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湿作用。甘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A.氯 B.氧 C.硫 D.磷
2.(2分)反应CO2+2NH3CO(NH2)2+H2O可应用于工业合成尿素。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
B.NH3的电子式: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CO(NH2)2的结构简式: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SO2有氧化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
C.小苏打能与碱反应,可用作抗酸药
D.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 HCl溶液:NH4+、Na+、NO3﹣、SO42﹣
B.0.1 mol•L﹣1 KOH溶液:Na+、Ca2+、AlO2﹣、SiO32﹣
C.0.1 mol•L﹣1 NaHCO3溶液:K+、Cu2+、OH﹣、MnO4﹣
D.0.1 mol•L﹣1 NaClO溶液:Mg2+、Fe2+、I﹣、S2﹣
5.(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Cl2+6OH﹣Cl﹣+ClO3﹣+3H2O
B.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C.酸性FeSO4溶液长期放置发生变质:4Fe2++O2+4H+═4Fe3++2H2O
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6.(2分)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并收集氨气
B.用装置乙制取无水氯化镁
C.用装置丙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D.用装置丁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7.(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CaCl2(aq)CaCO3CaO
B.NaNa2ONaOH
C.(C6H10O5)n(淀粉)C6H12O6(葡萄糖)C2H5OH
D.Cu2SCuCuSO4
8.(2分)如图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可以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为正极
B.PbO2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2++2H2O
C.放电后循环液中H2SO4与CuSO4物质的量之比变小
D.若将Cu换成Pb,则电路中电子转移方向改变
9.(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W原子最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少3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r(Y)<r(Z)<r(W)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元素Y、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CH4、O2和KOH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CH4+8OH﹣﹣8e﹣═CO2+6H2O
B.常温下,反应2Na2O2(s)+2CO2(g)═2Na2CO3(s)+O2(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H<0
C.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H2O(g)平衡转化率不变
D.0.1 mol•L﹣1 NH4Cl溶液加水稀释,的值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4分)如图是以秸秆为原料制备某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4H6O4
B.Y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C.Y和1,4丁二醇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酯Z
D.消耗Y和1,4丁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2.(4分)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废铁屑溶于过量盐酸,滴入KSCN溶液,未见溶液变为红色
该废铁屑中不含三价铁的化合物
B
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数滴0.1 mol•L﹣1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C
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再向a试管内加入少量MnSO4,a试管中溶液褪色较快
MnSO4是KMnO4和H2C2O4反应的催化剂
D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浊液变澄清
苯酚显酸性
A.A B.B C.C D.D
13.(4分)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一定温度下,处于恒容密闭容器、弱酸性环境下的铁钉发生腐蚀过程中体系压强的变化曲线,可推知初始阶段铁钉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图乙是平衡体系2NO2(g)⇌N2O4(g);△H=﹣56.9 kJ•mol﹣1改变某一条件后v(正)、v(逆)的变化情况,可推知t0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C.图丙是某温度下c(CH3COOH)+c(CH3COO﹣)=0.100 mol•L﹣1的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可推知该温度下pH=3的溶液中:Ka<10﹣4.75
D.图丁中虚线是2SO2+O2⇌2SO3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可推知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更好
14.(4分)室温下,Ka(HCN)=6.2×10﹣10,Ka1(H2C2O4)=5.4×10﹣2,Ka2(H2C2O4)=5.4×10﹣5.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 NaCN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盐酸混合:c(Na+)=c(Cl﹣)>c(H+)>c(HCN)>c(CN﹣)
B.向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7:c(Na+)<2[c(HC2O4﹣)+c(C2O42﹣)+c(H2C2O4)]
C.0.1 mol•L﹣1 NaCN溶液与0.1 mol•L﹣1 NaHC2O4溶液的比较:c(CN﹣)<c(HC2O4﹣)+2c(C2O42﹣)
D.0.1 mol•L﹣1 NaCN溶液与0.1 mol•L﹣1 NaH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2O42﹣)+c(HC2O4﹣)+c(H2C2O4)=0.2 mol•L﹣1
15.(4分)Ⅰ、Ⅱ、Ⅲ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投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10 min,测得各容器内CO2的物质的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正反应△H<0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10 min内,容器Ⅱ中的平均速率:v(H2)=0.07 mol•L﹣1•min﹣1
D.10 min后,向容器Ⅲ中再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此时v(逆)>v(正)
三.非选择题(共80分)
16.(12分)铁红(Fe2O3)常用于油漆、油墨及橡胶工业。工业上以一定质量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另含少量难溶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铁红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某些过渡元素(如Cu、Fe、Ag等)的离子能与NH3、H2O、OH﹣、SCN﹣等形成可溶性配合物。
(1)工业常将硫铁矿烧渣经过粉碎后再进行“酸浸”,其目的是 。
(2)“酸浸”时加入的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
(3)“过滤1”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
(4)“沉淀”过程中,控制NH4HCO3用量不变,铁的沉淀率随氨水用量变化如图2所示。当氨水用量超过一定体积时,铁的沉淀率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 。
(5)“过滤2”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OH和FeCO3,所得滤液中的主要溶质是 (填化学式)。
(6)写出FeCO3在空气中焙烧生成铁红的化学方程式: 。
17.(15分)化合物G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G可经如图所示合成路线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是 。
(2)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和 。
(3)C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且能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写出C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SH结构;
