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3练含解析202110181466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2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3练含解析202110181466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2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3练含解析202110181466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3练含解析202110181466
展开【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后面的拥着大鼓,前面的手拿铜镲。( ① );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 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② ),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句,表现出大鼓和铜镲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如在眼前。
B.②句运用顶针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活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抗击洪峰的坚韧。
C.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个体和群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天上的场景。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云浮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B.分析人士认为,公开市场操作节奏的轻微变化,显露出当前流动性管理在力度和节奏方面的微调迹象,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形势的细微变化。
C.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的自身形象,也导致干部疏远群众,群众脱离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
D.城市发展,人才是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南京人意识到,单靠自身的人才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
5.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萍乡道中谒濂溪①祠
[明]王守仁
木偶形骸恐未真,清辉亦自凛衣巾。
薄书曾屑乘田吏②,俎豆犹存畏垒③民。
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解传神。
千年私淑④心丧后,下拜春祠荐渚苹。
[注]①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以濂溪为号,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曾贬谪至萍乡任税监。
②乘田吏:史载孔子曾任乘田、委吏小官。③畏垒:乡野。④私淑: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并传承其学术而尊之为师之意。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濂溪祠里的先生塑像未必与真人一般模样,但让拜谒者有敬畏感;首联交代了对先生的仰慕之情。
B.领联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认为史书轻视乘田、委吏这样的小官,但萍乡百姓依然景仰、祭祀濂溪先生。
C.诗歌用“过化传神”肯定濂溪先生的功绩与影响,赞扬濂溪先生留在萍乡的教化之功、高风亮节。
D.诗歌直抒胸臆,表达对先贤的深切悼念,以及传承其学术思想的志向,情感真挚深沉,令人感慨。
7.“下拜春祠荐渚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用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的事例来论述“ ,
”的观点。
(2)杜甫《登高》中“ , ”两向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通过月亮描写了乐曲结束后听众沉浸在音乐意境中的情境。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士兵与猎手
戴 涛
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
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
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
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
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
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
“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
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
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三段提到,自打来了日本人,森林里的动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既是鄂伦春猎手坚持追逐的原因,又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暴戾。
B.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表达出他的反省。
C. 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山崖。自然动物以这种毁灭、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
D. 小说以美丽壮阔的小兴安岭为背景展开故事,在“人性”与“兽性”的错位统一中,彰显了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升华主题。
2. 本文擅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6分)
3.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通判吉州。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后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① ,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端揆,指相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B.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C.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D.命为户部推官/出为准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代还是指在外地任职的朝廷官员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文中指向敏中由吉州回到朝廷任职。
B.传舍原指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后者。
C.驿又称作驿站,文中是指官府建造的专门为传递公文的人提供的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D.翰林常指我国古代的官名。唐玄宗时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官,同朝代所指有所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敏中志向远大,受人赏识。向敏中刚刚成年,接连遭遇父母丧事,但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戚戚于贫贱;考中进士后开始做官,受到张齐贤举荐,得到宋太宗赏识。
B.向敏中建言献策,行事周密。为了避免奏折遗漏、丢失,防止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向敏中建议设置处理奏折的专门机构,皇帝采纳建议并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
C.向敏中操守自持,正直清廉。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非常忌恨,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财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
