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A. B. C. D.
2.(2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
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3.(2分)如图,志愿者骑车经过广场,最右边的志愿者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请问他所选取的参照物最有可能是
A.前方的志愿者 B.旁边的体育场馆
C.地面 D.迎面来的三轮车
4.(2分)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A.物体在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5.(2分)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6.(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B.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D.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8.(2分)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9.(2分)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20℃”,读作( )
A.零下20度 B.零下20度摄氏
C.负20摄氏度 D.摄氏负20度
10.(2分)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11.(2分)从冰箱里拿出一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变成了水。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固
12.(2分)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3.(2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处 B.甲在乙前面处
C.乙在甲前面处 D.乙在甲前面处
14.(2分)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15.(2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2分)成绵乐高铁开通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并方便了沿途旅客。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
17.(2分)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步长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
18.(6分)“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发生了改变;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
19.(3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判定是手机上下载的一款测量环境 的工具,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 仪,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休息(填“适合”或“不适合” 。
20.(3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 。
21.(2分)“新冠”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 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热量。
22.(2分)同学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时,他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实验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冰熔化过程要 热量,温度 。
23.(2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 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24.(3分)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 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车厢内始终显示,通过隧道用了3分钟,这条隧道长约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5分)
25.(2分)用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6.(2分)按题目要求作图,如图所示,为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请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经过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27.(3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 。
28.(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移走蜡烛,在其位置处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3)小明第一次将蜡烛置于玻璃板前,第二次将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再次放置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与的间距为 。
29.(7分)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的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30.(4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 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的。
33.(5分)运动场上男、女选手各一名分别跑40m的路程,要测量他们在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需要的仪器是 和 。男、女选手分别跑完40m的路程,4名记时员的记录如表一所示。
表一
时间t(s)\路程s(m)
10m
20m
30m
40m
男
2.1
3.8
5.5
6.9
女
2.6
4.5
6.0
7.8
表二
速度(m/s)
v1(10m内)
v2(20m内)
v3(30m内)
v4(40m内)
男
5.3
5.5
5.8
女
3.8
4.4
5.1
根据表一的数据,计算男、女选手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填入表二,其中有二项未完成,请补上。
分析表二不同路程跑步的数据,两名选手在这40m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四、计算与解答题(本题19分。要求解答过程必须写出必要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31.(9分)如图,列车以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后,在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声从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处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还有多少?
32.(10分)如图所示,轿车甲以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是平直公路上的三个位置。、相距,、相距。
(1)求轿车甲由匀速行驶至处所需要的时间
(2)若轿车甲行驶至处时,驾驶员发现处有超速拍照装置(限速,立即使轿车减速,行驶后,速度减为,这段时间内,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请通过计算来判断轿车是否会因为超速而被拍照;
(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若另一辆轿车乙以速度也在上述公路上行驶,当行驶至处时,驾驶员发现处有障碍物,制动后轿车行驶刚好停在障碍物前,若此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求制动前轿车乙的行驶速度。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
A. B. C. D.
【分析】结合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了解,对照图中物体的长度情况,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所以祝融号的高度约为。
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常识性了解物体的长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测量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B.误差和错误可以互相转换,当误差较大时就是错误,当错误测量结果接近于真实值时就成了误差
C.误差是受测量仪器、测量手段和测量者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误差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使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来减小误差
D.测量值有时候和真实值相同,这说明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分析】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
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错误;
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测量者的估读也有差异,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故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即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正确,错误;
由前面解答可知,误差与错误是不同的,误差和错误不可以互相转换,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2分)如图,志愿者骑车经过广场,最右边的志愿者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请问他所选取的参照物最有可能是
A.前方的志愿者 B.旁边的体育场馆
C.地面 D.迎面来的三轮车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前方的志愿者为参照物时,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说明最右边的志愿者是静止的,故符合题意;
、以旁边的体育场馆为参照物时,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最右边的志愿者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最右边的志愿者在地面上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最右边的志愿者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以迎面来的三轮车为参照物时,最右边的志愿者与迎面来的三轮车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最右边的志愿者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具体实例,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分别进行判断。
4.(2分)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A.物体在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在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内和后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4)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
、物体在前内运动的路程为,后内运动的路程也是,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故正确;
、由图象可知,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所以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故错误。
故选:。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5.(2分)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分析】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
【解答】解:重敲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则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故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响度变大,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B.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D.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人的听觉范围是:;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人的听觉范围是:;故错误;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仍然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的认识,以及人的听觉范围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其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3)电磁波能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错误;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正确;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错误;