②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三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其中一种水解产物既能遇FeCl3溶液显色,又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5)写出以甲苯和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8.(12分)某十钒酸铵[(NH4)xH6﹣xV10O28•yH2O(其中钒为+5价)]常用来制造高端钒铝合金。
Ⅰ.(NH4)xH6﹣xV10O28•yH2O的制备
将NH4VO3溶于pH为4的弱酸性介质后,加入乙醇,过滤得到(NH4)xH6﹣xV10O28•yH2O晶体。乙醇的作用是 。
Ⅱ.(NH4)xH6﹣xV10O28•yH2O的组成测定
(1)NH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363 6 g该十钒酸铵晶体,加入蒸馏水和NaOH溶液,加热煮沸,生成的氨气用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吸收。用等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盐酸,消耗NaOH标准溶液8.00 mL。
(2)V10O286﹣(M=958 g•mol﹣1)含量测定
步骤1:准确称取0.363 6 g该十钒酸铵晶体,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使之溶解。
步骤2:加入蒸馏水和NaHSO3,充分搅拌,使V10O286﹣完全转化为VO2+。
步骤3: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4价硫。
步骤4:用0.020 0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30.00 mL KMnO4标准溶液(该过程中钒被氧化至+5价,锰被还原至+2价)。
①写出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若未进行步骤3操作,则数值y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通过计算确定该十钒酸铵晶体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19.(15分)氟铝酸钠(Na3AlF6)是工业炼铝中重要的含氟添加剂。实验室以氟石(CaF2)、石英和纯碱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备氟铝酸钠的流程如图1所示:
(1)“煅烧”时,固体药品混合后应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2)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调节添加液体的速率。调溶液pH接近5时,滴加稀硫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应如图中的 (填序号)所示。
(3)在酸性废水中加入Al2(SO4)3Na2SO4混合溶液,可将废水中F﹣转换为氟铝酸钠沉淀。
①该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应≥ (填数值)。
②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加入NaOH调节溶液pH.实验测得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和氟去除率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pH>5时,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增大的原因是 。
(4)若用CaCl2作为沉淀剂除去F﹣,欲使F﹣浓度不超过0.95 mg•L﹣1,c(Ca2+)至少为 mol•L﹣1.[Ksp(CaF2)=2.7×10﹣11]
(5)工业废铝屑(主要成分为铝,少量氧化铁、氧化铝)可用于制取硫酸铝晶体[Al2(SO4)3•18H2O]。
①请补充完整由废铝屑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废铝屑,放入烧杯中, ,得硫酸铝晶体。
[已知:pH=5时,Al(OH)3沉淀完全;pH=8.5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须使用的试剂:3 mol•L﹣1 H2SO4溶液、2 mol•L﹣1 NaOH溶液、冰水]
②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强制通风,原因是 。
20.(14分)烟气中通常含有高浓度SO2、氮氧化物及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在排放前必须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1)利用甲烷可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除去。已知:
2NO(g)+O2(g)═2NO2(g);△H=a 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b kJ•mol﹣1
CH4(g)+2NO2(g)═N2(g)+CO2(g)+2H2O(g);△H=c kJ•mol﹣1
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H= kJ•mol﹣1。
(2)H2O2在催化剂αFeOOH的表面上,分解产生•OH.•OH较H2O2和O2更易与烟气中的NO、SO2发生反应。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离子色谱如图1所示。
①写出•OH氧化N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当H2O2浓度一定时,NO的脱除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升温至80℃以上,大量汽化的H2O2能使NO的脱除效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 ,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
(3)工业可采用亚硫酸钠作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应用双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可使该吸收液再生,同时得到高浓度SO2,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①SO2气体在 (填“Ⅰ”“Ⅱ”或“Ⅲ”)室生成。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液再生的原理: 。
(4)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ZnFe2Ox)能将烟气中SO2分解除去,若1 mol ZnFe2Ox与足量SO2生成1 mol ZnFe2O4和0.5 mol S,则x= 。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A.[物质结构与性质]
21.(12分)由硝酸锰[Mn(NO3)2]制备的一种含锰催化剂,常温下能去除甲醛、氢氰酸(HCN)等有毒气体。
(1)M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NO3﹣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2)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 。H、C、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硝酸锰受热可分解生成NO2和某种锰的氧化物。该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写出硝酸锰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B.[实验化学]
22.实验室用氧化锌作催化剂、以乙二醇和碳酸氢钠为复合解聚剂常压下快速、彻底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同时回收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题图1所示装置的四颈烧瓶内依次加入洗净的矿泉水瓶碎片、氧化锌、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缓慢搅拌,油浴加热至180℃,反应0.5 h。
步骤2:降下油浴,冷却至160℃,将搅拌回流装置改为图2所示的搅拌蒸馏装置,水泵减压,油浴加热蒸馏。
步骤3:蒸馏完毕,向四颈烧瓶内加入沸水,搅拌。维持温度在60℃左右,抽滤。
步骤4: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热煮沸后,趁热边搅拌边加入盐酸酸化至pH为1~2.用砂芯漏斗抽滤,洗涤滤饼数次直至洗涤滤液pH=6,将滤饼摊开置于微波炉中微波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将矿泉水瓶剪成碎片的目的是 。
(2)步骤2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 ,蒸馏出的物质是 。
(3)抽滤结束后停止抽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若滤液有色,可采取的措施是 。
(4)该实验中,不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湿作用。甘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A.氯 B.氧 C.硫 D.磷
【分析】甘油是丙三醇,其化学式为C3H8O3,据此分析。
【解答】解:甘油是丙三醇,其化学式为C3H8O3,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2分)反应CO2+2NH3CO(NH2)2+H2O可应用于工业合成尿素。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
B.NH3的电子式: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CO(NH2)2的结构简式:
【分析】A.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量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B.氨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N原子的1对未成键电子对;
C.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8,最外层为6个电子;
D.CO(NH2)2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三个σ键一个π键,即含有碳氧双键、碳氮单键。
