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二课:卡通故事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六课:让图表说话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案 1 次下载
- 湘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湘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湘美版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时间:2012年12月3日 总第14-15课时
课 题 | 7、书法的点画之美 | 教学内容 | 楷、隶、篆、草四书。 | |||||||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 课时 | 2课时 | 执教教师 | 董春海 | |||||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 ||||||||
知识与技能 | 1. 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4. 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 |||||||||
过程与方法 | 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 |||||||||
教学重点 | 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 |||||||||
教学难点 | 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合作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时间分配 | |||||
|
| 第一课时 |
|
|
| |||||
一、欣赏导入。 | 交流、启发。 |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 2 | |||||
二、篆、隶作品赏析。 |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 | 感受摄影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 25 | |||||
三、临写体验。 | 品味、提高。 |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 学生临写。 | “实战训练” | 15 | |||||
四、讨论交流。 | 合作、交流、提高。 |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 1、交流、合作。 3、展示、点评、补充。 |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 3 | |||||
|
| 第二课时 |
|
|
| |||||
一、故事导入。 | 品味王羲之。 |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 学生听、思考。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拓展到学习。 | 20 | |||||
二、碑帖赏析。 | 体会灵动。 |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 学生看、听、思考。 | 品味笔墨的魅力。 | 10 | |||||
三、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 |
| 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 | 学生看、听、回答。 | 发散思维训练。 | 15 | |||||
板书设计 | 7、书法的点画之美 汉字的演变 小篆 楷书 | |||||||||
教学反思 | 汉字是抽象的造型艺术,它的每一笔,每一画,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重汉字,传承汉字。无论它可以写成什么字体,行草,甚至狂草,从现在开始,我们回归到原点,认真写自己的名字,写自己的人生。 | |||||||||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的基本面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学活动过程,展示与评价,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湘美版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美版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书法与舞蹈,体验点画之美,结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