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李雯是一名中学老师,早上到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后,身为母亲的她到幼儿园接女儿放学:晚上,她去超市采购了不少东西。李雯角色的变化,说明( )
A.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变化没有关系
B.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关系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每个公民应关心国家的变化发展
2.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有利于个人社会化的是( )
①参加校运动会
②聆听大海的声音
③加入共青团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组织同学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
②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
③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演讲技巧
④把小狗、小猫等宠物当成孩子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打开网页,你可以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结交朋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网络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切愿望
B.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网络
C.生活因为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
D.网络交往是把锋利的双刃剑
5.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网络是虚拟世界,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③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④网络上充斥大量不良信息,应拒绝上网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网络购物已成为新消费方式,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假冒伪劣商品时有曝光;塑料包装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等。针对这些问题,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
A.消费者要善于比较、鉴别,并学会依法维权
B.网络购物百害而无一利,消费者应拒绝网购
C.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
D.商家开发经济、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7.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我们要奋不顾身地维护规则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规则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8.“有话好好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下列情境能体现“有话好好说”的是( )
A.谁让你收拾房间?就不听!东西都不见了!
B.你太小心眼了,还当什么男子汉,烦死了!
C.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和您交流吗?
D.其他同学犯错你为什么不管?就知道管我!
9.对图中司机开车溅人一身水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A.天气不好,情有可原 B.不守规则,缺乏文明
C.地面积水,在所难免 D.严重违法,应受处罚
10.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蔬菜摊点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主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留下买菜钱或扫码付款后自己取菜。“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 )
A.诚信做人,可以不尊重他人的隐私
B.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C.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
D.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11.骗子冒充老师进入学生家长群,在群里发送虚假接种“新冠疫苗”的信息,以收取“新冠疫苗”接种费为由对学生家长行骗,某九年级家长就被诈骗了1000元。该家长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方式维权( )
A.向消费者协会起诉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
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向公安机关报案
12.2020年11月,吉林男子李某因不满疫情检测,“觉得嗓子不舒服”而殴打护士。警方经过调查,将打人者李某传唤至派出所,并对其处以行政拘留7日,罚款300元的处罚。李某的行为( )
A.受到了刑事处罚,是严重违法行为
B.受到了民事处罚,是民事违法行为
C.受到了刑事处分,是一般违法行为
D.受到了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
13.下列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罪孽本自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4.近一段时间,中学生小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被几个不良少年拦截和索要钱物。小龙既害怕,又痛苦。面对这种情况,小龙的正确选择是( )
①忍无可忍时,与不良少年拼死一搏
②主动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③拨打110电话,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④绕道回家,惹不起,躲得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材料分析题(2大题,共2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材料二: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由过去的14周岁调低至12周岁。
中学生晓林看了上面两段材料后,忍不住吐槽: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惩戒规则与刑法有什么共同点?
(2)运用所学知识,对晓林的观点加以评析。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2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网络素养明显提升。在对待网络上转发的消息方面,有51.1%的被调查者选择事先“求证真伪”,有47.3%的被调查者选择会“凭经验判断”消息的真伪,仅1.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求证”。在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方面,与过去相比,81.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提高”,12.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变化”,只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降低”。
(1)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2)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李雯是一名中学老师,早上到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后,身为母亲的她到幼儿园接女儿放学:晚上,她去超市采购了不少东西。李雯角色的变化,说明( )
A.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变化没有关系
B.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关系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每个公民应关心国家的变化发展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
【解答】李雯角色的变化,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符合题意;A错误,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变化有密切关系;B错误,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2.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有利于个人社会化的是( )
①参加校运动会
②聆听大海的声音
③加入共青团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融入社会方法。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就是我们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我们要参加校运动会,加入共青团,参观历史博物馆等,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属于观看风景,不属于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组织同学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
②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
③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演讲技巧
④把小狗、小猫等宠物当成孩子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该题考查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解答】亲社会行为强调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同学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演讲技巧,均属于亲社会行为,①②③正确;把小狗、小猫等宠物当成孩子养不属于亲社会行为,④错误。
故选:A。
4.打开网页,你可以看新闻、听音乐、玩游戏、结交朋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网络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切愿望
B.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网络
C.生活因为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
D.网络交往是把锋利的双刃剑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一方面,网络有很多的优势,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如便捷高效网络信息、益处多多的网络健康交往等;另一方面,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如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杀伤力”。以此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网络的积极影响,说明生活因为网络而更加丰富多彩,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AB选项太绝对,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网络是虚拟世界,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③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④网络上充斥大量不良信息,应拒绝上网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具有两面性,如何趋利避害地使用网络,这是值得许多青少年思考的问题。
【解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②③正确;①错误,网络受道德和法律约束;④错误,不能拒绝上网,要合理利用网络。
故选:B。
6.网络购物已成为新消费方式,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假冒伪劣商品时有曝光;塑料包装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等。针对这些问题,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
A.消费者要善于比较、鉴别,并学会依法维权
B.网络购物百害而无一利,消费者应拒绝网购
C.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
D.商家开发经济、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分析】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健康积极使人进步的信息,又有消极虚假害人的信息,启示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答】网络购物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保问题。网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坚持绿色化理念,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消费者要善于比较、鉴别,并学会依法维权,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商家应该开发经济、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ACD是正确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选项忽略了网购的积极影响,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7.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我们要奋不顾身地维护规则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规则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题文中,“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说明了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符合题意;A错误,遵守社会规则依靠他律和自律;B错误,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维护规则;D不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规则的改进。
故选:C。
8.“有话好好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养。下列情境能体现“有话好好说”的是( )
A.谁让你收拾房间?就不听!东西都不见了!