、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的应用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属于中等题。
8.(2分)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正确;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错误;
、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错误;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错误。
故选:。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2分)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20℃”,读作( )
A.零下20度 B.零下20度摄氏
C.负20摄氏度 D.摄氏负20度
【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所以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解答】解: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20℃,表示比0℃低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摄氏度的读法,需要清楚的是,℃是一个整体,读作摄氏度,不能读作“度”或“摄氏×度”。
10.(2分)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样镜子表面会有一层雾导致看不清楚口中病状。
【解答】解: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医生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差越大,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容易液化。
11.(2分)从冰箱里拿出一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变成了水。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固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冰箱里的冰是固态,拿出来之后吸热熔化成水。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2.(2分)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分析】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解答】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
、“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正确;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故选:。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3.(2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处 B.甲在乙前面处
C.乙在甲前面处 D.乙在甲前面处
【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根据图象,经过,甲车行驶,乙车行驶,因为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时甲在乙的前面处。
故选:。
【点评】学会看图象,能读对应时间的路程和行驶某路程所用的时间,会求某图象对应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14.(2分)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越多像越清晰;
(2)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白天阳光从屋外照射进来,由于阳光的亮度远超镜子反射的物体的成像的亮度,所以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
晚上外面暗室内亮,所以外面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来,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故正确;
、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和白天发生的都是镜面反射,故错误;
、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一部分透过玻璃,发生折射,一部分反射,故错误;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与人是等大的,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镜面反射、漫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属于综合性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5.(2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
【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
故选:。
【点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光的传播路线,人的眼睛不会发光,只会接收光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6.(2分)成绵乐高铁开通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并方便了沿途旅客。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列车 (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列车(或小明自己)为参照物,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相对于列车或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但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列车;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7.(2分)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步长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1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的。
【分析】知道小明的步长和步数求出行走的路程,再根据v=求出步行速度;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000×0.5m=3000m,
他步行的速度v===1m/s;
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18.(6分)“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发生了改变;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
【分析】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③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也能够传递信息。
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高于的是超声波,低于的是次声波,地震时有次声波产生,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
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还能传递信息,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琴弦振动快慢改变,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小;
(3)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4)地震能产生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
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响度;能量;次;超。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声音的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等知识的掌握,属于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9.(3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判定是手机上下载的一款测量环境 响度 的工具,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 仪,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休息(填“适合”或“不适合” 。
【分析】声音的强弱用表示;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解答】解:
由图可知,手机显示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分贝仪;
由此可知此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是,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则不适合休息。
故答案为:响度;分贝;不适合。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强弱的等级划分的认识及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一道基础题。
20.(3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 。
【分析】物体振动才能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生活中有两个应用,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根据声音的性质,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故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于液体和空气,故可以通过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情况是否正常;
通过听声音判断机器运转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
故答案为:振动,固体,信息。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考查了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还要了解声音传播条件,是中考的热点。
21.(2分)“新冠”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 液化 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热量。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出热量;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
【解答】解: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吃冰淇淋觉得凉爽,冰淇淋熔化时要吸热,所以觉得凉爽。
故答案为:液化;吸收。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见题。
22.(2分)同学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时,他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实验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冰熔化过程要 热量,温度 。
【分析】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的时间为熔化时间;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根据熔化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由图乙知,冰的熔化过程从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故冰是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吸收;保持0。
【点评】本题探究冰的熔化特点,考查对图象的理解,基础题目。
23.(2分)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 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不会;遵循。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24.(3分)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 反射 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车厢内始终显示,通过隧道用了3分钟,这条隧道长约 。
【分析】(1)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2)已知动车速度和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这条隧道长。
【解答】解: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已知动车速度,通过隧道用时间,