【解答】解:A.中子数为8的碳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14,原子符号为146C,故A错误;
B.NH3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氧原子的最外层为6个电子,氧原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CO(NH2)2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三个σ键一个π键,其结构简式为:CO(NH2)2,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核素符号、电子式、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SO2有氧化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
C.小苏打能与碱反应,可用作抗酸药
D.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分析】A、Al2O3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破坏离子键需要较高温度;
B、用作抗氧化剂的物质具有强还原性;
C、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弱碱性、无毒;
D、N、P、K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施肥主要是补充土壤中的N、P、K元素。
【解答】解:A、Al2O3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强,导致其熔点高,所以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A正确;
B、SO2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主要是利用SO2的还原性,与SO2有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
C、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有弱碱性、无毒,可用作抗酸药,故C错误;
D、NH4Cl含有植物体必需的N元素,可用作化肥,与NH4Cl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 HCl溶液:NH4+、Na+、NO3﹣、SO42﹣
B.0.1 mol•L﹣1 KOH溶液:Na+、Ca2+、AlO2﹣、SiO32﹣
C.0.1 mol•L﹣1 NaHCO3溶液:K+、Cu2+、OH﹣、MnO4﹣
D.0.1 mol•L﹣1 NaClO溶液:Mg2+、Fe2+、I﹣、S2﹣
【分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氯化氢反应;
B.钙离子与个酸根离子生成硅酸钙沉淀;
C.氢氧根离子、铜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之间相互反应;
D.次氯酸钠能够氧化亚铁离子、碘离子和硫离子。
【解答】解:A.NH4+、Na+、NO3﹣、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HCl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Ca2+、Si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HCO3与Cu2+、OH﹣之间相互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I﹣、S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Cl2+6OH﹣Cl﹣+ClO3﹣+3H2O
B.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C.酸性FeSO4溶液长期放置发生变质:4Fe2++O2+4H+═4Fe3++2H2O
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分析】A.电荷不守恒;
B.水垢中碳酸钙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
C.二价铁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
D.氢氧化钠过量,碳酸氢根离子也参与反应;
【解答】解:A.将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3Cl2+6OH﹣5Cl﹣+ClO3﹣+3H2O,故A错误;
B.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H2O+CO2↑+Ca2+,故B错误;
C.酸性FeSO4溶液长期放置发生变质,离子方程式:4Fe2++O2+4H+═4Fe3++2H2O,故C正确;
D.往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NH3↑+2H2O+CO3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熟悉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明确盐类水解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是解题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并收集氨气
B.用装置乙制取无水氯化镁
C.用装置丙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D.用装置丁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分析】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低于试管底;
B.氯化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HCl;
C.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
D.苯和四氯化碳互溶。
【解答】解: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低于试管底,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A错误;
B.氯化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HCl,加热促进盐酸挥发,所以蒸干最终得到氢氧化镁而不是氯化镁,故B错误;
C.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故C正确;
D.苯和四氯化碳互溶,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制备、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CaCl2(aq)CaCO3CaO
B.NaNa2ONaOH
C.(C6H10O5)n(淀粉)C6H12O6(葡萄糖)C2H5OH
D.Cu2SCuCuSO4
【分析】A、CaCl2溶液和二氧化碳不能反应;
B、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
D、Cu是比较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解答】解:A、盐酸酸性强于碳酸,根据强制弱酸原理,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故A错误;
B、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点燃条件下生成Na2O2,故B错误;
C、稀硫酸作催化剂时(C6H10O5)n水解生成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所以该过程能实现,故C正确;
D、Cu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H元素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的分析,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8.(2分)如图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可以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电极为正极
B.PbO2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2++2H2O
C.放电后循环液中H2SO4与CuSO4物质的量之比变小
D.若将Cu换成Pb,则电路中电子转移方向改变
【分析】由图可知电池总反应为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则铜失A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据此分析。
【解答】解:A、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为负极,故A错误;
B、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故B错误;
C、由总反应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可知,放电时硫酸转化为硫酸铜,则H2SO4与CuSO4物质的量之比变小,故C正确;
D、若将Cu换成Pb,铅仍是负极,则电路中电子转移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来分析解答,知道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难点,总结归纳书写规律,题目难度中等。
9.(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W原子最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少3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r(Y)<r(Z)<r(W)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元素Y、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为F;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为Al;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为Si;W原子最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少3个,最外层电子数为2+8﹣3=7,W为Cl,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F、Y为Al、Z为Si、W为Cl,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r(X)<r(W)<r(Z)<r(Y),故A错误;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非金属性Cl大于Si,则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故C错误;
