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3.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10多公分长,7、8公分胸径,极像现代瓶口像下倒放的玻璃瓶子。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用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是( )
A.半坡人博物馆 B.河姆渡人博物馆 C.北京人博物馆 D.元谋人博物馆
4.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稻、粟和黍的栽培,最早发现于中国
B.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
C.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鼎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
6.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开始使用天然火
7.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记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训讲理是也。”这反映出华夏族的形成
A.是建立在盘古开天的基础上 B.是山西陶寺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C.建立了分封制这一先进制度 D.具备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特点
8.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C.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9.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他”是( )
A.仓颉 B.伶伦 C.嫘祖 D.大禹
10.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11.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12.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3.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1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②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③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7.“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18.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间的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9.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者。”出现“怨望”的原因是( )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改革户籍制度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2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2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主张符合老子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3.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4.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都发展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 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26.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27.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2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 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29.“(胜、吴广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 )
A.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C.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 D.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二、填空题
3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秦朝的暴政 B.法律非常严苛 C.修建阿房宫 D.修筑万里长城
三、综合题
3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2.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材料四:如图所示
(4)材料四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风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材料一图中A、B、C、D代表诸侯国名称,秦国位于图中_______处(填写字母);图中E、F、G代表战役地点,经此战役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_______(填写字母)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徒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史记·秦本纪》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二体现出此历史事件的哪些主要措施。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3)依据材料三,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34.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后来作为我们核心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至今已绵延2000多年,其中先秦诸子百家是源头,孔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哪一学派?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春秋末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孔子这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由于子路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诚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
(2)概括材料二中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成就或教育方法。其思想被弟子整理在哪部经典著作中?
(3)请概括孔子的历史地位。
(4)现在“新冠”疫情仍然没有结束,我们依然要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请用该学派的思想理念为班级设计一条疫情防控方面的标语。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C
7.D
8.C
9.D
10.B
11.C
12.B
13.B
14.A
15.C
16.D
17.A
18.A
19.D
20.D
21.B
22.D
23.D
24.D
25.B
26.D
27.A
28.B
29.D
30.A
31.(1)半坡居民;黄河流域。
(2)甲骨文;商朝。
(3)司母戊鼎。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认真学习,仔细研判,消化吸收;②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32.
(1)禅让制。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丞相。
(5)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33.
(1) D E
(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主要措施:1、奖励耕织2、奖励军功3、确立县制
(3)做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4.
(1)儒家 仁
(2)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标语符合题意即可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