B.你太小心眼了,还当什么男子汉,烦死了!
C.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和您交流吗?
D.其他同学犯错你为什么不管?就知道管我!
【分析】本题考查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与父母交流沟通,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解答】我们要学会“有话好好说”,选项ABD都是对他人的指责,错误;C是“有话好好说”的体现,符合题意。
故选:C。
9.对图中司机开车溅人一身水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A.天气不好,情有可原 B.不守规则,缺乏文明
C.地面积水,在所难免 D.严重违法,应受处罚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
【解答】题文中,开车人不守规则,缺乏文明,没有做到尊重他人,没有做到换位思考,B正确;A错误,其行为违背了道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C错误,即使地面有积水,开车慢行,也是可以避免的;D错误,不属于违法行为。
故选:B。
10.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蔬菜摊点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主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留下买菜钱或扫码付款后自己取菜。“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 )
A.诚信做人,可以不尊重他人的隐私
B.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C.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
D.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分析】本题考查如何诚信做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解答】“无人售卖”模式是对人们诚信品质的考验,通过这个模式,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个人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故B符合题意;A错误,诚信做人,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CD排除,是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职能,不是从个人角度。
故选:B。
11.骗子冒充老师进入学生家长群,在群里发送虚假接种“新冠疫苗”的信息,以收取“新冠疫苗”接种费为由对学生家长行骗,某九年级家长就被诈骗了1000元。该家长可以通过下列哪个方式维权( )
A.向消费者协会起诉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
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向公安机关报案
【分析】该题考查用法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解答】骗子冒充老师进入学生家长群,在群里发送虚假接种“新冠疫苗”的信息,对学生家长行骗,某九年级家长就被诈骗了1000元。该家长套依法维权,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12.2020年11月,吉林男子李某因不满疫情检测,“觉得嗓子不舒服”而殴打护士。警方经过调查,将打人者李某传唤至派出所,并对其处以行政拘留7日,罚款300元的处罚。李某的行为( )
A.受到了刑事处罚,是严重违法行为
B.受到了民事处罚,是民事违法行为
C.受到了刑事处分,是一般违法行为
D.受到了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解答】题文中,李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受到了行政拘留7日、罚款300元的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可当选;ABC错误,应排除。
故选:D。
13.下列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罪孽本自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分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犯处罚的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解答】题文中,名言警句蕴含的道理是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分析可知,A体现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关系,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14.近一段时间,中学生小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被几个不良少年拦截和索要钱物。小龙既害怕,又痛苦。面对这种情况,小龙的正确选择是( )
①忍无可忍时,与不良少年拼死一搏
②主动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③拨打110电话,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④绕道回家,惹不起,躲得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的借助社会或他人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解答】我们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的借助社会或他人的力量,机智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所以小龙的正确选择是主动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拨打110电话,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故①错误,②③正确;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错误。
故选:B。
15.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分析】本题考查公民法律意识。现代社会守住法律底线,不违法是做人底线。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解答】分析可知,A体现的是宽容,B体现的是要有防患意识,D体现的是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C意思是不因坏事较小就去做,不因善事小就不去做,小错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符合题意。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2大题,共2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材料二: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由过去的14周岁调低至12周岁。
中学生晓林看了上面两段材料后,忍不住吐槽: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惩戒规则与刑法有什么共同点?
(2)运用所学知识,对晓林的观点加以评析。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规则和法律的共同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树立法治观念等。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中的惩戒规则与刑法的共同点。解答时,可从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都具有约束力、都对未成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对晓林的观点加以评析。分析可知,晓林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可从我国出台的规则和法律的目的、实施教育惩戒和将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目的、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比过去更加全面、作为未成年人应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两者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都具有约束力,都对未成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2)晓林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我国出台的规则和法律是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实施教育惩戒和将刑事责任年龄调整,都是对违规和违法行为的教育和惩治,目的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近年来,我国出台和修订了多项制度、法规与法律,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比过去更加全面了。③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自律,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2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网络素养明显提升。在对待网络上转发的消息方面,有51.1%的被调查者选择事先“求证真伪”,有47.3%的被调查者选择会“凭经验判断”消息的真伪,仅1.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求证”。在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方面,与过去相比,81.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提高”,12.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变化”,只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降低”。
(1)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2)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网络的消极影响、善用新媒体等。
【解答】(1)本题考查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危害。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网络文明、危害社会诚信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制造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网络文明,危害社会诚信。
(2)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八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