注射免疫小鼠体内的T细胞,3周后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小鼠皮下的肿瘤体积缩小。(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答案▶(1)分裂/增殖 免疫 (2)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考点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一、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辨析比较1.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2.过敏原与抗原的主要区别(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等。(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
二、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三、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治疗:人体在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4.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考法4 免疫功能异常的判断三角度判定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
命题角度6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判断考情回顾 判断正误(T1、3):[2020全国卷Ⅱ,T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艾滋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抗维生素D佝偻病。( )[2019全国卷Ⅲ ,T30(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 (答出2点即可)。 [2016江苏, T15D](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
答案▶1.×(提示: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提示:属于过敏反应) ×(提示: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3.×(提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自身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所致)
示例6 [2017全国卷Ⅰ,4,6分]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思路分析▶正确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前后对比可得出,在第二次将提取液(A)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小鼠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可得出,该症状的出现并非是第二次的注射操作或注入的生理盐水引起的,进一步结合过敏反应的特点可轻松解答此题。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提取液(A)若干天后,并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A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已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小鼠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C项合理。答案▶C
命题角度7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情回顾 判断正误:[2018全国卷Ⅱ,T5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017全国卷Ⅱ,T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2017浙江4月选考,T9](题干信息: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1.√ 2.×(提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增殖过程也不同) 3.√ √ √ ×(提示:HIV还能感染脑细胞、巨噬细胞等)
示例7 [2016江苏,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因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故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HIV有高度变异性,发生变异后原疫苗失去预防的作用,故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抗原),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C项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故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答案▶D
命题角度8 结合实例考查免疫学的应用示例8 [2016全国卷Ⅰ,31节选,7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找出“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隐含的意义,此处可联系教材中艾滋病病毒致病机理的相关知识。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即可导致乙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使乙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接种甲疫苗后体内形成的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甲,当机体再次被病毒甲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将病毒甲消灭清除,起到预防肿瘤病的作用。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核心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具体表现在两个角度:拓展延伸 主要疫苗归纳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通过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双一流”名校冲刺
经典回顾2 传染病与人体健康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关注社会热点既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广大考生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控制传染源。现实生活中,在传染病发病以前就已经开始传染,当人们在发病初期发现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病的传染度已经很高了。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持续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真题取样▶判断正误(T1):[2020全国卷Ⅲ,T5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2020上海等级考试,T18]新冠病毒刚刚爆发时检测病患并及时隔离的措施属于( )A.注射疫苗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2020江苏,T28(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 ;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 。
答案▶1.√ 2.B 3.核酸 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2)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真题取样▶判断正误:[2020全国卷Ⅰ,T1A、B]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2020全国卷Ⅲ,T5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
[2017浙江4月选考,T9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答案▶1.√ ×(提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存离不开细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 2.√ 3.√(3)保护易感人群。国家提倡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
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二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二十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解题能力提升,图解向光性的原因,思路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八 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PPT: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八 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解析▶,答案▶D,解析▶建模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PPT: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人脑的高级功能,解题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