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检测
展开测试时间:20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ɡuǎ) 色挠(ná) 弗敢易(fú) 大义凛然(lín)
B.唐雎(jū) 缟素(ɡā) 魏襄王(xiāng) 以头抢地(qiāng)
C.休浸(jìn) 韩傀(ɡuī) 夫专诸(fú) 免冠徒跣(xiǎn)
D.怫然(fú) 侵犯(qīn) 长跪(ɡuì) 寡人谕矣(yù)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大王加惠( ) (2)而君逆寡人者( )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4)秦王色挠(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天子之怒 B.专诸之刺王僚也
C.此皆布衣之士 D.布衣之怒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5.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是臣民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C.“岂直五百里哉?”一句中的“哉”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
D.《战国策》是宋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二、提升题
6.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项是( )
①秦王不说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7.(2021浙江丽水三模)以下是演讲稿《以和为贵》的主要内容列表,其中观点与材料脱离,材料引用不当的一处是( )
三、阅读题
(2021江苏泰州姜堰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②,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智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圬④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 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智伯的家臣。②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大臣。③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④圬:泥土涂墙的工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曰( ) (2)去而就智伯( )
(3)及三晋分知氏( ) (4)卒释之 ( )
9.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智伯死于赵襄子手
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记》)
D.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
且 智 伯 已 死 无 后 而 其 臣 至 为 报 仇
11.翻译下列句子。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译文:
12.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C A.凛lǐn。B.缟gǎ。D.谕yù。
2.答案 (1)施予恩惠 (2)违背 (3)曾经 (4)屈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一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二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
3.答案 C A、B、D选项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都中的“之”是助词,“的”。
4.答案 (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2)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逐一落实关键词,如(1)中的“因(因此)”“使(出使)”,(2)中的“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5. 答案 C A项,“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B项,应是“三个有志之士”。D项,“宋代刘向”不正确,应为“西汉刘向”。
6. 答案 D ②“怫然怒”直接描写了秦王的“蛮横”;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中的“谓”字,蛮横态度毕现;④“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以“天子”自居,威吓唐雎,足见秦王的蛮横。
7. 答案 C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这句话是强调学习的快乐的,在孔子的眼中,只有努力学习求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人生之中最大的快乐。与论点“自知守礼是‘和’的前提”无关。故选C。
8. 答案 (1)道歉 (2)投靠 (3)等到 (4)释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秦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谢:道歉。(2)句意:他就投靠智伯。就:靠近,投靠。(3)句意:等到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及:到,等到。(4)句意: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释,释放。
9. 答案 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例句:介词,在。A.介词,比。B.介词,到。C.介词,在。D.介词,从。故选C。
10. 答案 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而且智伯已经死了,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来为他报仇。故断句为: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
11. 答案 ⑴韩、魏两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⑵他是一位义士,我小心躲开他就行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⑴重难点词语有:第一个“以”,凭借;徒,只、仅仅;第二个“以”,因为。⑵重难点词语有:吾,我;谨,小心、谨慎;之,代词,他;耳,罢了。
12. 答案 甲: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乙:豫让知恩图报、忠诚守节、舍生取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从甲文“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可以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以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从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可以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不辱使命。从乙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知恩图报。从乙文“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忠诚守节。从乙文“欲为智伯报仇”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舍生取义,不怕牺牲。
[参考译文]
[乙] 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当初给范氏、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靠智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智伯也被赵襄子杀死。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我一定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于是豫让就改名换姓装扮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粉刷厕所,以便趁机杀死赵襄子。赵襄子去厕所时,心中感觉异常,就下令把粉刷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豫让在粉刷工具上装上匕首,说:“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身边的人想要杀豫让,赵襄子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小心躲开他就行了。而且智伯已经死了,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来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于是把豫让释放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
观点
材料
出处
“和”是诞育万物的本原
A.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和”是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自知守礼是“和”的前提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求同存异是“和”的途径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初中人教部编版19 枣儿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9 枣儿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提升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9 枣儿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19 枣儿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提升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提升题,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