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曲赏析课件
展开Knwledge netwrk
Questin type analysis
The examinatin guide
Real exercise
1.能读懂诗词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2.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熟悉中考常考的题型,运用答题方法灵活答题。
品味炼字题。 名句赏析题。 主旨情感题。想象描述题。 表达技巧题。 理解词语题。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5. 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1.咏史怀古诗2.咏物诗3.山水田园诗4.边塞诗5.行旅诗和闺怨诗6.送别诗
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愁思,或写闺中怀人。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思亲念友;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词在风格上大体可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可从题材范围、表达的情感、表现手法及语言运用等 方面来区分。词最初以柔婉为主,代表人物有唐代的温庭筠和宋代的柳永等,豪放词则从苏轼开始,一改以往的“晓风残月”、儿女情长,拓宽了词的领域,有“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则把豪放词风推到了极致。从语言上看,婉约词笔调细腻,缠绵悱恻;豪放词笔调粗犷豪迈,荡气回肠。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 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 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 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
1.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题目。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注释:①[蘸] 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蘸”字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景象,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所以在“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解析】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答题格式:某词(或某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3.阅读张仲素的这首《秋夜曲》,回答后面的问题。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4.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1)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答案】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5.阅读下面韩愈《春雪》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考点六 理解词语类
6.阅读下面唐代诗人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早发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答案】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解析】理解词语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构上作用:从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诗词具体内容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开篇的铺垫、烘托;中间的过渡、照应;结尾的深化、升华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在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词语的作用。
在诗歌赏析中,明确诗歌题材可以让赏析者很快地进入角色,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作好准备。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只要你确定这首诗属于思乡类题材,对第二问(最后两句表达他怎样的情感)的回答就等于答对了一半。明确诗歌题材要看诗歌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看诗歌的主旨句或诗眼。
1.赏析流程。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2.答题流程。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二是赏析诗句。
1.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例如,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曲折地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和愤慨之情。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话外之音。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咏史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等。(2)基本主题: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咏物诗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③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征战沙场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入仕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1)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山河沦丧的痛苦;④久居边关的乡愁;⑤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⑥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内心总会激荡着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愁思,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月、雁、笛、柳等)传情,或因梦寄情。(1)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闺怨诗: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②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③表现宫中女子对失去自由、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6.送别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1.赏析流程 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赏析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础又是意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对春天的喜爱。所以诗歌赏析要遵循这样的思维流程: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2.答题流程 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⑵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⑶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⑷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答题流程 二是赏析诗句。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理、艺(表达技巧)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所以经常被用来设置成考题。根据具体的句子,可四者皆说,也可有所侧重。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结合诗句或具体词语作分析,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或妙词效果;⑵明确诗中具体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⑶说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有益的启示。考生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⑴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形物的特点;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需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2)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3)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某词(或某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先判断出诗句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一般来说,诗句具有这三种类型,分别如下:(1)写景:景重,情浓,意淡。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2)抒情:情重,景散,意明。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3)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融合、哲理给人的启示和思考等。蕴含哲理,气人心智。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借助题目、词前小序、关键词、注释、作者的生平、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找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 ,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
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根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分析出诗歌表达了诗人xxx的思想情感或给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答题格式:这首诗(或某句)形象地描绘了……表达了……感情。(创造性地合理想象的翻译句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运用典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记叙;4.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诗歌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表达技巧表现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
先答结构上作用:从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诗词具体内容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开篇的铺垫、烘托;中间的过渡、照应;结尾的深化、升华主题等。再答内容上的作用: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诗人表达的情感中起到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在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词语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内容上……。
(1)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四方法①从诗人生平入手,了解诗人经历。②明确创作背景,探究诗人写作风格。③抓住诗句中的物象,明确物象的特点。④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情感。
(2)描绘诗歌画面要读懂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中的物象及其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为了增添画面感,在描写时可以采用添加形容词,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方法,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描绘的画面不能脱离整首诗的意境。
1.(2020天津,3分)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游山西村》的尾联是全诗的总结,是作者渴望日后再来拜访 的委婉表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农村的挚爱之情。
知识拓展 《游山西村》是陆游闲居于山阴老家时所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 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爱。诗人陶醉在山西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 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写下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
