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5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5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4155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练习(Word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
文本一
(2020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复活的土地
艾 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沪杭路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腐朽的日子……快要不留痕迹了”,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明诗人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表达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没有用到形容词,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和节奏的变化,使情感得到了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的含意?(4分)
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过,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文本二
(2020山东莱芜一中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①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②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 ①焉支: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②隘口:狭窄的山口。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征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的形象,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来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7.第一节诗中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8.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不单是民族的象征。那么,长城在诗人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文本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5分)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茶馆里点起一盏菜油灯。
“钱伯伯,”瑞宣低声的叫。“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
老人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不去!你认识你们胡同里的牛教授?”
“不认识。干吗?”
“不认识就算了。你总该认识尤桐芳喽?”
瑞宣点点头。
“她是有心胸的,你应该照应她一点!我也教给了她那个字——杀!”
“杀谁?”
“该杀的人很多!能消灭几个日本人固然好,去杀掉几个什么冠晓荷,李空山,大赤包之类的东西也好。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就是一方面想作高官,一方面又甘心作奴隶——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蹭。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一下子溃烂到底。”
“我怎么照应她呢?”瑞宣相当难堪的问。
“给她打气,鼓励她!一个妇人往往能有决心,而在执行的时候下不去手!”老人又慢慢的往起立。
瑞宣还不肯动。他要把想了半天的一句话——“对于我,你有什么教训呢?”——说出来。可是,他又不敢说。他知道自己的怯懦与无能。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的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也慢慢的立起来。
两个人出了茶馆, 瑞宣茫然的立在那里,看着钱先生在灯影中慢慢的走去。一直到看不见老人了,他才打了转身。
他一向渴盼见到钱先生。今天,他看到了老人,可是他一共没有说了几句话。羞愧截回去他的言语。论年岁,他比老人小着很多。论知识,他的新知识比钱诗人的丰富。论爱国心,他是新时代的人,理当至少也和钱伯伯有一样多。可是,他眼看着钱伯伯由隐士变为战士,而他还是他,他没有丝毫的长进。他只好听着老人侃侃而谈,他自己张不开口。没有行动,多开口便是无聊。这个时代本应当属于他,可是竟自被钱老人抢了去。他没法不觉得惭愧。
随着第二天的朝阳,他可是看见了新的光明。他把自己放下,而专去想钱先生。他觉得钱先生虽然受尽苦处,可是还很健康,或者也很快活。为什么?因为老人有了信仰,有了决心;信仰使他绝对相信日本人是可以打倒的,决心使他无顾虑的、毫不迟疑的去作打倒日本人的工作。信仰与决心使一个老诗人得到重生与永生。
看清楚这一点,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这,在以前,他总是一天到晚的低着头,不敢正眼看别人,也不敢对镜子看自己。现在,他决定要学钱先生,尽管在行动上与钱先生不同,可是他也要像钱先生那样的坚定,快乐。
是的,他须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而反倒应该去看,去接触,一切。他应当到冠家去,看他们到底腐烂到了什么程度。他应当去看小崔怎样被砍头。他应当去看日本人的一切暴行与把戏。看过了,他才能更清楚,更坚定。说不定也许不期而然的狠一下心,去参加了抗战的工作。人是历史的,而不是梦的,材料。他无须为钱先生忧虑什么,而应当效法钱先生的坚强与无忧无虑。
这是星期六。下午两点他就可以离开公事房。他决定去看看下午三点在太庙大殿里举行的华北文艺作家协会的大会。他要看,他不再躲避。
北平人多数是喜欢热闹的,而这里太幽静。现在,已是冬天,这里的游人就更少了。瑞宣来到,大门外虽然已经挂起五色旗与日本旗,并且贴上了许多标语,可是里外都清锅冷灶的,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他慢慢的往园内走,把帽子拉到眉边,省得教熟人认出他来。
他看见了老柏上的有名的灰鹤。两只,都在树顶上立着呢。他立定,呆呆的看着它们。据说,这里的灰鹤是皇帝饲养着的,在这里已有许多年代。瑞宣不晓得一只鹤能活多少年,是否这两只曾经见过皇帝。他只觉得它们,在日本人占领了北平之后,还在这里活着,有些不大对。它们的羽毛是那么光洁,姿态是那么俊逸,再配上那红的墙,绿的柏,与金瓦的宫殿,真是仙境中的仙鸟。可是,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说不定,日本人会用笼子把它们装起,运到岛国当作战利品去展览呢!