D.元素Y、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高氯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性质、元素的位置及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CH4、O2和KOH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CH4+8OH﹣﹣8e﹣═CO2+6H2O
B.常温下,反应2Na2O2(s)+2CO2(g)═2Na2CO3(s)+O2(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H<0
C.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H2O(g)平衡转化率不变
D.0.1 mol•L﹣1 NH4Cl溶液加水稀释,的值减小
【分析】A.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根离子;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C.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D.溶液加水稀释,促进水解,但Kh、Kw不变。
【解答】解:A.碱性溶液中生成碳酸根离子,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故A错误;
B.△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气体体积增大,△S>0,能自发进行,该反应△H,0,故B正确;
C.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H2O(g)平衡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溶液加水稀释,促进水解,但Kh、Kw不变,=Kh×Kw,比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反应、平衡移动、反应进行方向、盐类水解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4分)如图是以秸秆为原料制备某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4H6O4
B.Y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C.Y和1,4丁二醇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酯Z
D.消耗Y和1,4丁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分析】A.X含有6个C、4个H、4个O原子;
B.手性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C.二元酸与二元醇发生缩聚反应;
D.由Z可知,Y和1,4丁二醇按1:1反应。
【解答】解:A.X含有6个C、4个H、4个O原子,在分子式为C6H6O4,故A错误;
B.手性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Y不含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Y和1,4丁二醇不含碳碳双键,二者发生缩聚反应,故C错误;
D.由Z可知,Y和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按1:1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2.(4分)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废铁屑溶于过量盐酸,滴入KSCN溶液,未见溶液变为红色
该废铁屑中不含三价铁的化合物
B
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数滴0.1 mol•L﹣1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C
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再向a试管内加入少量MnSO4,a试管中溶液褪色较快
MnSO4是KMnO4和H2C2O4反应的催化剂
D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浊液变澄清
苯酚显酸性
A.A B.B C.C D.D
【分析】A.三价铁能被Fe还原生成二价铁;
B.溶度积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
C.两个试管中都含有锰离子,但a中锰离子多;
D.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
【解答】解:A.三价铁能被Fe还原生成二价铁,所以结论不正确,故A错误;
B.发生沉淀的转化,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移动,则向新制的AgCl乳白色悬浊液中滴加0.1mol/L的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Ksp[AgCl]>Ksp[AgI],故B正确;
C.两个试管中都含有锰离子,但a中锰离子多,a反应速率快,说明MnSO4是KMnO4和H2C2O4反应的催化剂,故C正确;
D.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导致溶液变澄清,但不能说明苯酚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沉淀生成、离子检验、酸性比较、反应速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4分)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一定温度下,处于恒容密闭容器、弱酸性环境下的铁钉发生腐蚀过程中体系压强的变化曲线,可推知初始阶段铁钉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图乙是平衡体系2NO2(g)⇌N2O4(g);△H=﹣56.9 kJ•mol﹣1改变某一条件后v(正)、v(逆)的变化情况,可推知t0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C.图丙是某温度下c(CH3COOH)+c(CH3COO﹣)=0.100 mol•L﹣1的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可推知该温度下pH=3的溶液中:Ka<10﹣4.75
D.图丁中虚线是2SO2+O2⇌2SO3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可推知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更好
【分析】A.弱酸性环境下的铁钉发生析氢腐蚀,气体的压强增大;
B.t0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
C.由图中交点可知c(CH3COOH)=c(CH3COO﹣),则Ka==c(H+);
D.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解答】解:A.弱酸性环境下的铁钉发生析氢腐蚀,气体的压强增大,后发生吸氧腐蚀、压强减小,与图象一致,故A正确;
B.t0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改变条件为增大反应物浓度,故B错误;
C.由图中交点可知c(CH3COOH)=c(CH3COO﹣),则Ka==c(H+)=10﹣4.75,故C错误;
D.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则催化剂Ⅱ催化效果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化学腐蚀、反应速率、Ka计算、活化能与催化剂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4.(4分)室温下,Ka(HCN)=6.2×10﹣10,Ka1(H2C2O4)=5.4×10﹣2,Ka2(H2C2O4)=5.4×10﹣5.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 NaCN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盐酸混合:c(Na+)=c(Cl﹣)>c(H+)>c(HCN)>c(CN﹣)
B.向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7:c(Na+)<2[c(HC2O4﹣)+c(C2O42﹣)+c(H2C2O4)]
C.0.1 mol•L﹣1 NaCN溶液与0.1 mol•L﹣1 NaHC2O4溶液的比较:c(CN﹣)<c(HC2O4﹣)+2c(C2O42﹣)
D.0.1 mol•L﹣1 NaCN溶液与0.1 mol•L﹣1 NaH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2O42﹣)+c(HC2O4﹣)+c(H2C2O4)=0.2 mol•L﹣1
【分析】A.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HCN,HCN部分电离导致溶液呈酸性,但是其电离程度较小;
B.溶液的pH=7,则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2O4﹣)+2c(C2O42﹣);
C.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D.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C2O42﹣)+c(HC2O4﹣)+c(H2C2O4)],但是溶液混合后体积增大一倍,导致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半。
【解答】解:A.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HCN,HCN部分电离导致溶液呈酸性,但是其电离程度较小,所以c(H+)<c(HCN),故A错误;
