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B.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D.为验证像的虚实,实验需要用到光屏
2.关于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B.虚像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
C.虚像人眼能够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接到
D.虚像人眼能够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到
3.如图所示,丽华家墙上有一字幅“敢上九天揽月”,其中的“上”字如果在平面镜中观察,应当是图中的( )
A.B.C.D.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5.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被测物体的冷热程度,下列用到的物理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B.我们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用碎纸屑的跳动来反映鼓面的振动
C.我们用两个相同的棋子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D.我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
6.如图所示,一束从左边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O点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夹角为( )
A.40°B.50°C.100°D.140°
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 )
A.一定向左移动B.一定向右移动
C.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D.不动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中可以看到河边垂柳的倒影
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部分看起来上翘了
9.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日食、月食的形成
C.白天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D.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10.2021年4月17日晚,在我国部分地区能观测到罕见的“月掩火星”(与日食的成因相同)天象,下列光现象中与“月掩火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望月B.海市蜃楼C.雨后彩虹D.绿树成荫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的树影B. 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C.赵州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D. 春晚五彩缤纷的光柱
二、填空题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光在均匀介质传播其速度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发现火源,可用______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均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我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之后朝鲜证实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
14.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入射角是______度;然后将平面镜转动 30 度角,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15.在研究光的色散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进行了实验操作,在白纸做成的光屏上获得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太阳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在示意图中,彩色光带中的红光靠近光带的______处(填“A”或“B”),因为这种色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程度较______(选填“大”“小”);
(2)如果用红纸做的光屏来接收,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彩色光带。
16.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则________是法线,折射角为_________度。
三、实验题
17.璐璐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她找来了两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板纸上竖立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她应在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再拿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重合;
(3)移动点燃的蜡烛到不同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她发现另一支蜡烛B都可以跟蜡烛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另一侧的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________和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小霞想用一张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承接蜡烛的像,发现玻璃板前面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从侧面直接观察,在白纸上怎么也看不到蜡烛的像,而从正面透过玻璃总能看到蜡烛的像,这个现象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小开做实验时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如图表格内。小开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9.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作为平面镜M的是______,另外还有两支______蜡烛 、白纸、火柴和______;
(2)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M______(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置;
(3)在M前面放一支点燃的烛,然后把另一支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M后面,并移动使之看上去好像点燃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4)移去M后面的蜡烛,并在该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M前面蜡烛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__)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应选取两支外形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3)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4)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应选______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______(选填“厚”或“薄”);
(3)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到结论是______;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拿走蜡烛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像;
(5)如果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放置,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0
10
相同
第二次
15
15
相同
第三次
20
20
相同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C
7.A
8.C
9.C
10.D
11.C
12.3×108 变小
13.红外线 激光 次声波
14.0 30 60
15.多种色光 A 小 不能
16.BF/FB 60
17.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前面 反射 无关 0.4
18.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虚 寻找普遍规律
19.玻璃板 相同 刻度尺 竖直 未点燃 确定像的位置 不能 虚像 ②
20.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同 虚 不变
21.较黑暗 茶色玻璃板 薄 物像大小相等 后 虚 物像不会重合,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