不过,鸟儿到底是无知的。人呢?他自己为什么只呆呆的看着一对灰鹤,而不去赶走那些杀人的魔鬼呢?他不想去看文艺界的大会了。灰鹤与他都是高傲的,爱惜羽毛的,而他与它们的高傲只是一种姿态而已,没有任何的用!他想低着头走回家去。
可是,极快的,他矫正了自己。不,他不该又这样容易伤感,而把头又低下去。伤感不是真正的,健康的,感情。由伤感而落的泪是露水,没有甘霖的功用。他走向会场去。他要听听日本人说什么,要看看给日本人作装饰的文艺家的面目。他不是来看灰鹤。
(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舍借钱先生之口,用“遗传病”“老牛”等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落后的观点、思想、制度、方法等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
B.文中多处语言描写塑造了钱先生这一是非分明的觉醒者的形象,钱先生让瑞宣发生了质的转变,让他成了一名坚强的战士。
C.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危难时期以瑞宣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丰富了瑞宣这一人物形象,发人深省。
D.文中身处历史变局中的小人物的经历与体验具有隐喻性:战争的破坏、家国的沉浮、民族精神的磨炼和对自由的向往。
10.选文后半部分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灰鹤”这一形象。请分析“灰鹤”的意蕴。(6分)
11.瑞宣是老舍在《四世同堂》(节选)中塑造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处于蜕变阶段的新派市民形象,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老舍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6分)
群文探究
1.艾青和席慕蓉的诗歌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四世同堂》(节选)中提到了“民族的遗传病”。其实,无论是瑞宣,还是阿Q,还是《茶馆》(节选)中的某些人,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的遗传病”。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克服这种“民族的遗传病”,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1.D “表达了诗人为了……决心”错,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
2.A “虽没有用到形容词”错,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了“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
3.答案 表层含意:“悲哀的诗人(你)”就是指诗人自己;“往日的忧郁”指诗人因以前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伤痛难过。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就是告诉自己忘记以前苦难的生活(或:这种苦难的生活即将结束)。深层含意:①诗人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②诗人也是民众的一分子,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众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民众相信以前苦难的生活即将结束,光明(希望)即将到来。
解析 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要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诗句的含意。从表层来看,“悲哀的诗人”即诗人自己,“往日的忧郁”是土地复活之前人们的状态,“应该拂去”指这种生活的结束。从深层来看,诗人只是民众的一个代表,所以深层含意要从民众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4.答案 ①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全诗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景象,孕育了新的希望,这让诗人相信苦难终会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复活的土地”这一题目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②“复活的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全面抗战即将来临(或:预言民族的觉醒、奋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③“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新事物,想到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预言了历史的风云变幻。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字眼,还要扣住题干中的“预言”二字。题目本身的特点,即生动形象,有吸引力,交代了土地的特点。从预言的角度看,诗歌写于1937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标题预示了全面抗战的到来;另外,从“复活的土地”想到全面抗战的胜利,这也是另外一种预言。
5.D “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错误,在这首诗中,长城只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6.C “语言平实”分析有误,本诗的语言总体来看是深刻凝重、含蓄蕴藉的。
7.答案 ①运用第二人称“你”,更易于抒发诗人的情感。②把长城看作历史的见证人,长城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悲欢离合。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考虑第二人称的作用,即增加亲切感,便于对话,便于抒情,能迅速地把读者的感情调动起来并使之融入作品中。其次,诗人称长城为“你”,且叙述了长城千年的沧桑,把长城看作历史的见证人。
8.答案 在诗人心中,长城是寄托乡思、乡愁的意象,是一种博大的精神,更是民族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长城让多情的诗人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挥之不去,成为一种乡愁情结的载体。
解析 由诗歌内容看,长城不仅是一个意象,同时也是故土的一个象征,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同时,长城还见证了历史。从以上角度答题即可。
9.B “让瑞宣发生了质的转变,让他成了一名坚强的战士”拔高了文意,文章塑造了钱先生这一是非分明的觉醒者形象,这一形象影响了瑞宣,但瑞宣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而是处于蜕变的阶段。
10.答案 ①灰鹤是转变前的瑞宣的写照。一味地爱惜羽毛,姿态高傲,面对入侵者无力反抗,对国家没有任何作用。②灰鹤具有象征意义。在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下,再好的东西也会受到摧残,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③灰鹤寄托了作者面对世事沧桑、国家沦亡这一现实的悲痛之情。
解析 由“灰鹤与他都是高傲的,爱惜羽毛的……没有任何的用”可知,“灰鹤”与瑞宣有一定的关系,且都是无用之物;“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则说明“灰鹤”不能主宰个人的命运,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会用笼子把它们装起,运到岛国当作战利品去展览”则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国家沦亡的悲痛之情。
11.答案 ①表现了新派市民的矛盾冲突和蜕变过程:怯懦的性格与新知识、爱国心形成矛盾冲突,国家命运与“钱先生”们促使他们蜕变。②揭示了国民性格上的弱点:外敌入侵,甘心做奴隶,苟且偷安,内心有良知却保守软弱。③寄托了作者的期望:期望这类人能够觉醒,从过去的保守怯懦中勇敢地走出来。
解析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需要从题干中的“处于蜕变阶段的新派市民形象”入手。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种蜕变;从深层来看,瑞宣是某类群体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从情感角度来看,对处于蜕变阶段的这一类人,作者还寄寓了某种希望。
【群文探究】
1.答案 (提示)《复活的土地》:复活的土地象征着民族的觉醒,诗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体会到迎接战斗的严峻意义。
《长城谣》: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是一部中华民族征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唯一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意象——长城,通过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对长城的形象进行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浓郁思念与热爱之情。
2.答案 (提示)首先要明白,“民族的遗传病”不是指真正的病症,而是指人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其次要注意,题干要求指出“如何克服这种‘民族的遗传病’”,所以写作的重点要放在现实中年轻一代的具体做法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0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章第⑧段有何作用?请简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