B.溶液的pH=7,则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2O4﹣)+2c(C2O42﹣),所以c(Na+)<2[c(HC2O4﹣)+c(C2O42﹣)+c(H2C2O4)],故B正确;
C.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CN﹣>HC2O4﹣,所以溶液中存在c(CN﹣)<c(HC2O4﹣)+2c(C2O42﹣),故C正确;
D.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C2O42﹣)+c(HC2O4﹣)+c(H2C2O4)],但是溶液混合后体积增大一倍,导致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存在c(Na+)+c(C2O42﹣)+c(HC2O4﹣)+c(H2C2O4)=0.05 mol•L﹣1,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灵活运用,D为解答易错点。
15.(4分)Ⅰ、Ⅱ、Ⅲ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投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10 min,测得各容器内CO2的物质的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正反应△H<0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10 min内,容器Ⅱ中的平均速率:v(H2)=0.07 mol•L﹣1•min﹣1
D.10 min后,向容器Ⅲ中再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此时v(逆)>v(正)
【分析】A.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CO2的物质的量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在Ⅱ基础上平衡逆向移动;
B.T1时,在10min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10 min内,容器Ⅱ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化CO2的物质的量为0.7mol,由方程式可知转化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1mol,以此可计算氢气的反应速率;
D.10 min时,向容器Ⅲ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化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反应三段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1 3 0 0
变化量(mol):0.3 0.9 0.3 0.3
最终量(mol):0.7 2.1 0.3 0.3
以此计算平衡常数,进而计算再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的Qc,以此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答】解:A.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l、T2、T3且恒定不变,当反应均进行到10min时H2的体积分数如图,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时间越短,其中只有一个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最有可能是Ⅲ,I和II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没有达到化学平衡,当III的氢气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III达到平衡,故A正确;
B.T1时,在10min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则不能计算平衡常数,故B错误;
C.10 min内,容器Ⅱ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化CO2的物质的量为0.7mol,由方程式可知转化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1mol,v(H2)==0.21 mol•L﹣1•min﹣1,故C错误;
D.10 min时,向容器Ⅲ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化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
反应三段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1 3 0 0
变化量(mol):0.3 0.9 0.3 0.3
平衡量(mol):0.7 2.1 0.3 0.3
则K==0.029,
再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Qc==0.052>K,则平衡逆向移动,此时v(逆)>v(正),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熟悉物质的量浓度公式、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三.非选择题(共80分)
16.(12分)铁红(Fe2O3)常用于油漆、油墨及橡胶工业。工业上以一定质量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另含少量难溶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铁红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某些过渡元素(如Cu、Fe、Ag等)的离子能与NH3、H2O、OH﹣、SCN﹣等形成可溶性配合物。
(1)工业常将硫铁矿烧渣经过粉碎后再进行“酸浸”,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烧渣浸出率 。
(2)“酸浸”时加入的硫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过量太多会增加沉淀过程氨水的用量 。
(3)“过滤1”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Fe2+、Fe3+、H+ 。
(4)“沉淀”过程中,控制NH4HCO3用量不变,铁的沉淀率随氨水用量变化如图2所示。当氨水用量超过一定体积时,铁的沉淀率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 氨水与铁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配合物 。
(5)“过滤2”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OH和FeCO3,所得滤液中的主要溶质是 (NH4)2SO4 (填化学式)。
(6)写出FeCO3在空气中焙烧生成铁红的化学方程式: 4FeCO3+O22Fe2O3+4CO2 。
【分析】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另含少量难溶杂质)加入足量硫酸,Fe2O3、Fe3O4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硫酸铁;,在滤液中加入氨水、碳酸氢铵调节PH值,得到FeOOH和FeCO3,在空气中焙烧,发生4FeCO3+O22Fe2O3+4CO2,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同时FeOOH生成Fe2O3,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将硫铁矿烧渣经过粉碎,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烧渣浸出率,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烧渣浸出率;
(2)“酸浸”时加入的硫酸不宜过量太多,否则过量太多会增加沉淀过程氨水的用量,故答案为:过量太多会增加沉淀过程氨水的用量;
(3)Fe2O3、Fe3O4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硫酸铁,滤液中含有Fe2+、Fe3+、H+,故答案为:Fe2+、Fe3+、H+;
(4)当氨水用量超过一定体积时,铁的沉淀率下降,可能原因是氨水与铁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配合物,
故答案为:氨水与铁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配合物;
(5)Fe2O3、Fe3O4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硫酸铁,加入氨水、碳酸氢铵,“过滤2”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OH和FeCO3,滤液含有(NH4)2SO4,
故答案为:(NH4)2SO4;
(6)FeCO3在空气中焙烧生成铁红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分离操作,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实验流程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17.(15分)化合物G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G可经如图所示合成路线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是 加成反应 。
(2)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羰基 和 酯基 。
(3)C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且能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写出C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SH结构;
②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三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其中一种水解产物既能遇FeCl3溶液显色,又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5)写出以甲苯和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分析】(1)对比A、B的结构可知,对比A、B的结构可知,中碳碳双键中一个碳碳键断裂,分别连接H原子与生成B;
