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八年级(上)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八年级(上)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路上,我们是行人……这说明( )
①每个人都只能具有一种身份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④众多的社会关系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青少年应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亲近社会必须做到( )
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④要独善其身,因为我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等。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A.沉溺虚拟故事,享受网络生活
B.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C.突破技术限制,依法行使权利
D.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制能力
4.“两会”前夕,一些网站推出了“我向总理说句话”“我给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很多网友由“围观”到“参与”,这( )
A.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警示我们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C.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说明网络能够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5.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改为“会自护懂求救”。这表明( )
A.社会规则是经常变化的、不稳定的
B.中小学生守则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自由
C.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制定和改进规则
D.规则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和完善
6.社会生活中,公民须遵守一些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7.2021年1月16日上午,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条例》第八条倡导下列文明行为:遵守公共礼仪,言行举止文明,在公共场所着装得体、不喧哗。这些文明行为( )
①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能杜绝争吵
③能促进社会和谐
④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
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
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
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9.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其主要原因是( )
A.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B.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
C.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D.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0.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不说谎B.不违法C.不违纪D.不犯罪
1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B.
C.D.
12.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是( )
A.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二、材料分析题(第13题6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6分)写出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以及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4.(10分)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的活动,搜集到了以下两则新闻:
材料一:常熟青年农民薛飞以新型的“互联网+众筹”的模式,通过“寻田记”软件查看农田的种养动态,突破了传统的种养管理,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农业生产链。
材料二:苏州智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市民通过该微信公众号,注册并完成线上实名认证,开通医院的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检查报告查询等服务。
(1)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网络改变世界的?
材料三: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中国好网民”,如何成为“中国好网民”?专业人士提出,关键要“三有”:一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二要有适度的分寸意识和清醒的智慧头脑,善于学习,远离“网瘾”;三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
(2)“中国好网民”的“三有”要求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何启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某校积极开展“建诚信校园,做诚实学生”的活动。这一活动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面是学校诚信状况调查小组统计的调查结果:
“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100人)
(1)请你根据表格数据说明本校学生的“诚信”状况。
(2)根据对学校“诚信”状况的调查结果,请你准备一份关于诚信重要性的演讲稿。你该怎样写?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八年级(上)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本题24分)
1.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路上,我们是行人……这说明( )
①每个人都只能具有一种身份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④众多的社会关系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解答】“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路上,我们是行人”体现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这是由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决定的,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人的具有多种身份。
故选:B。
2.青少年应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亲近社会必须做到( )
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④要独善其身,因为我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亲近社会。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解答】亲近社会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负责任的习惯,我们要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错误,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
故选:A。
3.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等。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A.沉溺虚拟故事,享受网络生活
B.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C.突破技术限制,依法行使权利
D.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制能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善用新媒体。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和社会参与路径。我们要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培养媒介批评能力,学会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
【解答】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在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启示我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制能力,防止沉迷于网络,D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沉溺虚拟故事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健康成长,A说法错误;本题与网络谣言无关,B不合题意;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不能突破技术限制,C观点错误。
故选:D。
4.“两会”前夕,一些网站推出了“我向总理说句话”“我给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很多网友由“围观”到“参与”,这( )
A.体现了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警示我们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C.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说明网络能够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很多网友由“围观”到“参与”,这体现网络的作用,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A符合题意。ACD在题干中未体现。
故选:A。
5.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改为“会自护懂求救”。这表明( )
A.社会规则是经常变化的、不稳定的
B.中小学生守则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自由
C.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制定和改进规则
D.规则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和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题文中,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修改,说明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和完善,D符合题意;A错误,社会规则具有相对固定性,不是经常变化的、不稳定的;B错误,中小学生守则保障了中小学生的自由;C错误,中学生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不能制定规则。
故选:D。
6.社会生活中,公民须遵守一些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要遵守规则,是因为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C是正确的。A错误,说法过于绝对;B不符合题意,“不准带手机进考场是纪律规定,不是法律;D不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我国的法律体系。
故选:C。
7.2021年1月16日上午,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条例》第八条倡导下列文明行为:遵守公共礼仪,言行举止文明,在公共场所着装得体、不喧哗。这些文明行为( )
①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能杜绝争吵
③能促进社会和谐
④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文明礼貌。讲文明、有礼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解答】题文中的文明行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能促进社会和谐,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能杜绝争吵”的观点绝对化。
故选:B。
8.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
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
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
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关爱他人.朋友之间相互影响,关爱他人会有利于交往,能建立真挚的友情.