D.向敏中机警果敢,为人谦卑。禁军有人利用傩会作乱,向敏中设下埋伏,一举拿下;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时,闭门谢客,家中安静,皇帝知道后大加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
(2)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8.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83练)
【基础训练】
1.D项,“拟人”错,第④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并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2.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3.①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 ②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结构混乱,“致力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句杂糅了,可删除“一直致力于”。C项,搭配不当,“干部疏远群众”应为“干部脱离群众”,“群众脱离干部”应为“群众疏远干部”。D项,成分残缺,“满足”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发展”后加上“的需求”。故选B。
5.①“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
④“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
⑤引号改为书名号。
⑥ 残缺,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6.B项,“领联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认为史书轻视乘田、委吏这样的小官”理解有误。“屑”在诗中是“认为值得做”的意思,颔联从史书、百姓两个角度来肯定濂溪先生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没有运用正反对比手法。
7.①“下拜”“荐”,照应诗题中的“谒”。与首联“凛衣巾”呼应;②运用动作描写,再次表明对濂溪先生的景仰之情,巧妙收束全文;③与前一句相映衬,表明“拜”“荐”出乎真情,强化情感。
8.(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综合训练】
1. B【解析】“表达出他的反省”一句不正确,反而可看出他的麻木、冷酷。
2. 答案:①追捕东北虎的原因:士兵表面上是为了实现父亲遗愿,为父报仇,实则是想借此炫耀,可见其内心贪婪;而猎手是为了全家的生存,是善良的,有责任意识的。
②面对两只东北虎温馨画面时的反应:士兵犹豫一瞬间后举起了枪,杀死了老虎,可见其冷酷、残忍;猎手为这样温馨美好的画面所打动,小心翼翼的放下了枪,可见其仁慈、善良、悲悯。
③面对东北虎的惨死后的举动:士兵震惊,“枪掉落在雪地上”,心怀愧疚,可见其人性尚存;猎手“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可见其爱憎分明。
3. 答案:①并列式双线结构。小说中,日本士兵和鄂伦春猎手分别对东北虎进行追捕,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并在找到东北虎时相交,拓展了读者视角,丰富了阅读内容,还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鲜明的表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
②巧用环境描写暗示情节发展。如第4段“起风了……变得模糊不清了”,雪花飘飞,视线模糊,借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下文人物在寻找东北虎时遇到的困难。再如第6段,突然放晴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暗示下文人物将心愿得偿。
③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或答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深化主旨。小说以若干年后日本士兵来寻鄂伦春猎手报恩为结局,可见当年猎手并没有因为士兵犯下罪孽就将其击毙,此为意料之外;但这又符合猎手善良的品质,且与他开枪前“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相呼应,此为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局抛弃了一般的敌我双方以牙还牙、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冷酷模式,彰显了小说用仁义、善良来拯救罪恶的主题。
4.B翻译为:任命为户部推官,外任为准南转运副使。当时领外州转运史的人,都凭借权势与宠信而妄自尊大,所到之处,人们敬畏,向敏中不崇尚威严,对同僚属吏以礼相待,常常劝慰、鼓励,任职期间事务处理及时得当。
5.C项,“驿”除了指驿站外,还可指驿站里供使者使用的马匹,由文中“驰驿”可知,这里的“驿”指马。
6.C项,“发现礼物并未拆封”错,并非“礼物”,而是“书”,即信件。
7.(1)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
(2)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
8.“大耐官职”即非常胜任这个官职。向敏中升任仆射,没有设宴庆贺,面对李宗谔的庆贺,谦卑应答,表现了谦虚谨慎、荣辱不惊的节操。
参考译文:
向敏中,字常之,河南开封人。刚刚成年的时候,接连遭遇父母的丧事,但他能够刻苦自立,胸怀大志,不在乎家中贫穷。太平兴国五年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担任吉州通判。转运使张齐贤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更替回朝,任命为著作郎。皇帝在便殿召见他,应对明白流畅,宋太宗认为他很好,任命为户部推官,外任为淮南转运副使。当时领外州转运史的人,都凭借权势与宠信而妄自尊大,所到之处,人们敬畏,向敏中不崇尚威严,对同僚属吏以礼相待,常常劝慰、鼓励,任职期间事务处理及时得当。后来被任命枢密直学士。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向敏中将这件事详细地上奏,担心贻误边远地区的机要事务,请求另外设置机构,任命专门的官员前去管理,校正簿书典籍,皇帝下诏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这个机构。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忌妒他。恰逢有人说向敏中在法寺为官的时候,皇甫侃监理无为军权务,因为受贿而被查处,于是皇甫侃写信给朝廷大臣请求从轻发落,向敏中也接到了信。此事传到御史台,查考实情,曾经有人送信到向敏中门前,他看了信上的名字,没有开封便还给送信的人并让他回去了。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不久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于是便派人骑快马去把信挖出来,封口和名字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动过。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向敏中接到诏书后便将诏书藏起来,还和往常一样视察处理政务。恰逢腊月礼祭驱除瘟疫,有人报告禁军打算趁礼祭时作乱,向敏中秘密地派手下士兵身披盔甲潜伏在走廊下帷幕中。第二天,他把宾客、幕僚、士兵、军官都召来,设置酒宴听任检阅,没有一个人提前知道这件事情。命令礼祭的人进来,先让他们在门外表演歌舞,后召唤他们来到台阶前,向敏中一挥衣袖,潜伏的士兵一涌而出,将他们全部擒住,这些人果然携带短刀,当即就地斩首。天禧初年,升任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值应对,宋真宗说:“向敏中家中今天去庆贺的客人肯定很多,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从容祝贺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若不是因为功劳道德深受器重,关心倚重超过一般,哪能得到这种荣耀呢?”向敏中又是谦卑应答。(李宗谔)又一一陈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之重,向敏中仍谦卑应答,最终没说一句话。李宗谔退出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0练含解析202110181300: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0练含解析202110181300,共12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练含解析202110181473: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8练含解析202110181473,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练含解析202110181396: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练含解析202110181396,共12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