(2)由结构可知E中含氧官能团有:羰基、酯基;
(3)C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说明C含有羧基,C能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可知C的羧基中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D;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含有﹣SH结构;②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三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说明含有酯基且水解产物存在对称结构,其中一种水解产物既能遇FeCl3溶液显色,又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产物含有酚羟基、碳碳不饱和键;
(5)模仿路线图中G合成,苯甲醇氧化生成,然后与乙醇反应生成,与NH2NH2•H2O反应生成,最后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解答】解:(1)对比A、B的结构可知,中碳碳双键中一个碳碳键断裂,分别连接H原子与生成B,A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由结构可知E中含氧官能团有:羰基、酯基,
故答案为:羰基、酯基;
(3)C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说明C含有羧基,C能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可知C的羧基中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D,故C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含有﹣SH结构;②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三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说明含有酯基且水解产物存在对称结构,其中一种水解产物既能遇FeCl3溶液显色,又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产物含有酚羟基、碳碳不饱和键,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
(5)模仿路线图中G合成,苯甲醇氧化生成,然后与乙醇反应生成,与NH2NH2•H2O反应生成,最后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醇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和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对比有机物的结构明确发生的反应,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4)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为易错点、难点,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
18.(12分)某十钒酸铵[(NH4)xH6﹣xV10O28•yH2O(其中钒为+5价)]常用来制造高端钒铝合金。
Ⅰ.(NH4)xH6﹣xV10O28•yH2O的制备
将NH4VO3溶于pH为4的弱酸性介质后,加入乙醇,过滤得到(NH4)xH6﹣xV10O28•yH2O晶体。乙醇的作用是 促进十钒酸铵晶体的析出 。
Ⅱ.(NH4)xH6﹣xV10O28•yH2O的组成测定
(1)NH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363 6 g该十钒酸铵晶体,加入蒸馏水和NaOH溶液,加热煮沸,生成的氨气用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吸收。用等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盐酸,消耗NaOH标准溶液8.00 mL。
(2)V10O286﹣(M=958 g•mol﹣1)含量测定
步骤1:准确称取0.363 6 g该十钒酸铵晶体,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使之溶解。
步骤2:加入蒸馏水和NaHSO3,充分搅拌,使V10O286﹣完全转化为VO2+。
步骤3: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4价硫。
步骤4:用0.020 0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30.00 mL KMnO4标准溶液(该过程中钒被氧化至+5价,锰被还原至+2价)。
①写出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V10O286﹣+5HSO3﹣+21H+=10VO2++5SO42﹣+13H2O 。
②若未进行步骤3操作,则数值y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通过计算确定该十钒酸铵晶体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I.乙醇可降低晶体的溶解度,使晶体析出;
II.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V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②步骤3中发生HSO3﹣+H+=H2O+SO2↑,若未进行步骤3,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偏大;
③实验I中,n(NH3)=n(HCl)﹣n(NaOH),
实验II中发生的反应:V10O286﹣+5HSO3﹣+21H+=10VO2++5SO42﹣+13H2O,5VO2++MnO4﹣+H2O=Mn2++5VO2++2H+,
则V10O286﹣~10VO2+~2MnO4﹣,根据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求出V10O286﹣的物质的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数目比求出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水的质量和y的值。
【解答】解:Ⅰ.将NH4VO3溶于pH为4的弱酸性介质后,加入乙醇,过滤得到(NH4)xH6﹣xV10O28•yH2O晶体,乙醇的作用是促进十钒酸铵晶体的析出,
故答案为:促进十钒酸铵晶体的析出;
Ⅱ.①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10O286﹣+5HSO3﹣+21H+=10VO2++5SO42﹣+13H2O,
故答案为:V10O286﹣+5HSO3﹣+21H+=10VO2++5SO42﹣+13H2O;
②步骤3中发生HSO3﹣+H+=H2O+SO2↑,若未进行步骤3,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偏大,导致钒酸铵质量偏大,则含结晶水质量偏小,即y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③实验I中,n(NH4+)=n(NH3)=n(HCl)﹣n(NaOH)=0.0200L×0.1000mol/L﹣0.0080×0.1000mol/L=1.2×10﹣3 mol,
实验II中发生的反应:V10O286﹣+5HSO3﹣+21H+=10VO2++5SO42﹣+13H2O,5VO2++MnO4﹣+H2O=Mn2++5VO2++2H+,
则V10O286﹣~10VO2+~2MnO4﹣,所以n(V10O286﹣)=n(MnO4﹣)=×0.03L×0.02mol/L=3.0×10﹣4 mol,
n(V10O286﹣):n(NH4+)=1:x,所以x=4,
n(H2O)==3.0×10﹣3 mol
y==10,该十钒酸铵晶体的化学式为(NH4)4H2V10O28•10H2O,
答:晶体的化学式为(NH4)4H2V10O28•10H2O。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测定原理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9.(15分)氟铝酸钠(Na3AlF6)是工业炼铝中重要的含氟添加剂。实验室以氟石(CaF2)、石英和纯碱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备氟铝酸钠的流程如图1所示:
(1)“煅烧”时,固体药品混合后应置于 铁坩埚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2)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调节添加液体的速率。调溶液pH接近5时,滴加稀硫酸的分液漏斗的活塞应如图中的 ② (填序号)所示。
(3)在酸性废水中加入Al2(SO4)3Na2SO4混合溶液,可将废水中F﹣转换为氟铝酸钠沉淀。
①该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应≥ (填数值)。
②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加入NaOH调节溶液pH.实验测得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和氟去除率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pH>5时,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增大的原因是 OH﹣与Al3+结合能力强于F﹣与Al3+结合能力 。
(4)若用CaCl2作为沉淀剂除去F﹣,欲使F﹣浓度不超过0.95 mg•L﹣1,c(Ca2+)至少为 0.0108 mol•L﹣1.[Ksp(CaF2)=2.7×10﹣11]
(5)工业废铝屑(主要成分为铝,少量氧化铁、氧化铝)可用于制取硫酸铝晶体[Al2(SO4)3•18H2O]。
①请补充完整由废铝屑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废铝屑,放入烧杯中, 加入2mol•L﹣1NaOH溶液反应至不再有气泡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3mol•L﹣1H2SO4,调pH至5~8.5,过滤,洗涤滤渣2~3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3mol•L﹣1H2SO4至恰好完全溶解,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 ,得硫酸铝晶体。
[已知:pH=5时,Al(OH)3沉淀完全;pH=8.5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须使用的试剂:3 mol•L﹣1 H2SO4溶液、2 mol•L﹣1 NaOH溶液、冰水]
