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当堂检测题
展开1.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的序号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10=160(倍);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40倍。
故选:C。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由图(一)变成图(二),该同学的操作是
(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将凹面反光镜换成平面反光镜
C.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一)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图(二)位于视野的中央,视野由图(一)变成图(二),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故选:D。
3.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需用④的平面镜对光
B.使用③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转动⑥可使物像变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④
【答案】C
【解析】A、光线暗时须用④反光镜的凹面镜,A错误;B、使用②转换器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B错误;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转动⑥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变得清晰,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③物镜①目镜,错误;
故选:C。
4.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欲使显微镜内的视野更加明亮,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平面
B.欲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欲判定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移动玻片或转动目镜即可判断出污点的位置
D.欲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欲使显微镜内的视野更加明亮,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错误;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C错误;D、欲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5.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安装镜头②对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③放置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压住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⑤转动粗、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
【答案】A
【解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收镜。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①②③④⑤
故选:A。
6.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
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的目镜②和短的物镜③的组合。
故选:D。
7.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
B.在低倍镜下要看清物像需先调节②再调节①④
C.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60倍
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④和⑥
【答案】C
【解析】A、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A错误;B、低倍镜下寻找到目标后,先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0×16=160倍,C正确;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和⑥反光镜(凹面镜),D错误。
故选:C。
8.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 )
A.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D.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答案】A
【解析】A、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正确;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应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错误。C、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擦镜纸进行擦拭,纱布粗糙容易划伤镜头,错误。D、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右上方移动,错误。
故选:A。
9.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物镜
【答案】D
【解析】A、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错误;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如果看到的物像太小,可以使用高倍的目镜或物镜。D正确。
故选:D。
10.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调大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左移动装片⑥向右移动装片⑦调小光圈⑧反光镜换成凹面
A.⑤→④→③→⑧→②B.⑥→④→③→⑧→②
C.⑤→④→⑦→⑧→②D.⑤→④→③→⑧→①
【答案】A
【解析】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向左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③调大光圈→⑧反光镜换成凹面→②调节细准焦螺旋,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如图1,某台显微镜有甲、乙两个物镜。在用它们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2)
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物镜甲比用物镜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多
B.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能使图2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转动转换器能将物镜甲转换成物镜乙
D.用乙物镜能观察到图2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物镜短放大倍数小,乙物镜长放大倍数大。因此用物镜甲比用物镜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多,A正确;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正确;C、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镜头,C正确;D、由于是观察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这一结构,因此无论用那一个物镜镜头都不能观察到该结构,D错误。
故选:D。
1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要将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中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D.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答案】B
【解析】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A正确;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下方,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C正确;D、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这样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进入人眼,人才能看清楚物像,否则视野一团漆黑看到不物像,D正确。
故选:B。
13.小科用同一显微镜的不同物镜观察同一标本,得到如图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的顺序是①→②→③
B.三个视野中最暗的是视野②
C.若视野②选用的物镜是10×,则视野①所选用的物镜可能是40×
D.视野①所用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最远
【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观察顺序是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图中②物像最小,③物像最大,因此观察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三个视野中③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大,物像体积就大,①物像比②物像体积大,因此视野①物镜放大倍数会比视野②物镜放大倍数大,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视野②放大倍数最小,因此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最远,D错误。
故选:C。
14.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图象“9>6”,请问显微镜视野中应为( )
A.B.C.D.
【答案】A
【解析】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9>6”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9<6”。所以如果玻片上的图象是“9>6”,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9<6”。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5.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视野过暗﹣﹣调节⑤
B.物像不清晰﹣﹣应调节⑦
C.对光完成的标志﹣﹣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D.要把视野上方的气泡移出去﹣﹣往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答案】C
【解析】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即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⑤反光镜,A错误;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即物像不清晰应调节⑥细准焦螺旋,B错误;C、对光完成的标志,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C正确;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把视野上方的气泡移出去,往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下图中图一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图二是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时看到的不同放大倍数的物像。请据图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___”上填文字):
(1)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
(2)图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 和反光镜。
(3)要将图二的甲转化为乙,应转动[ ] ,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若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应转动[ ] 使物像更清晰。
(4)图二的甲转化为乙后,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用反光镜的 (填“平面”或“凹面”)镜来对光,使视野变亮。
(5)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6)小红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是 。
【答案】(1)①;目镜;③;物镜;(2)光圈;(3)②;转换器;⑦;细准焦螺旋;
(4)凹面;(5)物镜;(6)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展平)。
【解析】(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光学部件是①目镜和③物镜,目镜的放大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视野光线强,可使用遮光器上的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使视野光线变暗,如果视野光线暗,可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使视野变亮;(3)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所以乙图应该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若要把甲换成乙,应转动②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来观察,若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⑦细准焦螺旋使用物像变得更清晰;(4)根据(2)题的分析可知,如果显微镜下观察的视野较暗,可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对光,由于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使视野变亮;(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推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则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6)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时,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2.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
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注:[]内填字母)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图中的[ ] ;视野①中物像较模糊,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显微镜的[ ] 。
(2)若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的组合来观察,则该物像被放大 倍。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3)图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答案】(1)b;物镜;e;细准焦螺旋(2)100;右下(3)③④①②。
【解析】(1)使用显微镜观察,为防止压坏标本,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b物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应调节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正好向左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③图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3)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③,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④,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①.此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②。
3.如图1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首先调整⑨ ,使 对准通光孔,如果光线还暗,调整 号结构,使用其 面,改善光照条件。
(2)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结构有(填序号):
光→________→ → →
(3)调整视野中物象清晰度的结构有⑥ 、⑦ 。
(4)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你认为 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答案】(1)遮光器;较大光圈;⑤;凹。(2)③②①。(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
螺旋。(4)乙。
【解析】(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在光线稍弱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2)反光镜可以反射光,光沿直线传播,光线依次经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观察者眼内。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结构是(填序号):光线→(④)→(③)→(②)→(①)。(3)图1中⑥是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升降的范围较大,⑦细准焦螺旋,可较小的调节镜筒的升降范围,使物象更清晰。二者都可调节物象清晰度。(4)甲中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乙中细胞排列整齐、均匀。在视野中非常的清晰,易于观察,是最理想的观察效果。丙中是在“涂”这一步,存在一些食物残渣或载玻片、盖玻片上有污渍影响观察。丁视野中的物像显示的是许多重叠的口腔上皮细胞,影响观察,这是由于在实验操作中没有涂抹均匀所采集的口腔上皮细胞所致。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40×
B
10×
40×
C
10×
4×
D
16×
10×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精品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薄而透明的,镜臂,①d 左下 ②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过程中需要,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病毒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病毒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图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下列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