【解答】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所以B符合题意;A错误,送爱心时要尊重他人;C错误,在贫困地区的孩子面前,不能炫耀自己的优越条件;D错误,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是对他们的伤害。
故选:B。
9.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其主要原因是( )
A.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B.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
C.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D.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解答】犯罪之所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其主要原因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符合题意;A涉及犯罪行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B涉及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涉及法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不说谎B.不违法C.不违纪D.不犯罪
【分析】该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种类;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1.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B.
C.D.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关系;违法与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违法包含犯罪。
【解答】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违法与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违法包含犯罪,C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12.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是( )
A.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分析】该题考查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机智又要勇敢.
【解答】依据题干,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和帮助;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第13题6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6分)写出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以及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分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违法行为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解答】镜头一: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承担的责任。分析材料可知,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据此作答。
镜头二: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承担的责任。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不听劝阻,起哄、打闹、向场内投矿泉水瓶等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据此作答。
镜头三: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承担的责任。赵某半夜持刀抢劫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镜头一:①民事违法行为;②民事责任。
镜头二:③行政违法行为;④行政责任。
镜头三:⑤犯罪行为;⑥刑事责任。
14.(10分)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的活动,搜集到了以下两则新闻:
材料一:常熟青年农民薛飞以新型的“互联网+众筹”的模式,通过“寻田记”软件查看农田的种养动态,突破了传统的种养管理,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农业生产链。
材料二:苏州智慧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市民通过该微信公众号,注册并完成线上实名认证,开通医院的预约挂号、线上支付、检查报告查询等服务。
(1)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网络改变世界的?
材料三: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中国好网民”,如何成为“中国好网民”?专业人士提出,关键要“三有”:一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二要有适度的分寸意识和清醒的智慧头脑,善于学习,远离“网瘾”;三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
(2)“中国好网民”的“三有”要求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何启示?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该题考查善用新媒体。我们要理性利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在上网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解答】(1)该题考查网络的作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本知识,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变得更迅捷,打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推动社会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等等以此展开作答即可。
(2)该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结合材料中的“三有”内容,分别从提高媒介素养,遵守网络规则、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学会信息节食,增强自控能力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1)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⑤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⑥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政务公开,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遵守规则”,体现了提高媒介素养,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要有适度的分寸意识和清醒的智慧头脑,善于学习,远离‘网瘾’”,体现了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体现了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加强自我控制。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某校积极开展“建诚信校园,做诚实学生”的活动。这一活动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面是学校诚信状况调查小组统计的调查结果:
“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100人)
(1)请你根据表格数据说明本校学生的“诚信”状况。
(2)根据对学校“诚信”状况的调查结果,请你准备一份关于诚信重要性的演讲稿。你该怎样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诚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等,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表格数据说明本校学生的“诚信”状况。结合教材内容,从践行诚信、也存在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还有小部分同学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诚信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准备一份关于诚信重要性的演讲稿。运用所学知识,从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品质、传统美德、民法原则、立命之本、无形资产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本校学生从整体上看同学们践行诚信的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还有小部分同学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诚信行为,需要引起重视。
(2)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行为
哪类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
①
②
镜头二:李某等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后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③
④
镜头三:赵某半夜持刀抢劫路人1000元,法院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
⑤
⑥
项目
撒谎
考试作弊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60
70
54
偶尔出现
25
24
36
经常出现
15
6
10
行为
哪类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
① 民事违法行为
② 民事责任
镜头二:李某等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后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③ 行政违法行为
④ 行政责任
镜头三:赵某半夜持刀抢劫路人1000元,法院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
⑤ 犯罪行为
⑥ 刑事责任
项目
撒谎
考试作弊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60
70
54
偶尔出现
25
24
36
经常出现
15
6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政治]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政治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真题真题道德与法治真题解析版docx、政治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真题真题道德与法治真题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说明,非选择题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