②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强制通风,原因是 防止H2与O2混合爆炸 。
【分析】由工业上生产Na3AlF6的主要流程可知,氟化钙、石英、纯碱高温煅烧:CaF2+Na2CO3 +SiO2 CO2↑+2NaF+CaSiO3↓,加水浸取,残渣为CaSiO3,滴加稀硫酸,调溶液pH接近5时,加入硫酸铝,硫酸铝与NaF(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6F﹣+Al3+=Na3AlF6↓,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的Na3AlF6产品。
(1)煅烧以氟石(CaF2)、石英和纯碱为原料的固体,应在铁坩埚中进行;
(2)注意不能滴成“水 线”,这样,滴定速度太快不易控制,故要间隔滴加时,应改为一滴一滴地加;
(3)①根据硫酸铝与NaF(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6F﹣+Al3+=Na3AlF6↓,分析;
②pH>5时,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增大的原因是OH﹣与Al3+结合能力强于F﹣与Al3+结合能力;
(4)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可知,溶液中F﹣浓度为0.95 mg•L﹣1,再计算出钙离子的浓度;
(5)①向废铝屑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溶液为NaAlO2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调pH至5~8.5,过滤,洗涤滤渣2~3次;固体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
②因为向废铝屑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为防止H2与O2混合爆炸。
【解答】解:工业上生产Na3AlF6的主要流程:氟化钙、石英、纯碱高温煅烧:CaF2+Na2CO3 +SiO2 CO2↑+2NaF+CaSiO3↓,加水浸取,残渣为CaSiO3,滴加稀硫酸,调溶液pH接近5时,加入硫酸铝,硫酸铝与NaF(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6F﹣+Al3+=Na3AlF6↓,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的Na3AlF6产品。
(1)煅烧以氟石(CaF2)、石英和纯碱为原料的固体,应在铁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铁坩埚;
(2)注意不能滴成“水 线”,这样,滴定速度太快不易控制,故要间隔滴加时,应改为一滴一滴地加,
故答案为:②;
(3)①加入硫酸铝,硫酸铝与NaF(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6F﹣+Al3+=Na3AlF6↓,所以该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应≥,
故答案为:;
②pH>5时,溶液中残留氟浓度增大的原因是OH﹣与Al3+结合能力强于F﹣与Al3+结合能力,
故答案为:OH﹣与Al3+结合能力强于F﹣与Al3+结合能力;
(4)根据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可知,溶液中F﹣浓度为=5×10﹣5 mol•L﹣1,则Ca2+的浓度为mol/L=0.0108mol/L,
故答案为:0.0108;
(5)①向废铝屑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溶液为NaAlO2溶液,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调pH至5~8.5,过滤,洗涤滤渣2~3次;固体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则由废铝屑为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废铝屑,放入烧杯中,加入2 mol•L﹣1 NaOH溶液反应至不再有气泡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3 mol•L﹣1 H2SO4,调pH至5~8.5,过滤,洗涤滤渣2~3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3 mol•L﹣1 H2SO4至恰好完全溶解,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加入2 mol•L﹣1 NaOH溶液反应至不再有气泡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3 mol•L﹣1 H2SO4,调pH至5~8.5,过滤,洗涤滤渣2~3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3 mol•L﹣1 H2SO4至恰好完全溶解,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
②因为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H2与O2混合爆炸,则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强制通风,原因是防止H2与O2混合爆炸,
故答案为:防止H2与O2混合爆炸。
【点评】本题以制取Na2AlF6的为载体,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离子的检验、晶体的洗涤及其相关检验、电解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等知识内容,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和进行化学计算。
20.(14分)烟气中通常含有高浓度SO2、氮氧化物及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在排放前必须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1)利用甲烷可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除去。已知:
2NO(g)+O2(g)═2NO2(g);△H=a 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b kJ•mol﹣1
CH4(g)+2NO2(g)═N2(g)+CO2(g)+2H2O(g);△H=c kJ•mol﹣1
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H= 2a+2c﹣b kJ•mol﹣1。
(2)H2O2在催化剂αFeOOH的表面上,分解产生•OH.•OH较H2O2和O2更易与烟气中的NO、SO2发生反应。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离子色谱如图1所示。
①写出•OH氧化N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OH+NO═HNO3+H2O 。
②当H2O2浓度一定时,NO的脱除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升温至80℃以上,大量汽化的H2O2能使NO的脱除效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 H2O2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好,产生更多的•OH,•OH浓度增大,与NO混合更充分 ,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180℃以后,•OH分解成O2和H2O,NO的脱出效率下降 。
(3)工业可采用亚硫酸钠作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应用双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可使该吸收液再生,同时得到高浓度SO2,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①SO2气体在 Ⅱ (填“Ⅰ”“Ⅱ”或“Ⅲ”)室生成。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液再生的原理: OH﹣+HSO3﹣═SO32﹣+H2O 。
(4)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ZnFe2Ox)能将烟气中SO2分解除去,若1 mol ZnFe2Ox与足量SO2生成1 mol ZnFe2O4和0.5 mol S,则x= 3 。
【分析】(1)①2NO(g)+O2(g)═2NO2(g);△H=a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H=b kJ•mol﹣1
③CH4(g)+2NO2(g)═N2(g)+CO2(g)+2H2O(g);△H=c kJ•mol﹣1
盖斯定律计算①×2+③×2﹣②得到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H;
(2)①•OH较H2O2和O2更易与烟气中的NO、SO2发反应生成硝酸和水;
②升温至80℃以上,大量汽化的H2O2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好,产生更多的•OH,能使NO的脱除效率显著提高,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OH分解成O2和H2O;
(3)a极上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发生还原反应,a为阴极,b为阳极,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钠离子、氢离子通过,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促进HSO3﹣电离生成SO32﹣,钠离子进入Ⅰ室,吸收液就可以再生,酸性条件下b电极上是OH﹣转化为O2,氢离子浓度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Ⅱ室,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解答】解:(1)①2NO(g)+O2(g)═2NO2(g);△H=a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H=b kJ•mol﹣1
③CH4(g)+2NO2(g)═N2(g)+CO2(g)+2H2O(g);△H=c kJ•mol﹣1
盖斯定律计算①×2+③×2﹣②得到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g)△H,
