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数学七上《2.2 整式的加减》word教案 (7)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4217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案设计,共3页。
整式的加减科目数学课题§2.2整式的加减课次1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及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的合并。关键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正确找出同类项并利用运算律进行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力目标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教具小车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 板书设计§2.2.1 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法则:(一变两不变)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注意:(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2.2整式的加减(课本P63-66)(一)简单复习2.1整式(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讲台上非常乱,有书本、卡片、零散的粉笔等东西,问学生如何整理。一副扑克牌少了一张,如何找出缺少那一张是哪张牌?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存在于生活中。2.本章引言中的问题构造问题悬念(小黑板展示)(三)新课知识.1.课本的“探究”启发提问: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什么规律?(两个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概括出同类项概念及特征(板书)3、思考判断同类项(小黑板出示四组单项式)(全体学生作为裁判,一起根据概念分析,注意与其系数无关,与字的顺序无关)4、因为多项式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运算律把多项式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4x2 + 2x + 7 + 3x - 8x2 – 2 (找:用画线的办法标出同类项)= 4x2- 8x2 + 2x+ 3x+ 7– 2 (交换律)= (4x2- 8x2) +( 2x+ 3x)+ (7– 2) (结合律)=(4- 8)x2 +(2 + 3)x + (7– 2) (分配律)= - 4x2+ 5x+ 5(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归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合并同类项。(板书)思考交流:合并同类项之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关系?教师归纳:合并同类项之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保持不变。(与学生一起用语言表述)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板书)注意:(1) 合并的前提是同类项。(2) 合并指的是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3) 合并同类项的根据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四)例题学习例题1、(五)练习P66(六)课堂小结1.什么是同类项?举例说明。2.什么叫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依据是什么?(七)布置作业(课本P71-1.7)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的加减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2 整式的加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