由可得,这条隧道长:
。
故答案为:反射;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5分)
25.(2分)用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2.60 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60cm。
故答案为:2.60。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6.(2分)按题目要求作图,如图所示,为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请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经过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的物点,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
作出像点的对称点,即为物点,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连接、,画上箭头,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
【点评】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
27.(3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水蒸气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 。
【分析】(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解答】解:水沸腾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因为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要让水持续沸腾,不能停止加热;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其示数为。
故答案为:水蒸气;100;不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温度计读数,比较基础。
28.(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移走蜡烛,在其位置处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3)小明第一次将蜡烛置于玻璃板前,第二次将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再次放置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与的间距为 。
【分析】(1)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2)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距等于物距。
【解答】解:(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3)由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小明第一次将蜡烛置于玻璃前,第二次将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此时蜡烛距离玻璃板,蜡烛距离玻璃板也是,与的间距为;
故答案为:(1)大小; (2)不能; (3)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9.(7分)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 弹开 的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而且是 越大,声源响度越 。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分析】(1)实验中,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解答】解:
(1)实验中,用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发现乒乓球会被弹开,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会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3)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的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两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而得知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1)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被弹开的幅度变大;(3)振幅;振幅;大;(4)转换。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特性,以及转换法的应用,难度不大。
30.(4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 表面积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 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的。
【分析】(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当探究与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余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既然对比就要求两个样品体积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蒸发的快慢,所以要选体积相等的两个样品;
(3)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即使时间相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也不相同,是没法对比的;根据两个样品的体积变化,可以确定在同种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多少不一样,说明蒸发和液体种类有关。
【解答】解:(1)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相关时,需要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温度和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相同;
(2)要想对比蒸发的快慢,必须控制两种样品的体积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的就是蒸发的快,所以要选:乙、丙;
(3)要验证液体种类对蒸发的影响,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变,若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的话,它们的温度就不一样,没有办法对比,所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从图中情况可以看出:在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水减少的慢,酒精减少的快,因此可以证明李丽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表面积;(2)乙、丙;(3)温度;正确。
【点评】该题目用到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在使用时,既要控制相同的量,又要控制不同的量,而不同的量只有一个。
33.(5分)运动场上男、女选手各一名分别跑40m的路程,要测量他们在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需要的仪器是 皮尺 和 秒表 。男、女选手分别跑完40m的路程,4名记时员的记录如表一所示。
表一
时间t(s)\路程s(m)
10m
20m
30m
40m
男
2.1
3.8
5.5
6.9
女
2.6
4.5
6.0
7.8
表二
速度(m/s)
v1(10m内)
v2(20m内)
v3(30m内)
v4(40m内)
男
4.8
5.3
5.5
5.8
女
3.8
4.4
5.0
5.1
根据表一的数据,计算男、女选手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填入表二,其中有二项未完成,请补上。
分析表二不同路程跑步的数据,两名选手在这40m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起跑慢,后来越来越快 。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其中s代表路程,一般用刻度尺、皮尺等测量;t代表时间,用秒表、停表测量;
已知男选手前10m所用时间,可以得到其速度;
已知女选手前30m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此过程的速度;
将男、女选手不同路程速度比较得出速度变化的共同规律。
【解答】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所以实验中需要用到皮尺和秒表;
男选手前10m所用时间为t男1=2.1s,
因为v=,所以男选手在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男1==≈4.8m/s;
女选手前30m用的时间为v女3=6.0s,所以女选手平均速度为v女3===5.0m/s;
由上可以看出,男选手在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依次为4.8m/s、5.3m/s、5.5m/s、5.8m/s;
女选手在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依次为3.8m/s、4.4m/s、5.0m/s、5.1m/s。
综合以上可知,两名选手开始起跑速度较慢,然后逐渐加速。
故答案为:皮尺;秒表;4.8;5.0;起跑慢,后来越来越快。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和分析,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从表格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四、计算与解答题(本题19分。要求解答过程必须写出必要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31.(9分)如图,列车以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后,在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声从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处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还有多少?
【分析】此题的声源是运动的物体,用公式分别算出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和声音传播的路程,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则有,求出。
【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
司机鸣笛后,在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听到回声时列车行驶的路;
(2)列车鸣笛后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
。
答:(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是;
(2)鸣笛声从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处共经过的路程是;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还有。
【点评】用公式求列车和声音在传播的距离、是本题的基础问题,找到听到回声时的距离和、的关系,是解出本题的难点,也是突破口。
32.(10分)如图所示,轿车甲以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是平直公路上的三个位置。、相距,、相距。
(1)求轿车甲由匀速行驶至处所需要的时间
(2)若轿车甲行驶至处时,驾驶员发现处有超速拍照装置(限速,立即使轿车减速,行驶后,速度减为,这段时间内,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请通过计算来判断轿车是否会因为超速而被拍照;
(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若另一辆轿车乙以速度也在上述公路上行驶,当行驶至处时,驾驶员发现处有障碍物,制动后轿车行驶刚好停在障碍物前,若此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求制动前轿车乙的行驶速度。
【分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得所需时间;
(2)知道汽车驾驶员发现处有超速拍照装置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运动时间,根据求出运动距离,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已知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根据驾驶员发现前方处由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然后可求得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解答】解:(1)由,
轿车甲由匀速行驶至处所需要的时间
;
(2)轿车减速行驶,其平均速度,
该过程通过的路程。
,根据题意可知,轿车达到拍照处的速度大于,所以汽车会被拍照。
(3)由题意可得,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
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答:(1)轿车甲由匀速行驶至处所需要的时间是
(2)通过计算来判断轿车会超速而被拍照;
(3)制动前轿车乙的行驶速度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同时进行了安全教育,有意义。
2021/12/9 14:09:33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四川江油市八年级期末教育质量监测物理试卷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