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三、四句“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意思是“深山中没有历书,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这两句表明作者在时间上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符合隐者的形象。C项“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理解错误,属于无中生有。
3.(2020陕西,21—2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案 (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评分标准:答出“文静”“美好”“善良”,得1分;答出“劳作姿态优美”,得1分。共2分。(2)(示例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评分标准:举例正确,得1分;分析恰切,得1分。共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窈窕”的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 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 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这种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最为典型,在现代诗歌中也被广泛 应用,如《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 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父老乡亲是一家人。
赋、比、兴赋,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豳风·七月》中,“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 农夫”就是以赋的手法写农夫的辛苦劳作。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即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如《小雅·鹤鸣》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 国要用贤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又叫起兴。如《郑风·风雨》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 夷”,前两句即起兴。
4.(2020湖北黄冈,25—27,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 湖早春的轮廓。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 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 个不停。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 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 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4分)(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案 (1)C (2)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3)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整首诗 写早春之景之情,诗人的心情是激动愉悦的;再结合诗歌末句“近来乡梦不多成”——近来没有思乡之梦 撩人愁思可知,作者并不是“因思念家乡”而多饮。(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从诗歌所写的事物入手分析,莺、燕都是春天的使者,两种鸟都具有代表性。从用词上分析,“几处”“谁家”等定语,点明莺、燕之少;“争暖树”“啄春泥”等动词短语,写出早春乍暖还寒,燕子刚刚筑巢。形容词“早”“新”则直接表明时间为早春。(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最 爱”抒发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思想尽”写早春到来, 自己的烦恼尽消的喜悦之情。两诗尾联都直接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是直抒胸臆。
答案 (1)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2)B。作者因昔日的热闹场面变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而感叹历史变迁的必然。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比较分析题,首先考生需要知道A卷说明文中关于 “仙湖”景象的描绘呈现出怎样的氛围特点,再对比分析本诗中“仙湖”的景象特点。A卷说明文中的仙 湖是美丽繁华的游览胜地,而本诗中所表现的摩诃池没有“帛阑船”停靠岸边,只有“麦陇连云树绕天”, 没有繁华热闹的商业活动,也没有秀丽优美的景色,呈现一片冷落衰败的气象,所以不符合。(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时,要立足于诗歌营造的意境,再抓住其中抒发情感 的诗句进行分析。前两句表现的是衰败、冷落的景象,奠定了诗歌凄婉、哀伤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由关 键词“百岁兴衰”可知,诗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王朝兴衰的历史变迁。结合全诗,前两句写景,展现了摩诃 池美好风光不再的衰败,后两句抒情,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感叹。所以选B。
1.(2020新疆,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答案 C 颈联的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描写的是红日初 升的早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的理解与分析是错误的。
2.(2020云南,13—14,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2分)(2)“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 酬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2)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1分)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整首词的情感的把握。作者被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时,在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 触景生情,不胜感慨。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2)可抓住“何处望神州”所在的位置和与后文衔接所表达的意思来分析。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辛 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 中原已非我有。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 天一问,悲壮深沉,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2020海南,6—7,5分)古诗词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 画面感。(2分)(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杨花 子规(评分标准:每空1分)(2)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 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景物选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理解诗句的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抒情,点出诗 歌主旨。人隔两地,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 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明月愿意接受自己的请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 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的手法,就 是拟人。
答案 (1)《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 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 亲人的思念。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分析比 较两首诗在写作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根据背景判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内 容。《春望》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抒发的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慨。而《新晴野望》是王维在 初夏的雨过天晴后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2)本题考查根据古诗意境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古人讲究炼字,锤炼字眼以达到营造诗歌意境的目的。 诗句“白水明田外”中的“明”描绘了河水因雨后上涨变得波光粼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人以动态的 感觉。后一句也要化静为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雨后的山峦因雨水的冲洗突兀而出,“出”字更有 力地表明了峰峦叠现、远近相衬的动感,更富有层次感,而“在”和“连”动感不强,“压”又过于强硬,缺 乏美感,都不如“出”确切。
5.(2020江西,6—7,4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庆清朝慢 踏青[宋]王 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 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 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注] 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 凤。③饾饤(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 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全词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 手,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春景图。上阕写了初春野外迷蒙的景色和姑娘结伴踏青的情景,从 中可体会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阕从天气的阴晴不定写到踏青的姑娘们 情绪发生的变化,由“争要先看”到“尽收翠绿,吹在眉山”,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也表现她们 有点尴尬的神情。C项中“从容”有误,天气的无常,最后引起姑娘们的“慌乱”,之前的争相观看也不是 “从容”。(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D项错在“豪放词”,本词应为婉约词。从此词的题材、情感和语言 等方面综合分析,应是写女子踏青情趣的一首婉约词。
6.(2020甘肃兰州A卷,6—7,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 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1)词作中,“一城”与“ ”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2)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千家(2)从“新火试新茶”,感受到词人的情绪由苦闷转向自我排遣;从“诗酒趁年华”与“春未老”的呼应中,进一步感受到词人想诗酒自娱、超然物外的豁达乐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阔大高远”。“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两句是写词人站在超然台上所见之景,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一城”和“千家”相结合, 意境阔大高远。(2)结合注释①可知,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时所作,词人正值人生失意之时,但是苏轼一生豪放旷达,常常借诗词、美食、美景等来排解心中苦闷,从这首词中最后两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知,他借“新茶”“诗酒”来排遣心中苦闷。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借诗酒自娱自乐、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注意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要透彻,做到言简意赅。
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21 话题作文课件: 这是一份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21 话题作文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考点解析,应考指南,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9 语言综合运用课件: 这是一份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9 语言综合运用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考点解析,应考指南,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6 古诗文默写(课件): 这是一份不二先生+2022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6 古诗文默写(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考点解析,应考指南,真题演练,考点按原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