故答案为:2a+2c﹣b;
(2)①•OH较H2O2和O2更易与烟气中的NO、SO2发反应生成硝酸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OH+NO═HNO3+H2O,
故答案为:3•OH+NO═HNO3+H2O;
②H2O2浓度一定时,NO的脱除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升温至80℃以上,大量汽化的H2O2能使NO的脱除效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H2O2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好,产生更多的•OH,•OH浓度增大,与NO混合更充分,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的原因是:•OH分解成O2和H2O,NO的脱出效率下降,
故答案为:H2O2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好,产生更多的•OH,•OH浓度增大,与NO混合更充分;180℃以后,•OH分解成O2和H2O,NO的脱出效率下降;
(3)a极上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发生还原反应,a为阴极,b为阳极,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钠离子、氢离子通过,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促进HSO3﹣电离生成SO32﹣,钠离子进入Ⅰ室,吸收液就可以再生,酸性条件下b电极上是OH﹣转化为O2,氢离子浓度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Ⅱ室,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
①二氧化硫在Ⅱ室生成,
故答案为:Ⅱ;
②吸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和水,钠离子进入Ⅰ室,吸收液就可以再生,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液再生的原理为:OH﹣+HSO3﹣═SO32﹣+H2O,
故答案为:OH﹣+HSO3﹣═SO32﹣+H2O;
(4)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分析得:硫元素得电子为(+4﹣0)×1mol=4mol,ZnFe2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ZnFe2Ox中铁元素化合价为x﹣1,铁元素失电子数目为[3﹣(x﹣1)]×2×2mol=4mol,则x=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点,明确电解池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A.[物质结构与性质]
21.(12分)由硝酸锰[Mn(NO3)2]制备的一种含锰催化剂,常温下能去除甲醛、氢氰酸(HCN)等有毒气体。
(1)M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NO3﹣的空间构型为 平面正三角形 (用文字描述)
(2)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
(3)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 1:1 。H、C、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C>H 。
(4)硝酸锰受热可分解生成NO2和某种锰的氧化物。该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写出硝酸锰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Mn(NO3)2MnO2+2NO2↑ 。
【分析】(1)Mn为25号元素,锰离子含有23个电子,结合构造原理书写M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O3﹣的空间构型;
(2)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据此判断C原子杂化类型;
(3)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4)硝酸锰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锰的氧化物,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原子个数守恒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Mn为25号元素,M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对于NO3﹣,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0,则其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平面正三角形;
(2)甲醛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甲醛为平面三角形结构,C原子杂化类型是sp2,
故答案为:sp2;
(3)HCN分子结构式为H﹣C≡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属于σ键,故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H、C、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H,
故答案为:1:1;N>C>H;
(4)硝酸锰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锰的氧化物,设取1个Mn(NO3)2,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为+4价,共降2价,则锰元素化合价得升高2价,从+2价升高为+4价,所以得到氧化物为二氧化锰,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反应的方程式:Mn(NO3)2MnO2+2NO2↑;
故答案为:Mn(NO3)2MnO2+2NO2↑。
【点评】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化学键、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B.[实验化学]
22.实验室用氧化锌作催化剂、以乙二醇和碳酸氢钠为复合解聚剂常压下快速、彻底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同时回收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题图1所示装置的四颈烧瓶内依次加入洗净的矿泉水瓶碎片、氧化锌、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缓慢搅拌,油浴加热至180℃,反应0.5 h。
步骤2:降下油浴,冷却至160℃,将搅拌回流装置改为图2所示的搅拌蒸馏装置,水泵减压,油浴加热蒸馏。
步骤3:蒸馏完毕,向四颈烧瓶内加入沸水,搅拌。维持温度在60℃左右,抽滤。
步骤4: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热煮沸后,趁热边搅拌边加入盐酸酸化至pH为1~2.用砂芯漏斗抽滤,洗涤滤饼数次直至洗涤滤液pH=6,将滤饼摊开置于微波炉中微波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将矿泉水瓶剪成碎片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解聚速率,且有利于搅拌 。
(2)步骤2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 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蒸馏出的物质是 乙二醇 。
(3)抽滤结束后停止抽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胶管,再关闭抽气泵 。若滤液有色,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入活性炭脱色 。
(4)该实验中,不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水浴温度不能超过100℃ 。
【分析】(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沸点,防止副反应发生;蒸馏出的物质是乙二醇;
(3)停止抽滤的方法是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胶管,再关闭水龙头;若滤液有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活性炭脱色;
(4)水浴温度不能超过100℃。
【解答】解:(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矿泉水瓶剪成碎片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有利于搅拌,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解聚速率,且有利于搅拌;
(2)工艺流程中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蒸馏出的物质是乙二醇,
故答案为: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致使产品不纯; 乙二醇;
(3)由抽滤装置图可知,停止抽滤的操作方法为: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胶管,再关闭抽气泵,加入活性炭脱色,
故答案为: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胶管,再关闭抽气泵,若滤液有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活性炭脱色;
(4)因为反应需要加热至180℃,反应0.5 h,所以不采用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水浴温度不能超过10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分离提纯、对操作的分析评价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共7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1年九年级学科竞赛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